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蛋白激酶C是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的新方向

蛋白激酶C家族是絲氨酸-蘇氨酸激酶的一個亞組,含10個亞類。它們都含有一個與N端調節域相連的C端催化結構域。根據其結構和激活劑,蛋白激酶C可分為三類。 經典蛋白激酶C同工型具有串聯的C1結構域,與激活劑二酰甘油和佛波酯結合,並且還包含介導Ca2+敏感的陰離子磷脂結合的C2結構域。非典型蛋白激酶C同工型,包括蛋白激酶Cζ和蛋白激酶C 1含有對二酰甘油或佛波酯沒有親和力的非典型C1結構域。取代C2結構域的是位於N端調節域的Phox/Bem結構域。 已顯示該結構域通過與特定位置的蛋白質銜接子相互作用來控制非典型蛋白激酶C活性。

來自中國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的Kwok-Fai Lau團隊認為,非典型蛋白激酶C通過調節多種神經元信號通路從而參與神經突向外生長,神經元分化,神經發生和記憶形成,這些過程對於神經再生至關重要。在各種神經退行性病中報道了異常的非典型蛋白激酶C活性。實際上,這些激酶對某些神經毒性肽/蛋白質發揮保護作用。因為非典型蛋白激酶C可以誘導與神經再生和神經保護相關的神經元過程,所以非典型蛋白激酶C激活有助於改善涉及激酶活性受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文章在《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20年 8月8 期發表。

文章來源:Chau DDL, Lau KF (2020) The roles of atypical protein kinase Cs (aPKCs) in the nervous system: targets for neuroregeneration? Neural Regen Res 15(8):1475-1476.
doi:10.4103/1673-5374.27433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