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春泥更護花 唐河縣這位第一書記用生命譜寫“戰役長歌”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刁良梓 通訊員 豐興漢 張東林

陌上薔薇花事好,夢裡鄉村色調明。四月的唐河縣大河屯鎮李灣村沉浸在繁花綠野的懷抱裡。

“再也看不到李書記了!”貧困戶劉道卿話未出口,先紅了眼眶。距離4月18日已經過去6天了,李灣村的老少仍然沉浸在悲傷之中。

李偉是唐河縣財政局非稅局的副局長,3年前來到李灣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4月18日下午,正忙著準備全縣“出彩第一書記”觀摩的他突然發病,寶貴的生命定格在54歲。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緊要關頭,李偉用生命譜寫了一曲矢志不移、赤誠為民的“戰貧長歌”。

化作春泥更護花 唐河縣這位第一書記用生命譜寫“戰役長歌”

帶著妻子在村裡安“家”

三年前,因李灣村原第一書記劉景年齡較大,脫貧攻堅任務過重,局黨委考慮更換第一書記人選。李偉主動請纓,挑起了這副重擔。

作出這個決定,曾經經歷過一番糾結掙扎:老母親快80歲了,醫藥不斷,兩個兄弟在外打工,看護的任務就落在他的肩上;妻子趙麗患類風溼關節炎和心臟病,速效救心丸沒離過身,根本幹不了活兒。

即便這樣,處事穩重、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李偉還是扛下了這份責任。於是,家在縣城的姐姐成了老母親的依靠,妻子則成為他的“扶貧伴侶”,跟著駐了村。

李灣村的“貧”首先貧在沒有村部。村裡開會,不是在村會計劉道璽家裡,就是在村小學的校長辦公室,駐村扶貧,吃住就成了難題。沒辦法,夫妻倆和工作隊員們吃住隨機,打起了“游擊戰”。餓了,有時不想麻煩群眾,就帶點東西趴在車後備箱上兌付兩口;住了,就隨便找個住室湊合一下。

要甩掉窮帽子,首先要摘了軟弱渙散村的標籤,讓幹部群眾有個“支部之家”。後來,縣裡實施“兩個一千萬”黨建扶持計劃,李灣村獲得扶持資金7萬元,經多方籌措,投資40多萬元建起了同心超市、衛生室等功能齊全的新村部,同心超市還是全縣首批5個超市之一。其中李偉爭取到了15萬元資金,解決了村部建設資金不足問題,併為村部配齊了辦公設施。

村幹部萬敏說,第一書記的1萬塊年度辦公經費,李偉一分沒用到自己身上,給村部配了3臺電腦、2臺打印機這些必備“傢俱”。

4月19日,走進李灣村部,夫妻倆的住室和廚房還保留著整潔有序的樣子,廚房內沒吃完的糧食和蔬菜靜靜地躺在角落裡。 “駐村工作要求是‘五天四夜’,李書記和嫂子基本不回去,偶爾回去看看,週一一大早就回來。回來之前,嫂子先買好糧食和菜,從來不讓我們操心。”縣財政局駐村工作隊長謝長飛說,“嫂子在這兒像伺候一家人一樣,幫我們做做飯,做得最好的是撈麵條。”

駐村工作隊員杜晨講,駐村三年,李偉請了兩次假,兩次都是妻子住院,其中一次在鄭州住了20多天。住院期間,他也沒忘了李灣的“家事”,打電話不放心,還抽空回村促促。

民情日誌裡的“不了情”

“2019年11月7日:上午10時許局領導來到了村部,我趕緊趕了回來,遞交了幸福大院基礎建設所需資金的報告,局領導現場辦公,當場批覆了33萬元。我暗自下定決心,不打贏脫貧攻堅戰決不回去。”

“2019年11月12日:安排完村裡事情和幫扶人工作任務,終於有時間走訪調查李發言戶,由於他是單身,家庭環境比較凌亂,和他一起進行了徹底打掃,隨後對照入戶調查責任表逐一對照,所有幫扶措施、行業政策落實到位,沒有問題。”

.......

在李偉的辦公室兼臥室的辦公桌上,3本筆記本放在中間的抽屜裡。抽出一本,是2019年的駐村日誌,每一天的工作情況都有詳實的記錄。

“人不離本,本不離車,車上還有兩本。”謝長飛說,“他有這個習慣,當天幹了啥,貧困戶想的啥、需要啥,有啥訴求,有啥情況,都記得清清楚楚,這是他每天晚上睡前的‘必修課’。”

整理檔卡資料,寫民情記筆記,李偉都親力親為。三年下來,從不戴眼鏡到戴上500度的老花鏡,兩鬢的白髮染染都遮不住,晚上兩點鐘睡是常態。

李偉常說,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貧困戶人人都有。要想早脫貧真脫貧,就得下真力下真功。

村裡的貧困戶,每個月走訪一遍,政策逐項逐戶落實,就連吃飯的間隙,也要端著碗串串村部邊的貧困戶,講政策拉家常。走在村裡,群眾誰見誰拉著到家裡吃飯,盲人李發克走路得用棍拉著,但一聽到李偉的腳步聲,就能認出他來。

戶容戶貌代表著貧困戶的精神風貌,李偉從打掃庭院開始,改善貧困戶的精神風貌。劉德長因愛人患精神病致貧,家裡衛生差,連續上了多次“紅黑榜”的黑榜,李偉和駐村隊員帶著掃帚開著車,多次到家裡掃地,直到他養成了每天灑掃庭院的習慣,面貌煥然一新。

李偉和支部書記劉大坡,備了專車拉劉德長的妻子去看病,現在妻子已經能指揮著幹些洗衣做飯的家務了。劉德長至今還記得李偉說的話:“病人治好了,就不會再窮了。”

今年71歲的脫貧戶李發乾,愛人楊全榮患直腸癌,從2017年到2019年,在南陽市中心醫院等地住院18次,花了17萬多,李偉為他們落實醫療保障政策,個人只花了4萬多元。現在老兩口一年收入2萬多,過上了舒坦日子。得知李偉去世的消息,老人頓時泣不成聲:“不是政策好,李書記操心,我也沒啥幹勁了,想脫貧就是做夢。”

貧困戶胡城一,家裡沒勞力,孫女有病,住著土坯青磚房,眼看就要散架了,李偉為她落實危房改造金20000元,總共花了70000元,新蓋了三間平房。胡城一逢人便說:“現在終於像個人家了。”

村幸福大院是唐河縣建的最早、條件較好的養老院。院長李玉豐告訴記者,院內有52間房,由於李書記上心,和村裡一起申請資金,讓村裡29位老年人住進去了,每週都要去院裡看看大家,可真是掉到“福窩”裡啦。

不但要讓大家所醫、有房住、有所養,還要讓他們有好路、有好水。村裡6個自然村,現在戶戶通上了自來水,就連村民家裡的水龍頭都是統一裝配的,這一項,他協調了130多萬元的資金。村裡修村道,李偉給局裡打報告,僅水泥沙石的運費就解決了30多萬元......

如今的李灣村,從軟弱渙散村變成了全縣美麗鄉村建設樣板村,呈現出一派和美和諧的全新氣象。

脫貧產業次第花開

“在李書記的幫扶下,我在家裡養牛種地,老婆在廠裡打工掙錢。現在靠兩條腿走路,早就脫貧啦!”

村民李玉長說起現在的幸福生活,眼裡開始有了光彩。除了公益崗、低保、扶貧糧倉分紅等政策性收入,還有養牛種地和務工收入,一家4口人的收入能達到40000元,遠遠超出了脫貧線。

村支部書記劉大坡說,現在到了決戰脫貧的緊要關頭,李書記反覆給我商量,一定要把村裡的產業搞起來,讓大家兜裡掙到錢,面上掙到光,挺起腰桿奔小康。主要是做好扶貧糧倉、扶貧車間、扶貧基地三篇文章,讓村裡有錢辦事,群眾有活掙錢。

李偉和村班子一起,支持配合總投資3620萬元、佔地115畝的扶貧糧倉項目落地開花,既有效解決貧困戶賣糧難問題,又吸納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增加收入,而且從2017年到2019年,村裡凡是為扶貧糧倉貼息貸款的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不低於3000元,其他貧困戶每人每年分紅500元,村集體每年增收3萬元。

在李偉勾畫的扶貧產業構架裡,鎮村招商引資項目河南澳騰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個朝陽產業。目前一期已建成6000平方米標準化車間一座,各種設備已安裝到位,正滿負荷生產。其中,他向上級爭取了150萬元的入股資金,每年可為集體增收5到10萬元。

在李灣村的土地上,農業產業基地同樣承載著他和群眾的“脫貧願望”:去年發展的300畝的艾草產業基地,為72戶貧困群眾找到了就業門路,每年給村集體增收7000元;今年在羅劉莊自然村剛載上的250畝黃桃,是為李灣村開展“三變改革”準備的扶貧基地......

“這些產業預計今年為84戶貧困戶實現收入91.17萬元,人均收入4955元,這與李偉書記的用心工作、務實重幹密不可分!”據大河屯鎮黨委書記韓學軍介紹,截至2019年底,李灣村建檔立卡戶84戶184人,已脫貧81戶177人,順利實現脫貧出列。

喜看麥田千層浪,轉眼又到豐收時。李灣村,這片李偉用心血和生命浸潤過的土地,正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編輯:王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