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歷史看大清》|一個票友眼中的中國史「福臨卷」214


《翻開歷史看大清》|一個票友眼中的中國史「福臨卷」214

第三卷 愛新覺羅•福臨卷

第一章 意外的皇位

三股勢力

前面已經透露過,就不賣關子了。直接介紹我們本卷的主角,皇太極的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

跟大多數帝王一樣,他降生的時候,也有祥瑞。

據說莊妃懷孕的時候,就周身紅光。等到生福臨的當晚,整個宮殿都被紅光照耀,幾日不散。皇太極得知此事,認為是子孫有福的徵兆。

雖然福臨生的很吉祥,但前面我們也說過,皇太極並沒想過把皇位傳給他,而是想給他的八哥,海蘭珠的兒子。可惜沒能給成,因為他八哥不幸夭折了。

即便如此,他也並非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而他之所以能當Huangdi,恰恰因為他根本不夠資格。

這話聽起來有點蒙圈,不要緊,聽我慢慢道來。

話說皇太極突然駕崩,給大家造成很多困擾。別的倒還好說,關鍵沒有指定繼承人。國不可一日無君,誰來當Huangdi,便成為頭等大事。

說來也巧,跟當年皇太極爭汗位時的局面差不多,此時最有資格爭奪皇位的,也有三股勢力。

第一股,我們熟悉的老牌勁旅,代善及其家族。

如今,努爾哈赤時期所謂的“四大貝勒”,只有代善還健在。雖然受到皇太極的打壓,他早已退居幕後,但仍然牢牢地控制著正紅、鑲紅兩旗。

年過六旬的他,子孫滿堂。兒子之中,嶽託、薩哈廉已經去世,但碩託、瓦克達、滿達海等都能獨當一面。包括孫子輩的阿達禮、羅洛渾等,也已成長為優秀的將領。

以皇太極的脾氣,說如果能收拾他,早就收拾了。對阿敏和莽古爾泰都沒客氣,為啥單單留著代善。除了他為人低調,我覺得,關鍵還在於實力。

論實力,代善肯定沒問題,可有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他本人不想幹。這倒也不奇怪,如果他想幹的話,上一次就能幹,還用等到今天。

事實上,真正有心爭奪皇位的,是另外兩股。

第二股,多爾袞及其家族。

在皇太極執政期間,多爾袞善於揣摩聖意,而且驍勇善戰。無論削弱其他三大貝勒的政治戰場,還是徵撫大明、蒙古、朝鮮的軍事戰場,都立下汗馬功勞。也正因為皇太極的器重,他的地位迅速提升,在諸王中僅次於代善(表面上)。後期皇太極身體不適,無法親理朝政時,就令他和濟爾哈朗代為處理,稱為輔政。

多爾袞沒有兒子,但有兄弟。他們同母三兄弟,目前都已封王。我們都知道,多爾袞本人為和碩睿親王、阿濟格為多羅英郡王、多鐸為和碩豫親王。

兩個親王兄弟,還有背後正白、鑲白兩旗支持,再加上本人的影響力。應該說,多爾袞也是皇位的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第三股,豪格及兩黃旗大臣。

作為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從小在戰火中成長。那些年,皇太極還不認識海蘭珠,更沒有八阿哥。豪格一直被重點培養,先後跟隨代善、阿敏、阿濟格,濟爾哈朗,多爾袞等大清最優秀的將領,不斷歷練。別看目前只有三十五歲,說他久經沙場,一點不為過。

豪格不僅年紀輕輕就被封為和碩肅親王,還獨掌一旗。如果大家還記得,當年皇太極收拾了莽古爾泰之後,還收編了他的正藍旗。名義上正藍旗由皇太極親領,實際上所有牛錄都給了豪格。

如果換作在大明,他繼承皇位,可以說順理成章,因為他不僅是長子,還是嫡長子。按中原王朝“立嫡以長不以賢”的規矩,他可謂不二人選。可惜大清這邊沒有硬性的規定,想當Huangdi,還得自己爭取。

好在經過皇太極多年的努力,皇權至高無上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Huangdi”跟原來的推舉產生的“大汗”不一樣,應該要傳宗接代才對。

至少兩黃旗的大臣們是這樣認為的。

當然,兩黃旗的大臣們支持豪格,除了忠誠,也有私心。因為其他有資格繼承的人,也都掌管各自的旗。不管誰當了Huangdi,勢必都會照顧本旗的利益,從而影響兩黃旗的地位。

在這裡,要多囉嗦兩句。

八旗各自獨立,互不統轄,地位卻並不平等。在努爾哈赤建旗之初,也許還差不多。到了皇太極的時候,已然發生變化。皇太極親領的三旗:正黃、鑲黃、正藍旗,稱為“上三旗”。其他的稱為“下五旗”,歸親王、貝勒等管轄。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事實上“上三旗”的地位明顯要高於“下五旗”。尤其入關以後,內廷侍衛只能出自“上三旗”。

為保住自身“高貴”的地位,兩黃旗大臣積極行動起來。以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為代表的重臣,開始私底下搞串聯。

在行動之前,他們先去拜見了豪格,瞭解一下主子的態度。別回頭“剃頭挑子一頭熱”,主子不想幹,白忙活一場。當然,擔心是多餘的,豪格肯定想幹。於是,大家一致決定,擁立豪格為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