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在中國的地位

從古時候來看位於陝西關中平原中心地區的西安,是中國著名的古都,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西安之地古屬雍州,這裡的黃土地即所謂韻“黃壤”,被列為最高等級“上上”,是祖國大地中最早被稱為“天府”的地方,在鋤耕農業時代算是最好的土地條件。

西安市在中國的地位

尤其這裡“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獨以一面束制諸侯”,“此亦檻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在冷兵器時代實是難得的高屋建瓴之地、形勝之國。唯其如此,這裡便成為古人建都的最佳處所,而唐人也留下了“秦中自古帝王州”的詩句。由於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最負盛名的西周、秦、西漢、唐這樣幾個王朝,均建都於此,遂使這裡長期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而引領著中國歷史前進。周秦漢唐的輝煌,鑄就了西安歷史的輝煌。

從現代來說先看一張圖:

西安市在中國的地位

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和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華北和華東各地市的必經之路。在全國區域經濟佈局上,西安作為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隴海蘭新鐵路沿線經濟帶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是全國幹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

西安市在中國的地位

是陝西省“米”字形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西安已開通至北京、廣州、長沙、深圳、武漢、鄭州、石家莊、成都等的直達高鐵線路。鐵道線路有鄭西高速鐵路、西寶高速鐵路、大西客運專線、西成高速鐵路等。火車站有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阿房宮站等。公路建設形成了一個以西安為中心,有9條國家高速在此交匯,形成了貫通陝西省、輻射周邊省市的高等級“米”字型輻射狀幹線公路系統,有公路2800多千米,有6條國道幹線通過。繞城高速、機場新線建成,二環路、三環路全面貫通。市區與所轄區縣全部開通高速公路。

西安市在中國的地位

西安是中國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數最多的城市,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國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擁有高等院校63所,研究生培養單位46家,兩院院士60餘人,在校大學生120萬人,每年畢業超過30萬人。高校中有“985工程”高校2所,“211工程”高校7所(含空軍軍醫大學),另有西安美術學院、西安音樂學院、西安體育學院等專業特色類高校。

關中平原城市群以西安為中心,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榮耀和厚重記憶。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戰略地位。

西安市在中國的地位

圍繞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在以下發展定位上實現突破:西安已發展為西北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核心引領作用不斷增強。西鹹新區是全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寶雞、臨汾、天水等市城區常住人口接近百萬。以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和區域性重要節點城市建設為載體,以溝通西北主要經濟區的綜合性運輸通道建設為支撐,加快人口、資本、科技等發展要素集聚,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輻射帶動西北及周邊地區發展。

西安市在中國的地位

截至2018年,西安下轄11個區、2個縣,總面積10752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700.2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00.37萬人,城鎮人口740.37萬人,城鎮化率74.01%。這座曾經孕育了大漢和盛唐的地方,讓漢人和唐人這兩個名字深入中華文明的骨髓。隨著氣候的變冷和水資源的短缺,最終西安再也無力支撐作為全國首都的地位。雖然不再是首都,但是,西安沒有衰落,從唐末到清末,又一個千年過去了,它仍然是全國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