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寧城縣: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赤峰市寧城縣: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視頻加載中...

疫情之後,在全縣投入到復工復產春耕備耕生產的時候,家住小城子鎮長皋村的何秀慶,正在自家的果園勞作,他家是小城子鎮最早種植果樹之一,目前他正在平整地面,準備給果樹更新。

何秀慶家有11畝多地的果園,目前準備輪流更新,就是這樣的老樹,由於管理得當,每年的收益也是不錯的。

小城子鎮位於寧城縣北部,總面積318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3.01萬人,屬於半山半丘陵區,全鎮的山丘區大部分土地都是25°以上的坡耕地,多為陽坡,向陽背風、日照充足、年有效積溫高,有利於果樹生長。九十年代末,這裡還是種植傳統農作物,群眾增收緩慢。

針對農民增收緩慢這一現狀,小城子鎮黨委政府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提出了“調整產業結構,林果產業富民”的發展目標。

2002年全鎮開始號召栽果樹的時候,群眾認識不上來,積極性不高。為消除群眾顧慮,鎮黨委政府先後組織群眾到山東、河北等地參觀考察,幫助群眾算好“一畝果頂十畝田”收益對比帳。建設初期,採取“按塊栽植、按棵分樹”的辦法,政府負責整地、打井、苗木,農戶負責後期管護投入,種上果樹的第2-3年為投入期,第4年開始掛果,5-6年收回成本,進入盛果期之後每畝年純收入達到8000元。看到先期試種的人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效益,群眾種果樹積極性高漲,並積極踴躍發展果樹經濟林,以前貧瘠的坡耕地成了農民發展果樹的香餑餑,不僅如此還帶動起了周邊村民栽種。目前長皋村果樹經濟林面積4800畝,盛果期面積4000畝,平均每戶4畝果樹,人均純收入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幾百元增加到現在7000元。以前貧困的小山村通過栽植果樹變成了綠水青山,貧瘠的山坡地變成了百姓致富的“金山銀山”。

在發展初期,小城子鎮採取“按塊栽植、按棵分樹”的辦法,雖然推進較為容易,但由於土地零星分散,涉及農戶多,規模小、管理難、效益低。針對產業發展中技術標準不一、市場信息不暢等問題,2007年,在鎮黨委政府的推動下,柳樹營子村原黨支部書記白銀江等人率先發起成立百氏興林果專業合作社。

通過一系列實打實的工作,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進一步提高。越來越多林果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加速了小城子鎮林果產業發展進程。目前,全鎮培育林果專業合作社12個,培養農民“土專家”360餘人,管理林果基地面積6萬畝,服務範圍覆蓋三省區九旗縣十八個鄉鎮,受益果農達3000餘戶。

2015年,百氏興林果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0月,以小城子鎮地區的寧城蘋果通過評審成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寧城蘋果成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對寧城縣實施林果產業品牌化戰略、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同時,政府鼓勵支持發展綠色有機果品,八座臺合作社培育的寧城富硒蘋果被評為“中國十大富硒品牌”。

2007年,小城子鎮重新制定了“統一規劃、連片開發、集中建設”的發展思路。從最初的小面積推進到整流域推進、見縫插綠走過了近20年時間。2019年,該鎮緊緊抓住被列為市級鄉村振興試驗示範帶的有利契機,按照“林地路統一規劃、山田溝統一治理、綠美亮統一實施”的思路,整合林業、扶貧、鄉村振興等項目資金1000餘萬元,在太平莊、柳樹營子、八家、長皋四個村高標準建設小城子鎮萬畝林果產業示範帶,重點打造莫力海溝5000畝高標準林果採摘觀光園和八家長皋萬畝林果產業示範園。現在全鎮19個行政村中有18個村發展了果樹經濟林,真正實現了農業產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

今年,小城子鎮更是開足馬力,擴大林果產業種植面積,為群眾在致富增收上提供強大動力。在那素臺千畝林果精品採摘園建設的現場,幾十臺大型機械伴隨著轟鳴的馬達聲,將大片的坡耕地推成了一道道梯田,一輛輛旋耕機在平整好的地塊上疏鬆土壤,鉤機正在挖樹坑,清明過後,這裡掀起了栽植果樹高潮,一塊塊平整後的梯田,層層疊疊在山腰間纏繞。

如今的小城子鎮,綠色已經成為發展的主基調,林果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打造紅色旅遊名鎮、建設塞外林果之鄉”的發展定位,通過種植果樹經濟林,讓水不下山、土不出川成為現實,既產生了生態效益,又有效拉動了農民增收致富。目前有貧困戶518戶、1578人栽植果樹3260畝,其中458戶、1396人實現穩定脫貧。勤勞樸實的小城子人民,把貧瘠低產的荒山建設成為果樹滿坡的綠樹青山,通過大力開展生態保護增綠造林工程,持續推動林果產業發展,積極落實生態公益林補償,進一步完善生態護林員管理,讓山更綠了,水更清了,農民“錢袋子”更鼓了。

來源: 寧城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畢永寶

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

赤峰市寧城縣: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