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地三尺,贵溪这个村挖出了重要文物

近日

贵溪市塘湾镇文化展示中心

向民众展示出

一块长约1.8米、宽60公分

刻有“理源书院”四个大字的石匾

石匾左边注明刻匾时间

大明万历岁次己未(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

掘地三尺,贵溪这个村挖出了重要文物


据史料记载,理源书院坐落在塘湾古镇理源龚家村。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7)战乱后,陆九渊第四代弟子,著有《四书朱陆会同注释》的龚霆松(1246-1334),字宏道,号艮所,决心隐居家乡,招徒讲学,以传播陆学为己任。于是在塘湾降真峰山脚下的菱塘源的小庙——菱塘庵里办起了私塾学校,取名理源书舍。理源书舍左拥偃月池,右靠更啸楼,占地方圆数里。一时名儒咸集,群英荟萃。

掘地三尺,贵溪这个村挖出了重要文物

明朝御史高明(贵溪人)对龚霆松心仪已久,曾多次参观理源书院,并向皇帝上奏折,请求皇帝特赐江西广信府贵溪里源龚氏书舍为“理源书院”,获得恩准。接着,高明又写了《艮所先生家学渊源记》:“吾邑自朱陆讲学后,名儒辈出,卢玉溪(卢孝孙)、叶石林(叶梦得)俱得真谛,艮所先生尤为吾邑翘楚(杰出人才)。”

掘地三尺,贵溪这个村挖出了重要文物

为追根朔源,记者来到塘湾镇千年古村理源龚家,找到从地里挖出这块石匾的理源龚家理事长龚才福。龚才福说,当地老人告诉他,“文革”期间曾有一块刻有“理源书院”石匾,被村民拆下做了村里一条小溪的桥石板。后新农村建设道路硬化,小溪被填埋,这块石匾随之沉入地下。作为龚氏后裔,龚才福觉得有义务将这块石匾挖出来,于是在村里老人的指引下,费尽周折,终于挖出了传说中的石匾,并自费7000余元修复损坏的路。经请来的有关专家初步论证,此石匾应是民国37年(1948年)重新刻制的。曾经“理源书院”的牌匾是御赐的木匾,因年代久远,木匾风化而变得残破,当地村民修谱时,便仿照当年的字体重新刻下的。

掘地三尺,贵溪这个村挖出了重要文物

来到理源书院遗址处,在这片人文热土当中,残碎的瓷片、沧桑的古井,千年的柏树,依旧能感受到龚氏先辈们生活过的气息。从一些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碎片中,可以见证当初理源书院的繁盛。

掘地三尺,贵溪这个村挖出了重要文物

龚才福又带我们看了前不久他在村里十房祠堂遗址中,挖出的“龚艮所公祠”残存“龚艮”的半块石匾。龚才福说,这么执着地寻找这些遗迹,他就是想通过这些满是历史印记的文物,见证祖先们当年的辉煌,也让更多的后人知道理源龚家当年的盛况。

掘地三尺,贵溪这个村挖出了重要文物

理源龚家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贵溪一中的前身“象山中学”和“贵溪县立扶风中学”校址也曾在这里,这段被凝固和尘封的辉煌历史,我们不应遗忘。

#联防联控 江西在行动#、#抗疫一线江西党员勇争先#、#爱心守望 情暖赣鄱#、#抗击疫情江西在行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