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红楼系列(一):他比唐伯虎更有才,还是红楼作者候选人之一

唐伯虎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吗?非也,他只是书画而已。

苏州红楼系列(一):他比唐伯虎更有才,还是红楼作者候选人之一

唐伯虎画像

另有一位苏州才俊不仅诗书画俱佳,还是红楼作者候选人之一。

红楼作者,是大事大非问题,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我不想破坏曹雪芹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在各位心目中的位置,但是我还是一定要表达我自己的看法,对真谛的追求,我认为真谛应该大于美丽!我不要你同意我的观点,我只是想让你在红楼新天空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基于我对吴文化的研究,避不开曾经为三吴之冠的文坛领袖吴梅村,可是我越研究他的“艺术人生”越能在石头记里找出他的蛛丝马迹,重读吴梅村,却能发现真石头,以前萦绕在脑海里的红学10万个为什么都可以在他身上得到辉映,这让我大兴奋!

例如:大家可以做一个有趣的组字:吴玉峰题,东鲁孔梅溪题,棠村序,吴梅村呼之欲出!

吴伟业(1609.5.28-1672.1.23),字骏公,号梅村,有时自署鹿樵生、灌隐主人,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进士,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后附南明,三月而归,后仕清,三年而归,作为忧民国士,作为文坛盟主,吴梅村在作品里完成了对明清的批判!

梅村之号,意向来源宋·范成大撰《范村梅谱》,记所居范村之梅,凡十二种。又有姜夔受邀创《疏影》《暗香》词牌,得小红的风流故事,《疏影》的“昭君不惯胡沙远”与《暗香》的“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都化进了红楼,并且赋予了明亡清兴的当时含义;另一渊源处是“江南第一古镇”无锡梅里的梅村,是让王吴泰伯居所。

吴梅村经历国变,饱经忧患,写下了悯时伤世之作《圆圆曲》《避乱》《读史杂感》《琵琶行>>等,诗风沉郁苍凉如老杜,在<>里,我们到处可以闻到他那些怀古的诗句,比如第五十回"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其中写三美人的“红梅花诗”也只有诗史才能完成,在文中由岫烟、李纹、宝琴三人都已吟成,各自写了出来。而这三人,在小说中都是苏州女儿!例如:作者开篇就说苏州,这里也隐藏组字:并有两解:石里认清哭庙,真士汝命应怜或者石里认清胡虏,真石汝命应怜.

所以书中红楼女儿年纪轻轻,出口都是老杜,怎么不让人诧异!可见这些小才女不过是老顽童的“暗渡诗词”的“明修载体”而已!

再例如:宝玉中举却受封号“文妙真人”,真是弥天大慌,与出家为僧成鲜明对照!好比柳湘莲出家,却是跟随的道士!但“文妙真人”却有深意,谁受皇封?不是洪昇,不是曹家子,曹家不是进士出身! 而梅村是榜眼!并被“赐婚”,所以还崇祯之泪:“文庙(明庙也)真人”;岂不闻金圣叹之哭庙乎?!同理也!

还有一解是:文是“文饰”,打扮其爱情小姑娘卞玉京,还其负约不娶的爱情之泪,所以云:“文妙(小说中妙玉也)真人”。

关于其政治与爱情变节,吴梅村也进行了自我批判:"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傅试原是暴发的""二十三岁"这三句话写一个人,就是梅村,1631年梅村从读书郎登榜眼,正好23岁,傅试名字有两解,一是赴试,影写追逐之流参加清朝考试,也就是多姑娘(庄妃)的"遍揽英雄",宝玉中举就是"仕清"变节!宝玉出家就是后来梅村归隐,这就是另一解就是"弗试"是"不仕"的意思!

"傅试有个妹子",说的是玉京;"傅秋芳"名字来于横塘秋夜眠玉京和芳官醉眠宝玉的组合,"琼闺秀玉"是"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的玉京写照组合,"二十三岁"是梅村见玉京时候,玉京也是23岁!

傅试多次联姻不成是写梅村与玉京的婚约两度搁浅,也表达了<>的苦望,没有结果自然是<>,这与第三十五回"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相对照,说的是梅村是"皇上赐婚",不敢造次,自己是情不情!是孙悟空的紧箍咒,不得已也!

再例如: 1672年吴梅村在家乡病逝,当时文坛领袖王士禛在《池北偶谈》有记:“吴骏公辛亥元旦梦上帝召为泰山府君,是岁病革,有绝命词……先生属疾时作令书,乃自叙事,略曰:

‘吾一生际遇,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难,无一刻不尝辛苦。实为天下第一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袍(宝玉出家,终于如愿,大著已成,可以瞑目),葬我于邓尉,灵岩(一生习练性灵说,如宝玉说甄宝玉没有什么明心见性之谈,不可为友)相近,墓前立一圆石(为何不立碑?是<>之隐语),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

王士禛记录历史,也是轻描淡写说春秋啊!比如李商隐《李贺小传》说:“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下榻叩头言:‘阿弥女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

王士禛诗称吴伟业为“白发填词吴祭酒”,这大清国子监祭酒非大明国子监司业,说的不是仕清前写三部传奇戏曲,而是填“红楼梦曲”。

苏州红楼系列(一):他比唐伯虎更有才,还是红楼作者候选人之一

我每思想其遗言,总是想到金圣叹临刑前调侃他儿子的对子: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其幽默让人捧腹,吴梅村遗言也是如此,给世人耍了一个花枪:我是诗人,<>不是我写的!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1661年,顺治的离世也许给他惊喜,但没有任何波澜兴起也就打定了写小说的念头,十年乃成!成后即逝!任何伟大的作家,当他的作品完成后,没有了目标,他的生命之花也将很快凋谢!

只有梅村有这样的忠臣情感,只有梅村有这样的文史功底,遍查清史名人,没有人能写出《葬花吟》这样的梅村体,所以那宝玉中举其实是不得已而仕清之自况!最后的出家也是自己的心愿.

再看吴梅村晚景:五十岁生日那天,愿云和尚赠诗责备吴梅村当初有负入山之约:“半百定将前诺践,敢期对坐听钟声”。愿云曾多次约吴入山,吴都以双亲家小为念而拒绝,其实还有对国家的希望和大书的创造的双重愿景!

晚年他半生心血的《梅村集》付刊时,给冒襄的书信中提起晚年用心著作,为自己的后事做了安排。

陈寅恪论柳如是志葬苏州,也是吴梅村之志:

又鄙意河东君所以留苏养疴,不偕牧斋归家度岁,当更有其他理由。考后汉书列传捌叁梁鸿传略云:“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赢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高〕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河东君者,以美人而兼烈女,企慕宋代之梁紅玉,观其扶病出游京口访吊安国夫人之古战场一事可以证知。韩梁墓在苏州灵岩山,河东君当时自料其必死,死而葬于苏州,即陆放翁“死当穿冢伴要离”及“死有要离与卜邻”之意也。(见剑南诗稿柒“月下醉题”及贰柒“书叹”。)复次,白氏长庆集壹贰“真娘墓”(自注:墓在虎丘寺。)云:“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霜摧花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吴地记云:“虎丘山有贞娘墓,吴国之佳丽也。行客才子多题诗墓上。”范锴华笑庼杂笔本顾云美“河东君传”末署:“甲辰七月七日书于真娘墓下。”据此,云美之意殆拘执地方名胜古迹,以为河东君愿死葬苏州之故,仅由于欲与唐之贞娘相比并,则犹未尽窥见河东君平生壮志之所在也。

邓汉仪(1617—1689),字孝威,号旧山,一号旧山梅农,明未吴县诸生,是吴梅村好友在其《下名家诗观》“闺秀别卷”中云:“ 柳因一名隐,字蘼芜,更字如是。生出未详。虞山钱牧斋宗伯之妾。河东君放诞风流,不可绳以常格。乙酉之变,劝宗伯以死,及奋身自沉池水中,此为巾帼知大义处。宗伯死,自经以殉,其结局更善。灵岩抔土,应岁岁以卮酒浇之”。

“灵岩抔土”四字,颇和红楼开篇“抔土难留”意蕴。

“吴梅村说”并不新鲜,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对吴文化的爱好,我迅速认同民国邓狂言与台湾杜世杰的“吴梅村说”,及至2005年前后有随邦森兄弟傅波钟长山一赵子等继续提出“吴梅村说”,但遗憾的是都不系统也不全面,于是我本来没有打算写书的计划也随之改变,既然大家逐渐在认同,那我也乐得推波助澜!从那13名红楼作者提案里,有几个人都认同“吴梅村说”,呼声是仅次于"曹雪芹说",可见其平民基础!

1791年程甲本程伟元的序第一句话就是“《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竟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曹雪芹先生删改数过。”

偶然诗作可以改变风格,但整体风格是改变不了的,就是说文如其人!所以可以说,梅村制造扇血洪昇点画"红梅花",小说版"长生殿"的<>就出炉了!

吴梅村1639年回太仓,1640-1641任职南京国子监司业,其实大多时间都是悠游山水与归隐读书。

苏州园林甲天下,而拙政园又是苏州第一名园。

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云:拙政园在娄齐二门之间,地名北街。嘉靖中御史王献臣因大宏寺遗址营别墅,以自托于潘岳(陈斯园注:河南神童美男子潘安)拙者之为政也。文衡山(吴梅村的远亲)图记以志其胜。后其子以樗蒲一掷,偿里中徐氏(陈斯园注:徐野君)。国初海宁得之,复加修葺,烜赫一时。中有宝珠山茶三四株,交枝连理,巨丽鲜妍。海宁贬谪,而此园籍没入官。顺治末年为驻防将军寓居。康熙初又为吴三桂婿王永宁所有,益复崇高雕镂,备极华侈。滇黔作逆,永宁惧而先死,其园入官。内有斑竹厅一座,即三桂女起居处也。康熙十七年改为苏松道署,道台祖道立葺而新之,缺裁,散为民居,有王皋闻顾璧斗两富室分售焉。其后总戎严公伟亦居于此。今属蒋氏,西首易叶程二氏矣。及同治修苏州府志肆陸第宅园林门长洲县“拙政园”条“康熙十八年改苏常新署”句下原注云:徐乾学记云,始虞山钱宗伯谦益尝构曲房其中,以娱所嬖河东君,而海宁相公继之,门施行马。海宁得祸,入官。(吴槎客騫尖阳丛笔壹“拙政园”条略云:“柳蘼芜亦尝寓此,曲房乃其所构。陈其年诗云:堆来马粪齐妆阁。其荒凉又可想见矣。”可供参证。)寅恪案:健庵生于崇祯四年,与钱柳为同时人,所言当非虚构。但牧斋于顺治四五两年因黄毓祺案曾居拙政园(见第伍章所论)(陈斯园注:清顺治四年即1647年,受淄川谢陛案牵累,钱谦益被逮,锒铛北上,关入刑部大狱。顺治五年,柳如是生下了一个女儿,野生乎?呵呵),颇疑原一所言乃指崇祯时事与后来黄案无关。若所推测者不误,即当是指十四年末、十五年初而言。盖河东君自崇祯十四年六月适牧斋后,迄于明南都倾覆,唯此短时间曾居吴苑养疴也。姑记于此,更俟详考。或谓十四年末、十五年初河东君居苏州养疴之地乃是张异度世伟之泌园,即旧时陈惟寅之渌水园,盖异度及其子绥子奕,皆与牧斋交谊甚笃,故河东君可因牧斋之故暂借其地养疴。但此说尚未发现证据,姑录之,以俟详考。(可参初学集伍肆“张异度墓志铭”及有学集伍“假我堂文宴诗”等。)又梅村家藏稿叁诗前集叁“圆圆曲”云:“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自是以西施比畹芬,与此曲下文“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鸟自啼,屐廊人去苔空绿”及“为君别唱吴宫曲”等语皆用同一典故。“浣花里”者,辛文房唐才子传陸“薛涛传”云:“涛字洪度,成都乐妓也。性辨惠,调翰墨。居浣花里,种菖蒲满门。傍即东北走长安东也。”可知梅村所用乃薛涛故事。靳荣藩吴诗集览柒上引宋人刘诜“题罗稚川小景”诗“江村颇类浣花里”以释此句,殊不知刘诗此句下接以“人品兼似陶渊明”之语,足证刘诗之“浣花里”实指杜少陵,始可与陶渊明并举,梅村赋诗岂得取杜陶以比畹芬,致贻拟人不于其伦之讥耶?盖靳氏漫检佩文韵府作注并未深究骏公用意之所在也。至于“横塘”与“越来溪”有关,而越来溪与越王勾践及西施间接有关(见嘉庆一统志柒苏州府壹山川门“横塘”及“越来溪”等条),故又与“馆娃宫”“响屐廊”“吴宫”等语互相联系,不待详论。由是言之,颇疑梅村意中“浣花里”即指“临顿里”。叶圣野赠薑如斯诗云:“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见下引)或者当崇祯中河东君早与卞云装陈畹芬等居于临顿里,迨崇祯十四年复在云装处,即拙政园养疴欤?牧斋赋诗往往以河东君比西施,此点恐由河东君早在崇祯十四年以前即与畹芬云装同寓临顿里之故。若所推测不误,则一代名姝,此短时间内群集于此里,洵可称嘉话。惜尚难详确证明,甚愿当世及后来之通人有以赐教。

寅恪追忆旧朝光绪己亥之岁旅居南昌,随先君夜访书肆,购得尚存牧斋序文之梅村集,是后遂习诵圆圆曲,已历六十余载之久,犹未敢自信能通解其旨趣。可知读书之难若此。际今以废疾之颓龄,既如仲公之健忘,而欲效务观之老学,日暮途远,将何所成?可伤也已!

陈寅恪先师在史料前止步,没有能看出吴梅村与金闾人董小宛在1640年游西湖,也就不能“演义”出1640-1641年徐灿、卞玉京、柳如是、陈圆圆在拙政园频繁聚会。

一部红楼,主题背景是1644-1662年的明亡清兴20年间大事件,虽有冒襄等后来人增补,而红楼主题与主要意向是没有变更的,也无法变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