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清軍《新時代的婚姻》把快樂帶給對方

什麼是幸福的婚姻?有人認為,真正的幸福婚姻,就是讓對方感到快樂。

婚姻的雙方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單身的時候雖然偶爾也會感到孤獨和寂寞,但那多半是個人的心緒,沒有別人過多的強加和壓制;婚姻卻能讓一個人發生改變。愛人,不僅會影響他的情緒,還會營造他的心境。有幸遇到一個好老公(妻子),就能獲得一段美好的婚姻,就會過得開心和幸福。

現實中,很多人都在婚後過得不快樂,既不是因為生活困難、也不是因為經濟拮据,而是因為丈夫的家庭觀念不強,很少在家過日子,很少幫妻子做家務,揹著妻子在外面拈花惹草,甚至公然帶著女人上家裡逍遙快樂,全然不顧妻子的感受;有的男人脾氣暴躁,動輒罵人打人,虐待妻子……精神上的折磨、肉體上的摧殘,女人自然就會不快樂。

曾經,網上的男球迷和女網友為了“十二條軍規”打起了口水仗。理性的男人,堅持要把世界盃看到底,而感性的女人則哀怨說:“如果‘世界盃’比婚姻都重要,那結婚還有什麼意思?”對於這種說法,男人更是無法理解。

一名球迷反駁女網友說:“我們四年才熬一次,你們每年都有新衣服。”看到這裡,女人恍然大悟。其實,男人看球和女人逛街是一個道理,一方永遠體會不到對方從中得到的樂趣,所以也就永遠無法理解對方的狂熱。

婚姻本來是需要小心呵護的,這種小心呵護需要養成習慣而不是刻意去做。多為對方著想,多付出一些,努力把快樂帶給對方,才是婚姻的最高境界,不要對對方求全責備,不要勉強對方為自己去改變性格中不能改變的東西。

老人每天都會坐在公園的長椅上,一副悠閒的樣子。他愜意地叼著菸斗,微笑著和路人打招呼,或一個人靜默沉思。他已經形成了規律:下午四點鐘左右來到,五點鐘左右離開。

一個住在附近的人好奇地問老人:“我經常在這裡遇到你,您為什麼每天都是獨自來這裡?”老人微笑著說:“我和老伴一起生活了53年5月2星期零3天,每天都會安排一小時的私人時間,放鬆下心情。我們生活得很幸福,如今她走了,但我依然喜歡來這裡。坐在這裡,她就像跟我坐在這裡一樣。”

關於婚姻,周國平曾這樣論述:“相愛的人給予對方的最好禮物是自由。自由人之間的愛,才會擁有必要的張力。這種愛牢固,但不板結;纏綿,但不黏滯。沒有縫隙的愛,非常可怕;失去了自由呼吸的空間,遲早要窒息。”

在生命歷程中,每個人都會有一塊屬於自己獨佔的領地,承認、尊重和保護對方的私人領地,是維持夫妻良好情感的必要因素。當然,這種“獨立”並不是冷漠或隔閡,而是生活本身的需要,是使心靈釋然的需要。有了這樣的距離,才會擁有高品質的婚姻、更從容的人生。

人與人之間,無論關係多麼親密,即使是自己的另一半,也不會喜歡對方對自己的行為過於限制和干涉。太多的干涉,必然導致缺乏自由的空間。

有一位婦人,抱怨丈夫退休後過多地限制干涉了自己的生活,她感到很壓抑。

丈夫退休之前,婦人一人在家,買菜、做飯、看電視、做家務,時間完全由自己安排,不管做任何事情,都無拘無束,即使是洗鍋刷碗時也喜歡哼唱歌曲。雖然年近花甲,她卻自由得像只快樂的小鳥。

可是丈夫退休後,總會評價她的行為,干預她的自由。她哼唱歌曲, 丈夫會說:“一大把年紀了,像什麼樣子。”她邊看電視邊摘菜,丈夫就說,做事沒個做事的樣子。

婦人在做事時,總要想到丈夫的評價。久而久之,她就對家務失去了樂趣,情緒也變得十分消沉。

夫妻之間不干涉對方的自由與工作,對許多夫妻來說,是非常困難甚至痛苦的。真愛的意義,永遠都是將快樂送給對方。如果婚姻中的他,無法感受到結婚前的樂趣和幸福,這樣的婚姻遲早會失敗。

【新時代的婚姻】

佛曰: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其實帶給對方快樂,也是給自己快樂,積德積福自己。

羅清軍《新時代的婚姻》把快樂帶給對方


羅清軍

荷美心理創始人,濟南市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高端私人心理顧問,中華社會心理研究院執行院長,山東省廣播電臺多個欄目常駐心理嘉賓,百度特邀心理嘉賓,10多年致力於心理學學習與傳播,已開展1500+場線下講座, 100+場線上直播,影響百萬學員,著有《新時代的婚姻》《完美關係》等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