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甲居藏寨

忐忑不安的來到甲居藏寨遊客中心時,這裡的情景讓我們大吃一驚。停車場上空空蕩蕩,售票大廳門窗緊閉,工作人員,更是一個不見。心想如此這般,莫不是學習鳳凰古城,從此也不收取門票?


正猜疑時,卻見遊客中心門前,陸續有小車徑直駛上山去。於是顧不得多想,也趕緊如法炮製,開車跟了上去。


夜宿甲居藏寨


後來才知道,這哪是什麼學習鳳凰古城,而是開發商和當地政府鬧了矛盾,一氣之下,7月起就停了門票。不過據說我們走後沒有幾天,從國慶開始,這裡又恢復了每人50元的門票價格。


上山一路順暢。到達半山腰的觀景臺時,才有一位藏族大娘過來收取停車費。一次5元,比起月亮灣的10元和年保玉則的20元,這個算是良心價了。


夜宿甲居藏寨


站在觀景臺上,整個藏寨盡收眼底。從下面的河谷開始,星羅棋佈的藏族民居,依著山勢迤邐連綿,一直延伸到了群峰腳下。這些獨棟式的藏式樓房,或掩映在綠樹叢中,或點綴於懸崖之上,屋舍井然,良田美池,猶如一幅美麗的田園牧歌風光,頓時就把我們給迷住了。


夜宿甲居藏寨


難怪在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組織的選美中國活動中,甲居藏寨會力壓哈尼村落和黎平侗寨,以及紅得發紫的婺源及喀納斯圖瓦村,而奪得“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第一名。


夜宿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有三個觀景臺,每個觀景臺上,都能看到寨子的全貌。由於角度不同,看到的風景,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最好的觀景之處,是在山頂的那條公路上面。這裡不但能俯視整個山谷和藏寨,還可以欣賞對面畫屏式的山崖斷面,和遠處山巔翻卷的白雲。


夜宿甲居藏寨


美景面前,不覺動了就此停下的念頭。正好一對小青年散步過來,便詢問這裡住宿如何?回答說條件還行,只是面前的這兩家民宿,已經被他們的團隊住滿了,得另找地方才行。


記得上來時前面還有兩家客棧,於是趕緊過去詢問。其中一家小酒店,比較正規但也是客滿。另一家民宿則是冷冷清清,無人問津。開門看房時,裡面牆壁黯淡,黴味刺鼻,只好悻悻的退了出來。


夜宿甲居藏寨


剛要離開,老闆娘說下面民宿還有一個房間,讓過去看看,並叫讀小學的女兒上車帶路,領著我們來到林子深處的一個小院裡。一位藏族大媽和一位漢族大哥迎了出來,藏族大媽看來是這裡的主人,只是笑嘻嘻的邊上看著,而由漢族大哥領著去看房間。


寨子裡的藏族民居都是“獨棟別墅”,這家也不例外。跨上幾步臺階,就進入了“別墅”的門廳。門廳比較寬敞,但很是陰暗,而且還有一股濃濃的異味。


夜宿甲居藏寨


門廳一角有一個收拾乾淨的土臺,上面擺著幾張藏式沙發和一個茶几,一盞黯淡的白熾燈吊在茶几上面,將整個房間照得陰森森的。從牆上掛著的犁具和角落裡的農具來看,這裡過去即便不是牛圈,也是用來堆放雜物的地方。


我們的房間就在門廳的臺階上面,一個類似於玄關的狹小空間裡。裡面兩個客房,都是乾淨整潔,帶有獨立的衛生間。房間的裝飾,也很有藏族特色。最重要的,是沒有門廳裡的那種異味。


夜宿甲居藏寨


雖然心裡比較滿意,但還是提出,能否換間樓上的,這樣可以看看風景。


一口成都話的漢族大哥雙手一攤,說確實昨天就訂完了。客人們現在莫斯卡,晚飯時間就要回來。還說這是成都朋友租的藏族大媽房子,裝修後改做了民宿。他退休後來這裡幫忙管理,順帶主廚。國慶幹完後這裡就下雪了,到時他也該回成都了。


夜宿甲居藏寨


安頓好行李後,大哥帶我們參觀起來。原來所謂的門廳和玄關,都只是這裡的配套建築,真正的居所,在玄關的小門後面。這裡有一棟古樸典雅的藏式三層小樓,和一個天井式的小院。院壩裡和迴廊下襬著幾張實木桌椅,一面漢式雕花的木窗牆上,還掛著幾串玉米和紅辣椒。


整個環境與剛才所見相比,風格轉換實在太強烈了。


夜宿甲居藏寨


三層小樓是主人起居的所在。除了三樓的臥室和佛堂,其餘樓層的房間,都被用來做了客房。


值得一提的是底層餐廳,雖然跟廚房連在一起,佈置卻像正規餐館,不但餐桌擺放整齊且有編號,甚至連紙巾一次性筷子這些,也是一應俱全。成都大哥說,這裡客房和廚房的事務,都是自己親自去做,藏族大媽她們只打下手。


夜宿甲居藏寨


正和成都大哥聊天時,藏族大媽走了過來,帶我們上了樓頂。


夜宿甲居藏寨


樓頂曬著一大片包穀,金燦燦的煞是可愛。站在這裡,四周林木成蔭,藏樓林立,彷彿置身畫中。樓頂還可以最近距離的欣賞藏家碉樓,和建築上的藏族風格裝飾。


百度說,甲居藏寨的樓房建築,屬於典型的嘉絨民居風格。它們大都建於避風向陽之處,以巨木為梁,再砌石土為牆,然後刷上紅白相間的顏色,十分的傳統和古樸。每年的春節前夕,房屋主人還會以當地的白泥巴為原料,精心塗染牆面。這也是我們看見這裡的寨樓,全部都似新建一樣的原因。


夜宿甲居藏寨


寨子裡有很多果樹,以梨樹和無花果為主。這時正是成熟的季節,路邊樹上到處都掛滿了果實。不過當我們在院子附近轉悠,準備摘下一些品嚐時,卻發現低處的梨子早被摘淨,而夠得著的無花果,也只剩下了尚未成熟的青澀果子。


好在小院裡也有果樹,幾個無花果正好熟透,摘下來一咬,酸甜爽口,味道好極了。


夜宿甲居藏寨


第一次吃無花果就嚐到了甜頭,於是又四處的找尋起來。藏族大媽趕忙招呼說,外面果樹都是有主的,不能隨便亂摘。並拿來一根頂上綁有彎刀和布兜的長杆,在院裡的一顆梨樹上拉起梨子來,但拉了半天,也沒能拉下一個。


交給我們拉時,由於不得要領,拉下來的兩個梨子,都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折騰完果樹,又開始折騰起院裡的柴禾來。


小院的角落裡堆有很多柴禾,其中不乏一些老樹根兜。我們在柴堆上翻來撿去,挑出幾塊凹凸不平外形較好的木頭疙瘩,準備拿回來種植肉肉。


夜宿甲居藏寨


忙完這些後,離吃飯時間尚有一個小時,於是決定繼續出去轉悠。這次沒有再走院子後面,而是從“別墅”邊門出去,上了寨子裡的一條石板小路。


小路的旁邊有幾戶藏居,也是同樣的獨棟小樓。其中一棟底層的牛圈,一隻黑白相間的漂亮奶牛,聽見聲音後立即探出頭來,眼巴巴的把我們盯到,似乎在乞求給它自由。


夜宿甲居藏寨


小牛可憐可愛的樣子,也吸引了過往遊客的注意,幾個路過這裡的外國人,甚至還以牛圈為背景拍照留念。


小路盡頭是剛才的那條山頂公路,也正好在看房的那家民宿旁邊。公路上這時已經有了一些遊人,歡聲笑語的開始熱鬧起來。路邊一戶藏家樓頂上,穿著漢服的大姐正在晾曬包穀。金黃的包穀層層疊疊圍成一圈,豔麗的色彩引來了大家的關注。


夜宿甲居藏寨


搞笑的是公路上幾個小姑娘,聚集在路邊一棟藏居前面,正以牆上一個紅色原木的陽臺為背景準備合影。聽見一位小姑娘問隊友此為何物?於是忍不住笑出聲來,告訴說這個並不是房屋的陽臺,而是主人家的廁所,下面那個小坑,就是接糞便的地方。


夜宿甲居藏寨


小姑娘們頓時臉色緋紅,轟的一下四散開去。


回到藏族大媽小院,成都大哥已經準備好了晚餐。五六個碟子,一大盆米飯。只是碟子本就不大,菜品還是平鋪面上,就像過去上海人待客一般。因為要喝小酒,雖然自己帶了花生米,但這點飯菜確實太少了。


剛咕噥幾句,大媽趕緊就加了盤小菜過來。連聲感謝後,便將飯菜搬出餐廳,在廊下的一張木桌上,自斟自酌起來。


夜宿甲居藏寨


正得意時,外面突然熱鬧起來。原來去莫斯卡的那幫年輕人,這時已經回到了院裡。20多個小年輕亂哄哄的進了餐廳,沒多久又嘰嘰喳喳的走了出來。看見我們燈下小酌,幾個小年輕很是羨慕,邀請共飲時,卻又面帶羞澀,不好意思入座。


夜宿甲居藏寨


更多的年輕人,則是爬上樓頂一陣歡呼。抬頭看時,只見一輪明月,此時早已湧了上來。藏區的夜空本就蔚藍無暇,而中秋的滿月更是月華如水,整個藏寨,頓時明晃晃的一片。


看著年輕人雀躍歡呼,我們卻是見慣不驚,無動於衷。畢竟記憶裡,黃河第一灣流星雨下的彎月,大山包上狼狗對嚎的圓月,都是很難被超越的。


夜宿甲居藏寨


歡呼聲停了,酒也差不多了,月色下的藏寨,慢慢的萬籟俱寂。雖然沒有“床前明月光”,但今夜,仍是夢裡香甜!


藏寨的早晨,寒冷澄淨。

寒風將周邊樓頂的經幡,吹得嘩嘩的響個不停。對面的斷崖,也是雲蒸霧罩,朦朧清新。屋後的山巔上同樣雲霧繚繞。白雲飄拂的山頂,一縷陽光正好照在上面,金燦燦的一片,似獵獵的旌旗,在藏寨上空,逆風飛揚。


傳說中的旗雲和日照金山,就這樣在甲居偶遇了!


夜宿甲居藏寨


這時又上來三個年輕小夥,自我介紹說新疆的,因為喜歡藏區景色,每年都會自駕過來一次。


聽說我們準備第二年自駕新疆,便建議說那邊最好的季節是9月。月初過去,北疆南疆走完,差不多就10月了。那個時候,很多地方已經開始下雪了。


小夥子們還說,和新疆比起來,西藏的風景其實更漂亮!


夜宿甲居藏寨


藏寨開始熱鬧起來,大家也各自下樓準備出發。小夥子和那幫年輕人要去色達,而我們則走新都橋方向。相互告別後,各自下山分道揚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