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之花 绽放在大漠戈壁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民族娃,团结花,兄弟姐妹是一家;汉藏蒙,回土撒,兄弟民族手拉手。你帮我,我帮他,共谋幸福话盛世......”

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近年来,在格尔木这片热土上,多民族的兄弟姐妹胜似一家人,不分民族、不分地区,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谱写着青藏高原上令人感叹的民族团结进步赞歌,使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大地,让民族团结进步之星闪耀戈壁新城。

“各民族相亲相爱,没有隔阂,像一家人一样和睦!”谈起如今的格尔木市,不少人这么评价。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市的过程中,格尔木市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不论是汉族、回族、藏族,都在民族团结的号召下享受着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昆仑山下处处是团结和谐之光

民康村是格尔木市一个回族村,在这不大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433户回族群众,他们你来我往,互相帮助、和谐相处。

民康村第一书记吴尚元告诉记者,各民族团结进步事关全乡稳定和谐的发展大局,所以,该村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核心,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吴尚元说,民族团结工作至关重要,不管工作难不难都要坚持做下去,作为一名汉族,他认为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对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村里的村民们都能够和睦共处,大家视为一家人,像兄弟姐妹一样看待。”

多年来,民康村以党的民族政策为根本,以宣传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狠抓民族团结进步,使民族团结之花在戈壁大地上灿烂绽放。

白有布是民康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看来,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就是要引导大伙儿把心思都放在脱贫致富奔小康上。

尽管民族不同,风俗各异,但在致富路上,村里不让一个家庭、一位村民掉队,各族同胞之间呈现出了浓厚的“大家庭氛围”。

“过去,农牧民分散经营、单打独斗,增收致富步伐缓慢。如今,合作社纷纷兴起,农牧民抱团经营,生产有了规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团结显得更加重要。”在政府的扶持下,村里也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作为合作社的负责人,白有布帮助在枸杞销售和加工方面帮助村民切实解决困难,鼓了同村村民的钱袋子。“大家只有拧成一股绳,我们才能早日富起来”。白有布说。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下,今天的民康村,回族群众和睦相处,团结奋进,共同繁荣,处处散发着团结和谐之光。吴尚元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团结、和谐、稳定,社会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民族团结进步土壤沃野千里

村道平整干净,农家院落错落有致,路旁绿树掩映,树上鸟鸣啾啾……我们走进乐苑村,亲身感受到村民团结和谐的美好生活。

乐苑村村党支部书记王进良说,乐苑村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摆在首位,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两讲三促、两学一做等活动,深入村社、学校、农户,通过田间地头宣传、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乐苑村的各族同胞一同活动、一同歌唱,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之余,还在各民族间架起了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王进良告诉记者,村里的个别少数民族家庭刚刚搬来的时候,由于生活习俗有些许不同,常与村里邻居发生摩擦,但是通过日常心贴心的沟通和交流,邻里之间的相处也融洽了。

近年来,乐苑村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创建工作,通过春节社火演出、端午节射箭花儿会等活动,进一步调动各族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深深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

王进良说,乐苑村现有5户回族、2户土族、2户藏族,虽然少数民族不是很多,但是各民族能够相亲相爱和睦相处,通过柏油路的修建、公交车的通行以及活动设施和小广场的修建完善,也拉近了各族群众之间距离,融洽了村民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

易地搬迁搬出幸福生活

山高坡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人畜饮水困难,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收入偏低。这是长江源村人搬迁之前的生活状态。

长期以来,“上学难、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求学难”等问题,制约着长江源村村民的发展。2004年11月,唐古拉山镇128户407名牧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搬迁至格尔木市南郊的移民定居点,形成今日的长江源村,现已发展到245户568人。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扶持下,摆脱了贫困落后的生活,走上了致富的大道。

短短几年时间,这里的贫困藏族群众从“山里人”变成了“城里人”,迎来了新生活。

走进长江源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房屋错落有致,户户屋顶上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一条条街道通向村里的每个角落,各种车辆繁忙地来来往往;街道两侧,一排排商铺整齐划一、应有尽有……在这个藏族移民村,村民的和谐幸福新生活像蜜一样甜美。

近年来,长江源村培养了一批民族团结工作的“领头羊”,为推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断增强了全区各族人民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合力同创民族团结模范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

闹布桑周现在是长江源村村委会的支部委员,他说:“现在的生活真是好啊,定居房宽敞舒适,看电视、上网、烤暖炉,不再像我们的父辈们了!”对比着祖辈们住帐篷、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闹布桑周发出由衷的感叹。

“我们现在住的是舒适的新居,孩子上的是漂亮的学校,生病了去的是现代化的医院,我感觉自己很幸福。”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闹布桑周满脸都是笑容。

说起党的民族政策,闹布桑周觉得党的政策非常好,自己非常幸福和满足。“党和政府把我们搬迁出来,目的就是让我们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现在我们住上了新房,用上了天然气,大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正在让“民生”二字变得越来越有温度,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如今的长江源村的藏族群众,在民族团结的政策引领下,正齐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