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岳陽市人眼中的“綠色答卷”:春風又綠江南岸

2017年的華龍碼頭候船室。 楊一九/攝

2019年的華龍碼頭候船室。 楊一九/攝

洞庭湖邊奔跑的野生麋鹿。 楊一九/攝

洞庭湖水中嬉戲的江豚。 楊一九/攝

洞庭湖中的江豚。 楊一九/攝

2011年,洞庭湖上的漁民。 楊一九/攝

三位岳陽市人眼中的“綠色答卷”:春風又綠江南岸

1981年的洞庭湖上的漁民。 楊一九/攝

紅網時刻記者 楊滋 岳陽報道

“繼續做好長江保護和修復工作,守護好一江碧水。”兩年前的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岳陽殷殷囑託。岳陽作為“守護好一江碧水”首倡地、主陣地,堅持用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岳陽“綠色答卷”。

兩年後的今天,紅網時刻記者採訪了三位岳陽人,聽這些生在湖畔長在江邊的普通人講述身邊的“江湖變遷”。關於如何“守護好一江碧水”,這是他們親歷的“綠色答卷”。

攝影家的鏡頭裡 “春風又綠江南岸”

近幾日天氣晴好,攝影家楊一九又背起他的“長槍短炮”攝影器材,約上三五攝影發燒友,直奔目的地——東洞庭湖溼地,他想拍些鳥,運氣好的話可以拍到江豚,運氣再好點,說不定可以拍到麋鹿。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楊一九端起相機開始記錄,一端就端到現在,用近40年的時光,守望洞庭,記錄這一江碧水。

“看著照片,我就想起那句詩‘春風又綠江南岸’。”楊一九說道。 這春風不光是季節演變,更來自人們對“守護好一江碧水”的認識與努力。近四十年的拍攝中,讓楊一九感到變化明顯的是長江沿線兩岸的非法碼頭看不到了,印象中從上世紀90年代,大大小小的碼頭出現在長江兩岸,而近幾年逐漸消失了。

長江岸線資源因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被視為產業聚集、經濟開發的寶貴資源。近年來,湖南持續推進長江岸線保護,42個泊位被關停,退還7.3公里長江岸線,生態復綠總面積將達42.3萬平方米。

洞庭湖漁民捕魚的生產生活狀態,曾是楊一九鏡頭下的常客,如今,常客們也漸漸走出鏡頭……按照國家部署, 2019年底前,長江流域所有水生生物保護區完成漁民退捕,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2020年底前,長江干流及重要支流,以及大型通江湖泊完成漁民退捕,實施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東洞庭湖面積1328平方公里,且整個水域面積屬於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是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的主戰場。

這些“上岸”的漁民要何以為生呢?令楊一九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家人,十八代一直駐紮洞庭湖捕魚,禁捕後,用之前的積蓄買下了幾個門面,加上君山區政府對轉產轉業漁民的創業的扶持,做起了門面生意,逐漸適應了“上岸”後的生活。

麋鹿保護者:十年呦呦聽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早在西周中後期,《詩經·小雅·鹿鳴》中描繪了鹿兒呦呦鳴叫、在原野吃蘋草的歡快場景,這遠古盛世美景,你來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便可能有幸看見——200頭野生麋鹿分散在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優哉遊哉地生活著。

今年是宋玉成在東洞庭湖和麋鹿相伴的第十個年頭。“麋鹿在岳陽境內主要分佈在紅旗湖溼地和注滋口溼地,每年的3月至5月是繁殖期。”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宣教科長、博士宋玉成介紹道,與麋鹿打交道是他的一項日常工作。作為保護區第一個專門研究麋鹿的動物學博士,十年間,他跑遍了東洞庭的每一個角落,他是麋鹿種群的守護者,也是洞庭湖生態環境變化的見證者。

尋護麋鹿的生存狀態,監測麋鹿傷亡情況,發現受傷及時救治,是麋鹿保護的重點工作。宋玉成說,在溼地保護、動物保護等方面,社會的關注度更高了,許多漁民改變了曾經“靠湖吃湖”的思想,主動去保護賴以生存的洞庭湖。此外,2016年3月,湖南正式啟動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五大專項行動,湖水變得更加清澈,水源由過去的五類水,變成了現在的三類水。麋鹿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好,麋鹿頭數隨之逐年增加。

“麋鹿膽子小,見到人就跑,這是它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也說明了野化程度高。”宋玉成說,“但麋鹿‘點點’不一樣,它不怕人,膽子大,但我們怕它生活在野外對它又什麼不測。“於是”點點“成為了保護區唯一一隻人工撫養長大的麋鹿,對於宋玉成來說,看著“點點”一天天長大,就像對自己的女兒一樣去呵護它。

一聲口哨的堅守 要和江豚做朋友

4月8日,午後的華龍碼頭親切而又溫暖,草長鶯飛,碧水長流,安寧而又祥和,隨著周輝君一陣空靈悠長的“噓噓”口哨聲,舒緩的江面上突然神奇地躍起三個黑乎乎身影。“江豚,江豚……”一旁的遊客驚呼起來……

江豚又回來了,就像親人久別重逢,周輝君喜不自禁 ……

周輝君是東洞庭湖溼地保護區林閣佬監測站的一名巡護員,每天除了堅持日常值守,保持環境衛生外,空餘時間,他總愛到華龍溼地裡到處巡護。這裡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獸,都是他的心頭肉,特別是河裡的江豚,他總愛吹起口哨陪伴這些可愛的“水中精靈”,朝夕相處,從春到秋,他們竟混成了“好朋友”。他還無意中練就了一手絕活,用口哨能喚來江豚起舞。

據周輝君介紹,華龍碼頭華龍碼頭,地處長江岳陽段幹流河灘。長江在這裡自南往北繼而又由北向南拐了個“S”形的彎,因為水流變慢、魚蝦成群,這裡成為野生江豚的“天然食堂”。

江豚對聲音很敏感,特別是年幼的江豚十分好奇,只要周輝君吹起口哨,小江豚就會忍不住冒出水面張望,成年江豚也會躍出水面,好像在和老朋友打招呼呢。

幾年前,年產砂石40多萬噸的非法碼頭——華龍碼頭,讓綠地消失、塵土飛揚,江豚魚禽四散而逃。2016年以來通過關停拆除、植播草皮、撒播草籽等方式,華龍碼頭逐漸完成生態修復面積。周輝又見到了曾經一度“消失”的江豚老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