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克服形式主義,鬚根治六種“依賴症”

一些地方和領導幹部,在推進工作時缺乏科學方法和有效手段,陷入了“開會發文”“檢查督查”“評比考核”“突擊活動”“現代技術”“問責追責”等六種依賴症,離開這些就不會推動工作了,這是形式主義問題難以根治的重要原因。

近日,中央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提出要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堅持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緊盯老問題和新表現,全面檢視、靶向治療,加強源頭治理和制度建設,進一步把廣大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形式主義是一種多發症、易發症,也是一種頑症,如此我們才要持續克服形式主義問題,持續為基層鬆綁減負。破解形式主義頑疾,需要我們摒棄現實中積習已久的一些慣性套路、路徑依賴,根治工作推進中的六種“依賴症”。

“開會發文”依賴症。這是最典型、最常見的。有的單位對上級文件層層轉發,文件簡報滿天飛,內容“假、大、空、澀”;層層開會、陪會,天天開會,開“馬拉松”會,把開會變成了工作常態,而且都要求“一把手”參會,以至於很多領導幹部不是“泡”在會場,就是在開會的路上。有的單位急於表現,傳達上級精神不過夜,口號喊起來“地動山搖”,文件轉起來“快如閃電”,但幹起活來卻靠邊站。

“檢查督查”依賴症。有的領導機關缺乏對基層單位應有的信任,為了顯示工作力度,把“檢查督查”作為工作抓手,組織一輪又一輪的檢查督查,名目繁多,頻率過高,多頭重複,聲勢大、效果差,根本發現不了問題,更解決不了問題。基層很大一部分人力、精力,用在了迎來送往、應付檢查督查上。有的單位專門設置了“經典路線”,有的家庭成了迎接檢查的“專業戶”,有的人員成了“專業演員”。

“評比考核”依賴症。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評比達標驗收。有的部門缺乏全局觀念,本位主義嚴重,既不瞭解宏觀情況,又不掌握民意,只盯著自己業務“條條”“線上”的一畝三分地,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不顧基層承受能力,在本系統組織開展一系列繁瑣的評比表彰和達標驗收活動,經常出現“省裡要比,市裡先比一次;市裡要評,縣裡先評一次”的輪番評比的情況。二是考核和“一票否決”。有的部門單純用考核調動基層的工作積極性,動不動就拿出“考核”大棒,時不時就揮舞“一票否決權”,以至於考核制度越來越細,越來越全,越來越繁瑣,考核成本越來越高,基層也要花大量精力,用在應付各種考核上。濫用“一票否決”,則不僅導致中心工作不突出,也使基層幹部積極性受到很大挫傷。

“突擊活動”依賴症。典型特徵就是急功近利,短線突擊。有的地方在推進工作中,缺乏“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勁,而是空泛表態,應景造勢,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動不動就採取非常規措施,追求“短平快”,不捨得下細功夫、慢功夫、實功夫。突擊活動過後,矛盾仍然“水落石出”。一些單位和部門,工作中“教條主義”嚴重,如環保整治中的“一刀切”,安全生產中的“一人得病,全家吃藥”等 。突擊活動打亂了基層的工作節奏,導致基層幹部加班加點,身心俱疲,工作應接不暇,顧此失彼,陷入處處救火的被動應急狀態。

“現代技術”依賴症。這是一種新型“依賴症”。一些鄉鎮幹部的手機上,普遍裝有七八個工作APP和20多個工作類微信“公眾號”,每天若要認真完成APP上的“留痕”任務,要耗費兩個小時左右。同時,各地政務APP過多現象也普遍存在,要求基層人員打卡學習、積累學分。有的扶貧幹部下村,變成了“留影式”幫扶,拍個照片傳給群裡,或者傳給領導,就萬事大吉了。“鍵對鍵”代替了“面對面”,接地氣的調研沒有了,面對面的心理溝通消失了;速度加快了,溫度降低了。手機APP確實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但不能過多過濫,成為基層新負擔。

“問責追責”依賴症。來自上級部門的問責,確實幫助不少地方和幹部擰緊了責任“發條”,但濫問責、亂問責現象,屬地式問責、計時式問責、強壓式問責、職能式問責、背鍋式問責等“五座大山”,也著實壓垮了不少基層幹部,一些同志患上“被問責焦慮症”,有鄉鎮黨委書記自述,他認領過42項責任。

這些推動工作的“依賴症”,具有很強的頑固性、反覆性,就像“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對此,我們必須從思想、機制、能力等多方面入手,綜合施策,從根本上加以破解。

杜絕“只顧領導注意不注意,不顧群眾滿意不滿意”。形式主義本質上是政治問題。黨員幹部必須牢記初心使命,堅持以人民利益為重,清除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官本位”觀念等影響,徹底消除形式主義生存的土壤和市場。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統一,堅決杜絕“只顧領導注意不注意,不顧群眾滿意不滿意”。要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實幹導向,躬身落實,真刀真槍,把工作基點放在解決難題、推動發展上。要正確處理公與私的關係,時時處處出於公心,而不是片面提升本部門的影響力,追求個人利益和個人免責。

突破老框框、老辦法,消除“本領恐慌”。罹患“依賴症”,一個重要原因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出現了“本領恐慌”。離開了那幾招,腦子就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怎麼抓,怎麼幹,正是“心中一團火,腦中一團麻,工作一團糟”。因此,醫治“依賴症”,必須提升執政能力。要提升把握全局的能力。正確處理本部門與全局工作的關係,把本部門工作放在全盤中把握和考量,充分考慮基層承受能力,不能搞“鐵路警察,各管一段”。要樹立創新思維,創新方式方法,把改革作為抓落實的“衝擊鑽”,把減負作為改革的切入點,突破老框框、老辦法,開創工作新局面。

勇於放手,充分相信基層、賦權給基層。特殊時期,加大工作推進力度是十分必要的,但一定要遵循客觀規律,做到適時、適情、適度。如開展檢查督查、評比考核,都是必要的,但是不能過多、過頻。再如,圍繞當前比較突出的、亟待解決的問題,開展一些突擊活動,集中力量打“殲滅戰”,也是可取的,但不能事事都搞“突擊”。要充分相信基層,放手讓基層去幹。充分賦權給基層,讓基層既有責,更有權,權責一致。要勇於放手,不搞越俎代庖、包攬一切,引導基層按照自身節奏,有條不紊抓好各項工作。

剛性減負,明確各項減負標準。基層負擔,經常會陷入“減負—增加—再減負—再增加”的怪圈之中。因此,要做到真減負、減真負,必須明確減負的標準,從制度約束上,要進行剛性控制、壓縮總量。一是做減法,減會議、文件,減各種簡報、報表、專項記錄、工作臺賬。二是合併同類型,如合併會議、合併檢查督查、合併調研等,同一部門開展的工作要儘可能整合。三是科學優化。要對考核的效能有清醒的認識,不能把考核“萬能化”。要簡化考核,優化考核內容,減少一般性考核。

拆廟去神,加大流程再造力度。基層負擔重,壓力大,根子在上面。一些機構層級過多,流程複雜,決策效率、落實效率都很低。對此,必須源頭治理,釜底抽薪。一是自我革命,刀刃向內,精簡機構,把機構和人員真正減下來,從源頭上把負擔減下來。二是勇於動自己的奶酪,敢於削自己的權力,進行流程再造,做到簡化再簡化,優化再優化,從體制機制上避免形式主義捲土重來。

防止以屬地管理為由,變相向地方和基層推卸責任。很多“依賴症”,其實是亂問責、濫問責逼出來的。要嚴格落實屬地管理事項清單、事權下放准入等制度,防止以屬地管理為由,變相推卸責任。要規範問責啟動程序。按照“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科學容錯、免責,做到責當其錯,問當其人。未經允許,不得隨意啟動問責程序,確保問責規範化、嚴肅性。最後要清理不必要、不合理的“一票否決”事項,讓基層幹部不為問責所累,卸下包袱,輕裝上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