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的城市總是很擁堵?除了車多,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

在我國的很多城市,交通擁堵是一個很典型城市病。

交通擁堵早就不再是大城市的煩惱,在如今的二三線城市,也常常發生嚴重的擁堵現象。可以說,單靠城市的主次幹道來疏解交通擁堵,作用很有限。而且隨著機動車逐年增多,擁堵的現象變得越發嚴重。

很多人都說,造成交通擁堵最主要的原因是——車太多了,說這確實是個重要原因。但是,據統計,2018年中國的百人汽車保有量大約為17,這個數字只相當於美國的五分之一,日本的三分之一,而美國和日本的交通擁堵現象卻遠不如中國嚴重。這是為什麼?

這說明造成交通擁堵除了車量增多以外,還有其他原因。

專家研究後,為我們揭示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路口太少。與國外相比,我們的路口要少得多。發達國家的城市裡,每平方公里內約有上百個路口,甚至更多,而我們的城市裡每平方公里內大約也就十幾個路口,這說明我們的路網結構和國外是有較大差異的。

造成這個差異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城市有大量的封閉式小區,這些帶圍牆的小區內的道路是不對外開放的,小區內的路網與外界不聯通。與我們不同的是,國外的小區大多是開放式的,沒有圍牆,小區內的道路是開放式的公共道路,是城市路網的組成部分,因此在發達國家,他們的路網就像毛細血管一樣分佈在城市裡,能夠到達各個角落,有效化解了擁堵的形成。

而我們的路網因缺少“毛細血管”,大量的機動車就只能擁擠在主次幹道上,雖然很多城市修建了高架橋快速路和環城高速,但是也難以解決交通高峰期嚴重擁堵的問題。由此可見,正是由於大量封閉式小區的建設,才導致了城市交通微循環系統的破壞,造成了車多路少的情況,導致了交通擁堵的發生。

因此,國家對以後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出了一些意見,其中: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

然而,開放小區道路並非只是拆掉圍牆這麼簡單。

圍牆拆掉,變為開放式的小區,小區內部的道路就成為了城市的公共道路,土地的產權性質變為市政公共用途,需要獲得多數業主的同意,可想而知這並非易事。

開放小區也會帶來很多挑戰,例如,小區道路會變得更為喧鬧,那麼如何防止噪音干擾居民?小區道路開放以後,交通安全的管理如何解決?停車的問題如何解決?居民的安全問題如何解決?這些都是需要面對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