廬江美食:廬江八大碗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認為民以食為天。很多地區都有製作八大碗的習俗,特別是到了節日慶典,更是喜歡用八大碗美食來招待客人,討取好彩頭。

廬江美食:廬江八大碗

前幾天,在“最憶是巢州”上“深圳老鵬”寫了一篇“巢湖八大碗”,贏得了各位鄉親的一致好評,所以,今天也試著和大家介紹介紹“廬江八大碗”。

廬江美食:廬江八大碗

巢湖八大碗

“廬江八大碗”在廬江歷史悠久,也是非常有特點的一套美食。廬江歷史人文豐厚,八大碗數十載始終以徽菜文化根基為底蘊,當您的賓朋來訪廬江時,飯桌上擺上八道富有徽州文化及家鄉風味的佳餚時,既代表了地主之宜的好客之風,更是展示廬江飲食文化的一席盛宴。

第一大碗:紅燒豬蹄。

廬江美食:廬江八大碗

對於偏愛葷食的朋友來說,豬蹄是一輩子吃不膩的美味,豬蹄前蹄多肉後蹄多筋,數十載烹飪技術的八大碗廚師們,會將這道菜讓你品嚐出略帶酒香即緊實而又有彈性的別樣豬蹄美味。

第二大碗:李鴻章雜燴。

廬江美食:廬江八大碗

說到晚清大臣李鴻章大家耳熟能詳,而什麼樣的雜燴菜以李鴻章命名呢?其中肯定有故事。1896年李鴻章訪美在使館宴請賓客,因中國菜美味爽口,賓客連吃數小時仍未下席。主菜用完時廚師只得將做菜剩下的邊角料混合在一起煮食湊成一道菜,外國朋友品嚐後連聲叫好並問此菜何名?李鴻章笑答:“好吃多吃”。豈料“好吃多吃”四字與英語雜燴發音相近,從此便留下李鴻章雜燴之徽州特色菜。而雜燴中選用的雞肉丁,魚片,豬肚,腐竹,鴿蛋及火腿之類,讓您品嚐時能感受到晚清時節的經典美味與現代相結合的家鄉特色。

第三大碗:鹹菜水蒸臭豆腐。

廬江美食:廬江八大碗

徽菜臭豆腐相傳清朝由安徽黃山來京趕考的王致和所創,王致和來京趕考落榜後閒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里,交通不便,盤纏皆無,欲在京攻讀,準備再次應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無奈,只得在京暫謀生計。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鄉開設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學過做豆腐,於是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一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做成豆腐,沿街叫賣。時值夏季,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黴,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醃了起來,之後歇伏停業,一心攻讀,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風颯爽,王致和又重操起了舊業,再做豆腐來賣。驀地想起那缸醃製的豆腐,趕忙打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餘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餚,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嚐,都稱讚不已。

第四大碗:野生鯽魚。

廬江美食:廬江八大碗

去過皖南遊玩的朋友們肯定會回憶這道獨特的徽州美味,野生小鯽魚製作成品以後,去除魚之腥味,此道菜主要吃在“凍上,魚倒反而是其次,小鯽魚經過慢燉以後魚刺已經酥化,不會卡到嗓子同時也潤滑可口,是熱菜品嚐中搭配的一道美味。

第五大碗:油渣大包菜。

廬江美食:廬江八大碗

提起這道菜現在很多朋友都很久沒吃過了,是一道和氣菜,中國人以和氣生財。油炸大包菜原料簡單,只有油渣與白菜一起爆炒,之所以大眾有口皆碑,是因為在品嚐時很多朋友都會想起小時候的美味。將煉油的油渣保留些許油質與大白菜紅燒,即不油葷也蘊含其味,無論你今天的生活是多麼的富裕,此菜一入口必回味悠長。

第六大碗:紅燒土雞。

廬江美食:廬江八大碗

這是一道人人都品嚐過的中國菜,而八大碗更是別具特色,精選廬江四方鄉鎮竹海山林散養的土雞,經過自家秘籍配方紅燒,其美味只可體會,無法言傳。

第七大碗:豆腐乾燒肉。

廬江美食:廬江八大碗

精選廬江數十載知名手工豆腐鄉坊之白乾,與香淮豬豬肉一起紅燒,白乾久燒不碎,將肉之油香吸引入味至豆腐乾中,兩者葷素搭配,美味絕倫。

第八大碗:香蔥蒸蛋。

廬江美食:廬江八大碗

蒸蛋是中國的一種家常菜餚,男女老幼皆愛,八大碗蒸蛋精選廬江土雞蛋為主,以冬菇雞湯為輔料,是每位食客朋友們酒後下飯的一道佳菜。

看完這八大碗經典廬江土菜,你的感覺怎麼樣?是不是已經流口水了,不知各位對這“廬江八大碗”們的評價如何?誠然,正如“深圳老鵬”所說:“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家鄉八大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