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 | 馬軍:《四書釋義》的學而時習之 ——從儒家經典中得到法律思維的啟發

你是否夢想坐上“時光機”,

穿梭古今聆聽大儒聖賢醒世恆言;

你是否夢想長出“翅膀”,

翻越山川海洋覽盡大千世界人間風華。

今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

讓我們在法官推薦的好書中

感悟人生哲理,遇見世間美好。

世界讀書日 | 馬軍:《四書釋義》的學而時習之 ——從儒家經典中得到法律思維的啟發

推薦人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民庭庭長 馬軍

書籍簡介

世界讀書日 | 馬軍:《四書釋義》的學而時習之 ——從儒家經典中得到法律思維的啟發

本書系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所著,其中《論語要略》成書於1924年,《孟子要略》成書於1925年,《大學中庸釋義》撰於1953年,後合為《四書釋義》,其旨在“上窺中國古先聖哲微言大義,藉此探求中國文化淵旨”。

閱讀感悟

如果在眾多書籍中只選擇一本書推薦,便是長置於案頭的《四書》,在人生的知與行之間,在經歷的困與思當中,每每翻閱,常有收穫,可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讀一本書有許多角度,選論語幾句藉以談談從法律人的思維讀《四書》受到的啟發。

記得初任法官時,在論語中讀到“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是說孔子杜絕了四種毛病:不憑空臆測,不武斷絕對,不固執拘泥,不自以為是,當時審理幾起案件時問題沒弄清楚就有自己的想法,頗有些主觀臆斷,便在書桌上抄了這句話以自勉,時時警示自己。隨著審判經驗豐富了,法庭駕馭能力強了,有時會認為當事人陳詞冗長、不得要意,此時看到論語中“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的一句,便加以改正,微言慎行,保持法庭上“多聽多見”的心態。去年在高院法官裁判技能的講演中,我為了表達查明事實與適用法律銜接之艱難,引用了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這是對不知道的事實問題認真反覆求索的精神,而如何審理查明事實?論語中講“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什麼意思呢,在審理案件中瞭解一個當事人的所作所為以及行為動機,分析其提出主張的理由和請求(請求權基礎方法),考察法律行為目的所在,那麼,怎能掩蓋得了真相呢。

庭室的團結與審判團隊的合作都非常重要,在此我引用論語中的“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所以在人與人之間的組織活動中,恭敬就不會招致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勤敏則會取得功績,慈惠就能夠得到支持。記得有一位法官工作非常努力,每一個案件問題都反覆研究思考,但是結案率總是上不來,談心時我就想到了論語中說,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對於要反覆考慮多次後才行動的人,孔子認為考慮兩次就可以了,不能總是猶豫不定,法官解決糾紛要有果斷和高效的裁判能力。辦案時總也想不明白的問題怎麼辦,論語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開卷有益,多讀讀書也許就找到答案了。對於法律事業而言,論語也告訴我們,每一位法律人都要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理想與堅守。

推薦理由

宋代張載(橫渠)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四書》經世致用、民胞物與、天下歸仁的社會理想。《四書》中的《論語》、《孟子》,是中國文化精神結晶所在,按梁啟超先生的說法,為兩千年國人思想的總源泉,支配著中國人的內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聖哲格言,早已在全社會形成共同意識。《大學》、《中庸》言簡義豐、指近而寓遠,系儒家之瑰寶,國學之鴻篇。《四書》翔實的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我推薦了一本《四書釋義》,卻又列了一系列的閱讀書籍,我想讀書應當循序漸近、由淺至深,南懷瑾著的《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大學微言》《話說中庸》是我最早接觸的四書讀本,本是講演整理,旁證博引,最為通俗易懂;宋淑萍編著《論語》《孟子》,系請一流專家撰寫的傳承中國古代經黃文化《中國曆代經典寶庫》,深入淺出、活潑親和,使人讀之有趣;朱熹《四書章句集註》、陳生璽主編《張居正講評四書》聖賢所注、學以致用,可從中窺先賢用心。《四書》需要用一生去讀與悟,去知與行,先聖先賢之道,系文化之傳承,絃歌不輟,上下古今,縱橫萬里,綿延不盡,開啟與構建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