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談教育,父母給了我600分

一年一度的高考幕落,各地的成績也陸續出爐,各省市的高考狀元都成了熱點,不論是730分刷新廣西高考歷史的,還是全國知名上海才女武亦姝,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學霸。


高考狀元談教育,父母給了我600分

廣西狀元楊晨煜

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了學霸的秘密,他們的優秀都離不開父母從小的教育,父母給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優秀的父母都有科學的育兒理念,才培養了如此優秀的他們!

一、讓孩子擁有獨立自主的權利

高考狀元談教育,父母給了我600分

浙江狀元徐嘉驁

幾乎所有的狀元爸媽們都提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有很強的獨立自主意識。

2017年肥城高考狀元楊濟清媽媽就表示,楊濟清很有自己的想法,學習也是自己心理有數,而作為家長的他們,從沒有給過孩子壓力,都由她自己決定。

高考720分的浙江狀元徐嘉驁,不僅成績優秀,還是一個圍棋水平業餘四段的高手。在學習圍棋期間,曾有段時間產生厭倦感,而停學一年,他的父親並沒有因此責備他,而是尊重他自己選擇。

從小家長就有必要刻意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當孩子學會了自己選擇,才是他們成人的開始。試想在學習中,如果依賴性太強,很難在高強度和高壓力下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

二、給平等自由的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高考狀元談教育,父母給了我600分

泰安市理科狀元李鴻宇

在學霸們的背後並沒有一群舉著鞭子的虎媽狼爸。狀元們都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寬鬆、信任、像朋友一樣”,而家長在孩子的學習教育時,非常注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

督促做家庭作業是親子關係的第一大阻礙,因為輔導作業而氣到病發,甚至夫妻離婚,在你用父母的權威在吼孩子的時候,其實是對孩子學習興趣的扼殺。

泰安市理科狀元李鴻宇說,自己愛讀書,其中最愛的是關於物化生方面的書籍,我對這方面的內容是真的非常熱愛,因為熱愛,所以追求。高中的三年時間,李鴻宇參加了不少各級給類競賽,“斬獲”了不少獎項。

學習興趣是學習進步的最大動力,學習興趣的培養,也不僅僅侷限於書本知識的攝取,通過了解發現,學霸們其他的興趣愛好也很多,而且都很不錯。

三、學霸熱衷的不是學習,而是思考

高考狀元談教育,父母給了我600分

河南狀元劉天毅

如何讓自家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不可謂不是竭盡心力。從還沒出生就買好學區房開始,到上學後的各類培訓班,無論是金錢還是時間,還是人脈,都在這項工程中投入了自己的極限值。

安徽狀元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河南狀元劉天毅就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思考比學習本身更重要,學會舉一反三,做一道題會一類題。所以他不愛刷題,但每做完一套卷子,都會抽時間仔細總結,把一套試題徹底弄懂。

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這些都是他們思考後的結果。

孩子的學習最終落實到孩子身上,比拼的是孩子深度思考能力。這種善於思考、渴望知識的習慣則源於父母在幼時的啟發。

四、家長的言傳身教影響很大

高考狀元談教育,父母給了我600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

孩子是父母的投射,一言一行都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孩子。學霸們在採訪中很少提起父母對自己口頭上的教誨,說得更多的卻是爸媽行動上的感染。

安徽狀元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而他的父母呢,則會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個榜樣,更努力的父母,能更好的激發孩子的勤奮。

高考狀元談教育,父母給了我600分

上海今年的狀元武亦姝爸爸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如此:做最好自己,讓自己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據律師同行透露,武亦姝的爸爸是一位出色的律師,他曾獲評2013年度徐彙區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個人,2014中國十五佳訴訟律師,現在是上海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他始終努力做到最好,並從小就給武亦姝灌輸志向高遠、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很多父母在要求孩子看書、寫作業的時候,自己卻和朋友打麻將不回家,在家看手機、玩遊戲的情況也屢屢遭到孩子的控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培養優秀的孩子從做優秀的自己開始。

五、閱讀,打開通往優秀的大門

高考狀元談教育,父母給了我600分

北京語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孫婧妍

能夠成為學霸,他們不僅僅是在學習成績上非常突出,在視野、格局上都非常優秀。平時都是學習,如何能夠拉開和其他同學的差距呢?從採訪中看到,學霸基本都愛閱讀。小時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讀大家經典,這是許多狀元在採訪中提到的閱讀之路。

北京語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孫婧妍在文中說道:讀書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閱讀的培育也絕對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婧妍說父母從小就愛給她讀故事。

閱讀是將人類濃縮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習得的最佳方式。閱讀的許多好處不言而喻。從小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六、作息規律,熱愛運動

高考狀元談教育,父母給了我600分

河南理科狀元陳文龍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良好的身體狀況,讓奮鬥更加精神。中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作息不規律,經常晚睡勢必會影響學習和身體發育。採訪中98%的狀元都表示自己從不熬夜,甚至備考時也是十一點就睡,保證充分睡眠,作息規律,平時也經常運動。

河南理科狀元陳文龍就是學習鍛鍊雙軌並行。他班主任劉偉元說:“這孩子有很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時就會學得特別認真,休息時也會好好休息,很專注。”好的身體是學習的基礎,陳文龍平時很愛鍛鍊,除了學習,其餘很多時間都會用到跑步、打籃球上面。

七、比成績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

高考狀元談教育,父母給了我600分

2012年安徽狀元丁雅琦

在狀元家長的採訪中,可以發現,比起分數,他們更在意的是孩子對學習的態度,而除了學習之外,大部分爸媽都表示自己還有更為看重的東西。

2012年安徽狀元丁雅琦的媽媽說:“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無論怎麼選擇,我都絕對支持!”

這句話幾乎代表了採訪中大部分狀元爸媽們的心聲。比起分數,這些爸媽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樂、幸福感......

無論孩子是否為高考狀元,家長的目的從來都是讓孩子擁有幸福感,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以幫我們實現這個目的!

高考狀元談教育,父母給了我600分

教育語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遺傳,而是拼父母的觀念、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教育方式。孩子的教育都是從小開始培養的,科學育兒的觀念不是一蹴而就。我們常說高考狀元大部分來自高知家庭,而農村的狀元卻甚少,為什麼呢?家長的侷限由此可以看出。

高知父母從小就知道怎麼給予孩子科學的教養,怎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怎樣刺激孩子的學習動機,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等等。

在未來的社會中,教育帶來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作為新一代的父母,多多學習孩子發展的特點,科學的培養孩子,是每個家長都需要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