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入土、海棠方红,《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生命力

扎根入土、海棠方红,《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生命力

《鬓边不是海棠红》冲破了许多固有的国产剧集创作套路,它由历史出发,以戏曲作为灵魂,让人物真正“活起来”。

文 | 喜力

不饱和的消色影调,悲凉的历史背景,肩负传统文化传播功能,列举出的种种,都与常规意义上的“商业化元素”相去甚远。看似没有占得先机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却在这些偏向于艺术的基因之上,取得了行业的高口碑和观众的满堂彩。

影视进入工业时代,量产化的模式使得故事虽常新,但表达和元素使用趋于模式。影像风格的创新是行业长远发展的必然之举,但又面临着许多现实商业因素的考验,需要有自身的魄力、实力和多方的支持。

虽然聚集了战争、戏曲等吸睛元素,但是《鬓边不是海棠红》冲破了许多固有的国产剧集创作套路,没有被类型绑架。它由历史出发,以戏曲作为灵魂,让人物“活起来”,进而自主地行动。戏曲、历史背景在剧集当中不是强行附着的摆件,而是自然而然地传递出精气神。寻找戏曲、历史和人物自己的“生命”,继而走出套路,这正是《鬓边不是海棠红》在提升影像表达方面的创新。

扎根入土、海棠方红,《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生命力

求趣却不媚骨从引人入门到引人入胜的共鸣式影像表达

现代故事贴近生活,古代背景可以放置观众的奇观想象。可民国时期,“不远不近”的时间距离,加之飘零的时代底色,对于创作而言,必须在尊重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找到观众的共鸣点。如果处理不当,则会让厚重的时代停留在哗众取宠的表层喧闹。

除却时代背景,《鬓边不是海棠红》还选择了国粹艺术作为重要元素,对于时下年轻人来说,更是陌生之物。剧集努力寻找历史、戏曲和当下年轻人时代生活的亲近点。

扎根入土、海棠方红,《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生命力

梨园魁首票选,商细蕊的粉丝们争相买报投票。商细蕊本人却乔装打扮,想为自己的榜样宁九郎投上一票。结果出现了,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粉丝怼自家爱豆的场景。与时下的“你一票我一票,明天爱豆就出道”的青春潮流文化颇为相似,还增加了衍生的趣味。剧集建构出年轻人熟悉的情境,从这些情节里,观众得以入门高深的历史文化,迅速熟络,产生情感联结。

战争年代、多元文化碰撞、国粹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时代背景是严肃的,价值感十足,但也有着基因里的沉重。节奏对于创作而言颇为重要,《鬓边不是海棠红》在适当的节点强化着趣味性,用举重若轻的节奏让厚重的议题生活化。这些趣味不是媚俗的刻意而为,反而流露出人物在命运强压下的乐观态度。

扎根入土、海棠方红,《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生命力

在与九条斗智斗勇,是否能诱引日本部队取道留仙洞的关键博弈时刻,程凤台示意某路有山,只能骑驴通过。面对不知驴为何物的日本人,他用手比驴耳朵,还模仿着驴叫,让剑拔弩张的紧张,得了片刻的喘息。凡有大事来临,商细蕊必化身吃货,肘子看的弹幕中一片流口水。当被日本人关进牢狱,既是知己也是敌人的雪之城来探视,逃离心切的商细蕊问出一句,“我劫持你能不能出去?”让观众一片大呼“小可爱”。

这些在紧张甚至悲痛之时的可爱,让戏剧节奏更有呼吸感,不过于沉重,持续在一个频率上让人麻木,也不为了趣味刻意搞笑媚骨。在应当严肃之时,剧中人物发表着对于时代、戏曲的理性反思。

在将戏曲拍为电影时,商细蕊发表着关于戏里戏外、乾坤颠倒的虚实思考。面对弟子不敢大声放歌时,商细蕊又从戏曲重生轻旦,谈到了妻子、臣子在封建束缚下的亦步亦趋,最后抒发出得人心者得天下的进步觉醒。如若不是剧集时刻探索着深度表达和表里趣味间的尺度把控,观众很难沉入其中。

扎根入土、海棠方红,《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生命力

《鬓边不是海棠红》是一部能看出创新野心和创新实力的剧集,而创新代表着风险。爱奇艺通过这部剧集,探索着如何扩展优质内容。从影调表达,到故事的深度挖掘、再到文化的传承,这部剧集都在挑战着创作惯性和难题。

趣味招人喜爱是常理,但是每当剧中人物抒发着思考,弹幕中一片“好喜欢看这一段,好深刻”的声音,每当戏曲出现,弹幕里就会出现国粹“自来水”时,便显示出了创新的成功。当优质的内容与用户产生共鸣,就能形成影视创作水平提升和观众需求满足的双赢。这部剧集的创新探索,从引人入门,到引人入胜,是建立在平台的创新机制和创作者的原创能力之上。

戏中有乾坤、你我皆痴人时代造就的群像与命运图鉴

在《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弹幕中,除了商细蕊和程凤台两大主角的呼声之外,还有一句经常出现的话,“这部剧的配角,总是让人意难平。”

《鬓边》绝不仅仅是想讲好一两个主角的故事,而是要描绘出一个时代,于是,它建立起群像式的创新表达。群像式表达是困难的,需要建立起人物的区隔和特色,

这部剧集中每一个人物在时代的背景下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力,也都各自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和命运选择。

生命力从何而来呢?每一个主角都有着自己的诉求和与命运抗争的部分。商细蕊初登场,虽然制止了一场战争,但是站在城墙之上的他,只是戏痴,对“大爱”知之甚少。结尾时,他却为共产主义事业刷飞机、刷炸药。

扎根入土、海棠方红,《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生命力

程凤台开始时虽然支持抗日,但是仍然是有洁癖、喜欢奢侈生活的贵家公子,而一路的历练,他到最后身负重伤,甚至都无法如常人般行走,却依然为了大业甘之如饴。观众们反馈,他们陪着人物一起长大,可长大的代价又太贵。

扎根入土、海棠方红,《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生命力

每一个人物都代表着一种命运类型,让人可惜可叹。以女性角色为例,二奶奶是典型封建时代女性,出身大户,识大体,却过于在乎繁文缛节,总是隐藏自我。

扎根入土、海棠方红,《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生命力

古大犁是典型绿林好女,刚生完孩子,就去对峙日本人。偷瞄一眼襁褓中的婴儿又立刻转开眼神,既有母性的柔软,又有身为中国人的坚毅。察察儿开始时是哥哥程凤台的附属品,几乎如白纸一样,可在读书之后,却成为第一个骂哥哥之人,成为了去延安的进步青年。

扎根入土、海棠方红,《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生命力

人物有着自己的诉求,才有了自然而然的蜕变,让事件的发生不只是强加的外部节奏。同时,人物的命运紧密交织着。商细蕊起初只是唱功了得,但是资历尚浅,可在程凤台、杜七等人的帮助下,从赵飞燕时的炫技,到小凤仙时即便素装也能唱入人心。剧集创作为每一个人物寻找着生命力,创新地带来一部民国人物命运图鉴,勾勒着那个时代的喜与伤。

于寒冬处寻生机历史、国粹与人性的碰撞创新传统文化传播

传统文化如何传入人心是近年来传播的热点和难点。只展示皮毛、不展示灵魂的传播,只会让观众一直在传统文化的门口打转。《鬓边不是海棠红》创新地挖掘着传统文化的深层生命力。

在这部剧集里,国粹艺术不只停留在形态的展现,而是融入到了历史背景和人物之中。观众跟随着剧集,既能看到戏曲的盛世,又看到商细蕊和杜七等人在戏曲中的创新,同时,也能看到在戏曲走在困苦之时,整个梨园行当的坚持与无奈。

商细蕊一直钦佩九郎,甚至都不敢接受票选出的魁首称号。可宁九郎却大度地把匾送至水云楼,还反思着,自身创作力的死板:商细蕊的戏,就像闯入宫中的革命党一样,不管隔着多么厚的砖墙,也能从缝隙中透出光亮。宁九郎的大格局,塑造了一个让人敬佩又哀叹的人物,又借人物之口,反思着戏曲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戏曲之所以是国粹,除了精彩绝伦的舞台,更因为负载了数千年来中国的价值观,是中国人情与理的智慧。剧中戏痴的所作所为,恰恰反映着中国文化的精气神。姜荣寿与商细蕊一直明争暗斗,可在戏曲没落之时,商细蕊跪拜,姜荣寿教授此生绝活,是为了艺术的和解。在剧中时常作恶的四喜儿落魄之时,姜荣寿没有拒之门外,商细蕊也未再蹬一脚,是中国文化中不落井下石的尊重。

扎根入土、海棠方红,《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生命力

商细蕊跪拜姜荣寿

舞台上的身段美,音域中的唱腔美,和人物在故事当中所传达的精神和韵味,《鬓边不是海棠红》多维度地构建出国粹魅力。

文化的复兴不能依靠单一剧集,爱奇艺平台探索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矩阵,为国粹传播建立着综合化的情境。观众除了在剧情中可以感受国粹艺术之外,还可以通过互动功能,实时了解剧情中的唱段,为有需求的观众建立深度了解的途径。爱奇艺还推出了综艺节目《瑜你台上见》,紧贴《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剧情,解读剧中关于历史和戏曲的周边故事。

扎根入土、海棠方红,《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生命力

抓住每一次传播契机,构建立体化的传播内容矩阵,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需求,将观众一步步地从陌路转变为爱好者,再成为知晓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爱奇艺挖掘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传统文化用自身的生命力在观众心中播种、扎根,再生长出盎然的兴致,传统文化才有可能持续枝繁叶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