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手工搬迁一室一厅红烧土房 市民将会在安徽博物院看到修复后完整的夏代民宅

距今3600多年的夏代民居是什么样的?土做的房子历经几千年前而依然能保存下来,是怎么做到的?2018年引江济淮工程现场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这座距今3600-3800年的台墩型遗址,出土大量青铜器、陶片及残片,还有两座保存较为完整的红烧土民宅。近日,这两座夏代民宅开始进行整体搬迁,一期搬迁结束后,文物工作者还将对其进行修复。届时,老百姓将可以在安徽博物院看到完整的夏代民居。

夏代红烧土民宅被完整挖掘

在肥西县桃花镇三官庙村,正在进行的施工工地现场,一个墩子格外显眼,这里就是三官庙遗址。省考古所三官庙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秦让平介绍,三官庙遗址非常特别。专家们从出土器物等分析,遗址的年代应与中原二里头文化晚期接近,距今大约3600-3800年。而这个时间,正处于古代史书中记载的我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

在三官庙遗址,考古专家还发现了古代先民生活的遗迹。“发现了一处相对完整的房址和很多柱洞,但房址只剩下基槽,墙和地面部分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秦让平介绍,从房屋基槽判断,这座3000多年前房屋平面形状近正方形,面积大约四五个平方米。当年古人建造房屋的技能有限,又没有那么多家具陈设需要安放,房子仅仅满足最基本的遮风挡雨的需求。秦让平介绍,这样大小的房子在当时算是比较正常的。

古宅整体搬迁正在进行套箱

4月16日下午,艳阳高照,十多名工人正在现场对红烧土房进行保护。俯瞰这座红烧土房子,由一室一厅组成。卧室在南面,背面是厨房和客厅,门口还有门廊。这座被标定为F2的红烧土房面积约60多平方米,从门廊走进以后是一个土灶,土灶很简陋,直接在地上挖了一个坑。距离这座房子不远处东北方,还有另一所保存相当的红烧土房子也将同这座房子一起被搬迁至安徽省博物院。

目前,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正在对这两处民宅进行前期套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科技研究室姚政权博士介绍,这两处民宅第一期搬迁时间最短需要一个月。

“难度就在于安全,文物最重要的是安全。”姚政权介绍,红烧土的烧成温度在600度左右,有点接近于陶器,但是整体强度要比陶器弱一些,在长期埋藏过程中也会出现性能缺失,在搬迁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遭受到破坏。

所以在搬迁方案中,文物专家将这座60平方米的红烧土房进行了分割,分割成卧室、厨房、两个门廊,分别进行搬迁。后期再重新组合,这样不仅不会破坏其原本的形态,还会在搬迁过程中减少破坏的可能。

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对房屋外围进行包裹,“他们包裹的这层就是玻璃钢,相当于用打石膏绷带的方式对主体进行包裹,这样在运输的过程中即使有细微的晃动,对它的损坏也会小很多。”姚政权介绍,随后外面还要做木质箱体,在木质套箱和玻璃钢之间再打上一层发泡材料,将原本的缝隙填充满。最后进行的是底下土层的分离。

据介绍,搬迁两座红烧土民宅只是一期工程,随后文物专家还将根据史料对该民宅进行修复。届时,老百姓可以在安徽博物院看到完整的夏代红烧土民宅。

合肥晚报、ZAKER合肥对此次搬迁进行全方位直播,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打开ZAKER合肥合晚直播找到直播链接即可观看直播回放。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韩婷 高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