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成为历史的东北十八怪——草苫土房篱笆寨

东北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东北民俗文化圈的地域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以及辽宁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它的特点是满族和汉族风俗的大融合。不过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许多东北民俗正在逐渐消失。就像今天为您介绍的“草苫土房篱笆寨”,就是一个即将成为历史的东北民俗。

即将成为历史的东北十八怪——草苫土房篱笆寨

谈到过去东北人的居住习俗,在我们现代人眼里,有些不可思议。不论是“南北大炕”、“烟囱砌在山墙外”还是“火盆土炕烤爷太”,都与我们认知中的城市的居住环境有着极大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是与女真族(满族的前身)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生活经验相关,二是与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物产资源相关。

在一千多年前,女真人的先祖从深山老林,迁徙到如今的阿什河流域,并在此定居。他们也像汉族人一样,按照自然环境的需求,开始就地取材,捕猎、耕种,建造房屋等等。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繁衍和发展之后,逐渐形成了,现在满族人的居住传统。

即将成为历史的东北十八怪——草苫土房篱笆寨

当时的东北,生长着各种茅草。满族人用茅草制成“拉合辫”,建成房屋的墙。“拉合辫”的制作方法,就是把茅草,放在泥浆中浸泡,使茅草中夹进很多泥巴,然后像美女编辫子那样将浸泡过的茅草辫子拧在墙上。使用“拉合辫”建起来的墙,既保暖又坚固。而屋顶,则是起脊的。满族人用荒草甸子上长得长长带有白尖子的稗草,厚厚地苫在房顶上,这样既能防止漏雨又能抵御酷寒。因此,拉合辫的墙再加上草苫的房顶就构成了北方所特有的“草苫土房”。而篱笆寨,则是人们用被截成一人多高的细木头做成的栅栏。人们用这种栅栏,将房子和周围的空地围起来,形成一个院落。在院落里,人们可以垦出一片小园,种一些日常食用的蔬菜瓜果,还可以饲养一些家禽,下蛋也好,出售也罢,既是一种生计也是一种生活。那时的东北,家家户户挨得很近,篱笆连起一片,每到炊烟升起,鸡犬相闻,黄色的土房,棕色的栅栏,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即将成为历史的东北十八怪——草苫土房篱笆寨

在如今的东北,土房已经不多见了,哪怕是在相对落后的乡村,也都已经是红砖瓦房,有些条件好的,甚至已经盖起了小楼,但篱笆寨却一直延续至今。每到春节,当家家户户,高高挂起大红灯笼,在冬季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温馨夺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