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的新春“暢想”:做長三角“強化班”中“優等生”

鹽城的新春“暢想”:做長三角“強化班”中“優等生”

18日,江蘇鹽城召開新春“第一會”,激勵全市在長三角經濟版圖中拼出地位。 於從文 攝

18日,江蘇鹽城召開新春“第一會”,激勵全市在長三角經濟版圖中拼出地位。 於從文 攝

中新網鹽城2月18日電題:鹽城的新春“暢想”:擺脫“蘇北意識”,做長三角“強化班”中“優等生”

中新網記者於從文

“面朝大海、向海發展、賦能未來,成為綠色轉型的典範。”是江蘇省委賦予革命老區鹽城的重大使命和歷史擔當。以鹽城為代表的沿海地區實現崛起,是江蘇省委、省政府的期待。

18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鹽城市委書記戴源向全市發出牛年高質量發展“動員令”:堅定向海發展、綠色轉型,在長三角中心區這個“強化班”中爭做優等生。

當天,鹽城將2020年度綜合考核總結表彰大會作為從“節日狀態”轉到“工作模式”的新春“第一會”。會上公佈了2020年全市綜合考核和開發園區“等級創建”結果,同時公佈“爭星創優”活動星級企業和傑出優秀企業家名單,以此樹立崇尚奮鬥、崇尚實績的鮮明導向,激勵全市在長三角經濟版圖中拼出地位,在新時代發展大潮中加速奔跑。

鹽城位於江蘇沿海中部。在“蘇大強”的“十三太保”中,鹽城的發展水平還不高。“鹽城是蘇北唯一列入長三角中心區的城市,國家給了我們定位,但沒有足夠實力,定位不能變成地位,關鍵還要靠我們自己去拼去爭。”戴源說,鹽城要進一步擺脫傳統的“蘇北意識”,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新座標系下,跳出“蘇北小圈子”,突破自我,超越極限,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跨越。

記者梳理鹽城這幾年的發展“足跡”發現,這座蘇北沿海城市已經“今非昔比”:2019年,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擁有了一張寶貴的“世界級城市名片”;在國家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戰略中,鹽城被定義為淮河生態經濟帶的“出海門戶”;2020年,鹽通高鐵建成通車,鹽城成為沿海“南下北上”的節點城市,提升了鹽城這座長三角中心區城市的價值;中韓(鹽城)產業園啟動“十四五”發展規劃,鹽城對韓合作深度開展,凸顯了“雙循環”開放的地位。

鹽城頻頻亮眼的動作令外界“刮目相看”,有輿論比喻鹽城是一個“攪局者”,欲“瓦解”蘇北,重構長三角區域格局。其實,不僅如此,鹽城的目光已經放到“國際朋友圈”,2020年6月,鹽城召開“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專家研討會,向環黃海地區的國家喊話,在加強生態保護合作的同時,也能夠加強彼此的經貿往來。

“沿海成就了鹽城發展的過去,更承載著鹽城崛起的未來。”戴源說,鹽城要堅持“全市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以系統思維縱深推進沿海發展,形成沿海板塊和內陸板塊產業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深化“開放沿海、接軌上海”,用好中韓(鹽城)產業園、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等重大載體,擴大與韓國合作,參與東北亞經濟圈;深化與上海合作,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在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率先實現“同城待遇”,推動制度、市場和標準全方位協同,打造東部沿海發展質量高、活力強的藍色增長極。

作為擁有“世界級城市名片”的城市,生態無疑是鹽城最核心的競爭力。戴源說,鹽城一方面要推動產業“綠色”化,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淘汰高耗低效項目,大力發展綠色工業,切實提升發展含金量和含綠量,探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鹽城路徑”。另一方面,要推動“綠色”產業化,放大世遺效應,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構建全域旅遊、全景世遺的旅遊空間格局,為溼地保護提供更多經驗。(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