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韻雄安⑫丨故事雄安——說三臺

“聲”韻雄安⑫丨故事雄安——說三臺
“聲”韻雄安⑫丨故事雄安——說三臺
“聲”韻雄安⑫丨故事雄安——說三臺

劉克強

白洋淀水天旅行社導遊員

講好雄安歷史,品味不同文化。大家好,我是雄安新區的導遊劉克強。雄安新區在2017年4月1日宣佈設立後,雄安三縣雄縣、安新和容城也被人熟知,很多人都想了解一下它們的歷史。今天,就由我跟大家講述一下安新縣三臺鎮的部分歷史。

“聲”韻雄安⑫丨故事雄安——說三臺

安新縣境內的三臺鎮歷史悠久。據說三臺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在當時,白洋淀有“燕南陲、趙北際”的說法,是燕趙兩國的分界線,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當時安新縣境內有三座城:渥城、葛城和臺城。渥城在現在的安新,葛城在現在的安州,臺城在現在的三臺。漢《五經異義》中提到:天子有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囿臺以觀鳥獸。三臺城氣勢宏偉壯觀,在三臺鎮南邊的護河大堤,據歷史記載就是那時候的燕長城。長城以南是趙國,以北是燕國,燕國在境內築三臺城,以屯兵閱武。城內有黃金臺、招賢臺和點將臺,因此謂之三臺。漢、魏、晉時期,三臺均為容城縣治所。

據說三臺興盛時期城內有縣衙、護衛兵營、儒學文廟、靜修書院、靜修祠、五印明塔、文昌廟、道觀廟等古建築。漢制縣署前有一亭子,上寫申明亭,今申明亭村因此得名。三臺城東門有一對石獅子,今獅子村因此得名。

相傳由於多年戰亂,三臺城損毀消失,人員大減。明朝永樂九年,大批人員從山西省遷徙而來。所遷人員大部分居住在山西村,山西村因此得名。

“聲”韻雄安⑫丨故事雄安——說三臺

雄安新區安新縣三臺鎮山西村有一座明代古塔,是安新縣境內唯一一座古塔,塔內有壁畫佛像,栩栩如生。塔四周鑲嵌石碑,上面的詩文對研究明清有關歷史和文化有著較高的考古和藝術價值。古塔共有七層,呈八角形閣樓式空心結構。塔的正面上額雕刻“五印浮圖”四字,在塔的頂層突出部位刻有“三臺文筆”四字。塔內壁畫三層,上層龍體盤繞,中層佛像,下層菩薩像。迎門神廚內是觀世音像。壁畫大都被石灰水抹刷,殘存極少。第二層可以登臨,最下層八面用石碑環繞,並刻有碑文。最清楚的碑文記載了清康熙年間的重修情況。2008年此塔被列入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聲”韻雄安⑫丨故事雄安——說三臺

在三臺鎮還有一座淨業禪寺,位於申明亭村北,雄偉恢弘的佛家寺院匾額題字“淨業禪林”。相傳,公元18年,新朝王莽天鳳五年,赤眉軍起義至縣境,鄉人在三臺因城築寨以防入,開通從淨業禪寺至山西村隧道用以藏身……其中提到淨業禪寺,此記載也成為淨業禪寺下有地道的一種佐證。

“聲”韻雄安⑫丨故事雄安——說三臺

後來,安新縣部分寺廟改為學校。淨業禪寺雖未轉變功能,卻因年久失修而破敗,斷壁殘垣,文物損失殆盡,原廟址前建成為申明亭小學分校。再後來,安新縣重新修復、開放了淨業禪寺,淨業禪寺恢復了弘揚佛法功能。

本欄目由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公共服務局、

中國雄安官網聯合打造

敬請收聽!

來源:中國雄安官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