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才能讓人變得更加有自律性?

明天說電影


我認為自律說實在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並非我們就做不到,因為人的智慧是無窮無盡,自律也不難,我個人認為有以下方面:

自律首先要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還是工作也好,起初必須得制定一個合理的可行性強的一個計劃,逐步去克服在實施計劃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然後要通過備忘錄提醒或者他人監督,確保自己保質保量按照內心完成自己的目標計劃。然後根據內心自我期望值的大小,逐步提升計劃實施的難度,逐步鍛鍊自己,養成自發的從事工作的習慣。

最後我們要堅持“重複”,只有不斷的堅持,不斷的重複,我們的大腦才會將某個時間的特定動作去在正確的時間去做對的事!




Ylt祥雲瑞氣


我很喜歡keep上的一句宣傳語:自律給我自由。

高度自律的人生,是一種極其美妙的體驗,每天入睡前,想起今天該做的事情都已經完成,會特別有成就感,不必像很多無法管理時間的人一樣,充滿愧疚的熬夜工作,明天又繼續散漫,形成惡性循環。

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自律?

讓我們來看看你的一天吧:在即將遲到的前一刻起床,匆忙洗漱,睡眼朦朧擠上公交,左手提公文包,右手捏著煎餅或麵包。

你像一條沙丁魚,被命運裝進密封的罐頭裡,和成千上萬的人一樣,被傳送帶運往相同的目的地。

而城市的另一邊,當你還在熟睡時,早已有人起床晨跑,日復一日,他們將你遠遠甩在身後。

不自律的人,正在一點點摧毀自己的人生。

1.自律=痛苦?

我們活在紛擾的時代裡,很多人被推到熙熙攘攘的洪流中,被迫往前走。但是為什麼不選擇跑到前面去?

我們創造出工具,卻反被工具支配人生。

在這樣的環境下,自律顯得難能可貴,當週圍的人動輒開黑,你可以靜下心來看完一本書嗎?

答案是肯定的,高度自律的背後,其實只有兩個字:習慣。

很多人對自律有一種刻板印象,那就是自律幾乎等同於痛苦。

放棄夏天待在空調房裡吃零食看劇,去跑步是一種痛苦;放棄每天下班回家玩王者,而去學習專業知識也是一種痛苦;放棄美味的夜市燒烤,每天喝胡蘿蔔汁、吃蔬菜更是一種痛苦。

在通往自律的路上,好像設置了重重關卡,每一條都是莫大的挑戰。你無法控制飲食,無法堅持運動,無法每週學習,所以你無法掌控你的生活。

但那些做到了自律的人,他們難道有什麼異於常人的地方?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基本歸因錯誤概念。

基本歸因錯誤,是指人在描述和解釋社會行為的原因時,具有高估個人或內因作用而低估情景作用的普遍傾向。

所以很多人會把自己無法自律的原因歸結於,別人自控力好,想要做的事情太難,自己比較懶惰,沒有時間等等。

其實不是。

因為我們的潛意識裡把自律看作了一件痛苦的事,所以在執行起來,才會困難重重。

其實,歸根結底,不自律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你還沒有養成習慣。

2.慣性的力量

一項心理研究表明,人在連續做一件事情到7天的時候,會產生依賴感;到21天時,則會形成習慣;直到90天,這件事將會成為你生命中無法割捨的一部分。

12年在香港拍《風暴》的時候,劇組的人一起吃早茶,而劉德華在一旁吃酸奶麥片粥。大家勸他來吃茶點,但他卻直言這份單調的早餐,他已經吃了十幾年,這件事,也成為了他雷打不動的習慣。

起初,吃這份早餐時,是為了保持身材和良好的消化系統,他吃得極不情願。但營養顧問給出的方案就只有如此,都是單調的食物。

後來,劉德華堅持了下來,這件在常人看來難以忍受的事情,也變成了習慣。

人往往就是這樣,你不喜歡的,卻可能是最重要的。

那些自律的人,他們也會沉迷爆米花電影,也熱愛聚會和玩耍。

但是習慣的力量,讓他們變得優秀。

上大學期間,我和宿舍的另一個哥們兒(妹紙?)英語都很糟糕。我倆立志在大一就通過四六級,於是相約每天監督對方背70個單詞,朗讀聽力材料發在討論組裡,沒完成的人就要發紅包。

這件事情剛開始執行時異常痛苦,我們倆總是在夜黑風高時前往操場邊的空地,然後大聲朗讀手機上的材料。

堅持下來以後,我每天都會在寢室朗讀英語,記單詞。

直到六級成績下來的第二天,心裡鬆了一口氣,覺得終於不用學習英語了。但到了下午六點,我們倆不約而同的掏出手機,開始朗讀上面的聽力材料。

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3.如何培養習慣

如何吃掉一頭大象?答案是利用習慣一點點吃掉。

想要自律的人生,首先要培養好習慣,想想堅持21天,你就能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這不是性價比很高的事情嗎?

建立好習慣,你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聚集精力做好一件事

卡耐基在《人性的優點》裡說:一次只流過一粒沙,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你和我,在當下的瞬間,我們站在兩個永恆的交叉點上,逝去的昨日,延伸的明天。我們誰都不可能活在這兩個永恆之中,一秒也不可以。”

同樣,你不能同時投身於兩件事,習慣,必須在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的時候才能形成。

2.把你討厭但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

每個人都有討厭的東西。心理學上有三個過程:新奇——反感——忍耐——習慣。

只要完成過渡期,就可以養成一個好習慣。

說起討厭但重要的事情,每個人都能想出一大堆:運動,看書,背單詞。

把這些事情放在第一位去執行,就能將討厭轉換成習慣,甚至喜歡。習慣之後的另一個過程是反饋——成就感。

優秀是習慣,懶惰也是習慣,喜歡和厭惡之間也遵從能量守恆定律,可以相互轉化。

3.每天按時做一件事

很多人說某件事我每天都做了,但還是不能養成習慣,那就是沒有遵循時間法則。

按時做事,會讓身體形成一套反應機制,從而引導你的潛意識往想要的地方流動。

比如我堅持每天9點看30頁書,然後睡覺。有一次去在外面有點晚,沒回到住所,到了這個點就坐立難安,渾身不自在。

養成好習慣之後,你離高度自律的人生,也就不遠了。


高太爺


可能很多人有這樣的困擾:明明想要減肥、想要作息健康、想要按時完成任務,可為什麼我們總是管不住自己,總是無法做到那些明知道是對自己有利的事?

想要“管住”自己,做到自律,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自律,其實是平衡內在衝動和麵對誘惑時所做反應的能力。它使人能夠根據個體的長遠利益,而非眼前的滿足來做出注意力、情緒、行為或生物行為(如睡眠)的反應。例如,在“明天的工作”和“通宵打遊戲”之間選擇前者,就是一種自律的表現。

如果你想要管住自己、做到自律,可以嘗試這四個步驟:

1. 明確目標


在一切行動開始之前,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但這並不意味著需要給自己設立一個宏大的目標,恰恰相反,在設立目標前,我們需要認識並瞭解自己,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有可能為自己設立合理、能夠達到的目標。

例如,我想要減肥,但我知道自己不喜歡跑步或有氧運動帶來的呼吸不適和酸脹感;而我喜歡瑜伽、舞蹈類的運動,在飲食上我也偏好輕食。因此,我可以設定目標為,通過瑜伽或舞蹈,配合輕食進行減肥。

2. 細化目標


將目標拆分成具體的執行方式,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每一種執行方式的重要程度。而人們對實現方式重要性的認知,有助於人們更好地自律。

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認為健身是減肥成功最重要的方式時,他就會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健身的過程中,並以自律讓自己專注。而將目標拆分為具體的執行方式(比如,用健身和健康飲食的方式減肥)就能讓我們認識到達成目標最重要的方式是什麼,而不是在各種方式間猶豫不決。

另外,可視化目標也有利於我們訓練自己的自律能力。我們通過想象的方式,將完成分期目標的每一個方式、步驟,而不僅僅是行動結果,在腦海中進行“可視化”。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會對每一種實現方式的重要性有更清晰的認知。

3. 做出行動


在第二步驟中,我們將目標拆分成具體的任務,那麼接下來就是做出行動的時候了。儘管這個步驟無需過多的解釋,但在實際生活中,這卻往往是需要最多努力和自律的一步。

4. 為每一小步慶祝

在完成每一個分期任務之後,我們需要慶祝自己取得的(哪怕只是一小個)成就。一方面,慶祝作為一種完成任務後的儀式,是一種“延遲的滿足”,這本身就是“自律”的一種培養和體現,同時也是對所付出努力的一種自我肯定。

References:

Abrams, L. (2013). Study: peoplewith a lot of self-control are happier. The Atlantic.

Tessina, T.B. (2009). The TenSmartest Decisions a Woman Can Make After Forty.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3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