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街道四河社區:脫貧攻堅為發展謀出路

中樞街道四河社區:脫貧攻堅為發展謀出路
中樞街道四河社區:脫貧攻堅為發展謀出路
中樞街道四河社區:脫貧攻堅為發展謀出路中樞街道四河社區:脫貧攻堅為發展謀出路

中樞街道四河社區是一個典型的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城郊結合社區。轄區面積4.2平方公里,社區轄魯昌、潘河頭、泥河子等10個自然村。現有農戶2058戶,現有人口8227人,全社區建檔立卡人口96戶354人,累計脫貧89戶334人,2019年脫貧11戶37人,預計2020年6月底前脫貧7戶19人。

旗幟引領脫貧之路

四河社區強黨建就是強發展,黨總支下設11個黨支部,有143名黨員。黨總支加強組織引領,提升幹部素質,為將組織資源及時轉化為扶貧資源,黨總支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牢牢把脫貧攻堅職責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社區成立了以街道分管領導、社區第一書記為組長的“雙組長”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社區三委班子成員掛鉤聯繫制度,壓實主體責任。雙組長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做到親自安排部署、親自督促落實,並帶頭遍訪貧困戶;社區三委班子一起找出思路、想辦法、促落實;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

百日總攻行動啟動以來,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補短板強弱項,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以“戶戶達標”實現“村村提升”目標。社區堅持問題導向,對各塊工作全面排查,細化措施抓整改。及時建立問題整改落實實施方案及工作臺賬,制定了四清單一銷號即問題清單、措施清單、責任清單和時限清單、問題銷號,細化明確了整改時間表、路線圖;社區及時組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系列講述,對政策進行學習強化;開展信息核實工作,對痕跡資料進行核實完善;持續抓好人居環境整治鞏固提升和拆臨拆危工作推進等。至2020年1月,已按時完成了19戶的改造任務,其中有1戶為拆除重建的,14戶為修繕加固,4戶為兜底幫建,竣工率達到了100%,貧困戶已搬遷入住,實現危房改造清零標準。

分類施策“三色”管理

社區實行“紅黃綠”三色管理機制,組織結對幫扶責任人對全社區96戶貧困戶逐戶分析、綜合評估,劃分為“紅黃綠”三大類,實行掛圖作戰,分類管理,動態監測,精準幫扶。對紅色重點卡戶依託低保、臨時救助等政策做好兜底保障;對黃色戶通過就業扶貧、小額信貸等幫扶措施破解發展難題;對綠色無風險戶定期回訪,持續跟蹤,幫扶政策不變、幫扶力度不減,鞏固脫貧成果。

比如“紅色管理戶”趙世全戶,順利申請到了社區公益性崗位。現在趙世全戶不僅有公益性崗位,還飼養了一頭能繁母豬,他從中就得到真正實惠。

通過“紅黃綠”責任清單管理臺賬,直面工作短板和缺項,倒逼提醒幫扶責任人增強時間觀念、夯實幫扶責任、理清工作思路、精準幫扶措施、加快工作進度,確保貧困戶和貧困村按期精準脫貧退出。

產業扶貧攻克難題

為全力加強產業就業扶貧,以合作社實體化運作為出發點,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為落腳點,培育打造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能帶動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的特色優勢產業,建成符合當地發展實際的葡萄、香菇種植產業體系,建立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貧困戶聯動發展機制,確保持續穩定發展,農民能增收,脫貧不返貧。到2020年,實現村有脫貧產業、有帶動主體、有集體經濟收益、貧困戶有增收產業項目、有勞動能力的有技能、與新型經營主體間有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全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353人全部納入合作社管理,投入39.3萬元四河社區產業扶持資金通過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以種植扶貧基地為實體進行運作。受益資金按照積分制管理分層次進行分配:一是集體佔收益資金40%,用於發展壯大集體資金。二是現有貧困戶無勞動能力、特困家庭戶受益30%,用於支撐家庭經濟收入。三是一般貧困戶受益20%,用於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四是貧困戶中有致富能力受益10%,用於貧困戶帶頭致富。

現在96戶中有社區保潔員4人、公益性崗位5人, 經介紹在陸良希望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產業扶貧基地務工的有20人找到了穩定工作。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保障貧困戶收入來源長期穩定。(通訊員:太祥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