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女強人――馮純玲與她維修店的故事

古往今來,女人都是扮演弱者的角色,特別是在汽修領域,所能看到的女性更是少之又少。

馮純玲,一位看起來身材纖弱嬌小,說話溫聲細語,性格卻剛烈的女人來自中牟縣黃店鎮馮家村,她姊妹三人,父親身體重病,常年不能下地幹活,在她的記憶中,從小都是靠政府、鄉里鄉親的救濟勉強生活,從記憶開始到中學,她沒有吃過白麵饃,都是玉米麵饅頭過日子,一酒瓶葵花籽油能吃上兩個月,沒有穿過新衣服,住在用泥和草砌成的草屋裡生活,遇到下雨天都是分不清屋裡屋外。作為家中老大,雖然學習成績優異考上了全縣最好的高中,但是為了擔負家庭的重擔,小小年紀不得不到初中畢業就輟學回家幫助媽媽做家務,嬌小的身子,頭頂烈日在農田裡幹活的身影,到現在還是歷歷在目,滿是辛酸。

中牟女強人――馮純玲與她維修店的故事


後來,經親戚介紹,馮純玲去了鄭州一家書店打工,她說:去書店打工一是可以貼補家裡的開支,二是可以看書,學習一些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就這樣,在書店一做就是四年的時間。在這工作期間,她經朋友介紹與同村的一位做汽修技術的同齡青年馮栓軍認識,他們從相識、相知、相戀都結婚從此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一年後,有了一個女兒。老公憑著有一技之長在鄉鎮給別人打工,一個月只有600元工資養活一家三口,微薄的收入勉強能供應女兒吃奶粉。馮純玲感覺,這樣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老公既然有一技之長,為什麼不自己開店做老闆呢?

中牟女強人――馮純玲與她維修店的故事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家裡沒有一分錢,全是債務的夫妻怎麼可能一下子憑空開起來一家修理店呢?她與老公溝通許久之後,決定自己開店做,於是她就開始向親友尋求幫助,所有的開支只能東拼西湊起來,當時稍有經濟能力的舅舅拿出來一萬元算是把店面給訂了下來,當時的經濟能力只能租一間60平方的門面房,買了最基本的維修工具,讓做木匠的姑父做了兩個貨架,就這樣把自己的小店慢慢經營了起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遍經營賺錢一邊增加新設備,生意慢慢有了好轉。

中牟女強人――馮純玲與她維修店的故事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據他們夫妻倆回憶,當時正年輕,不知道累,以店為家,本著以講誠信、高服務、高質量的經營理念,客戶越來越多,生意也隨之越來越好。但是最累、最辛苦的還是老公,為了節省開支,不僱傭工人,但是還要在確保的時間內給客戶維修好,每天自己都要忙到凌晨兩三點,在一個小床休息幾個小時,天亮之後繼續幹活。當時也沒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每天進貨都是坐著公交車到鄭州汽配城,最心酸的就是遇到需要大修發動機的客戶,整個發動機需要兩個人抬著坐公交車去鏜缸、磨軸。

中牟女強人――馮純玲與她維修店的故事


至今,馮純玲的維修店已有十三年的發展歷程了,現在月營業額已超過十萬,加上十三年不變的服務宗旨講誠信、講服務,目前店裡的客戶基本都是老客戶介紹過來的,店面也經過的幾次升級、工人也在一步步增加,包括經營的業務也在步步增加更新。在多年的創業中,他們夫妻積攢的很多經驗,店裡的客戶量不斷提高。在採訪過程中她說:雖然經歷了這麼多年的辛酸苦辣,但是看到今天的成績,也感到很欣慰,在以後的工作經營中,會不斷創新,增加更多的服務類型,以維修質量為重,會在客戶滿意度及服務質量上做的更好!

中牟女強人――馮純玲與她維修店的故事


我們也找了一位正在維修的一位客戶,也是很多年的老客戶了,問起這個店的滿意度調查,他說:我們黃店這麼多家修車店,我一直在他們家修車,就是看到了他們老闆為人實在,服務好,技術專業,也是整個鎮上維修時間最長的店,值得信任!不但我會來,我也會介紹親戚朋友往這來。

談起馮純玲對以後有什麼打算,她自信的說:最近也要把店面進行再一次的升級改造,包括門頭、接待室、維修區域等進行裝修劃分區域,對員工維修質量、服務質量進行考核,把不變的服務宗旨飛揚光大,在以後的日子裡,總結自己多年的維修經驗,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結合行業內發展前程,以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追求目標,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的經營理念,誠摯為廣大司機朋友服務,看到馮純玲滿滿自信的表情,我們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下,順達汽車一站式服務會越來越好,生意興隆!

【小編感言】

馮純玲是一個女強人,她出身貧困農村家庭,但通過不斷的學習、創業也堅持,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尤其是,在男人佔主流的汽車修理行業,馮純玲憑藉堅強的毅力、學習力,以及良好的服務和信譽,闖出一番天地,實屬難能可貴。為馮純玲點贊!


作者:趙海

來源:官渡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