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去北京,逛衚衕是很多人的願望。南鑼鼓巷、國子監、大柵欄.....走進這裡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的都能感受到老北京的古風古韻。相比於南鑼鼓巷的熱鬧、大柵欄的擁擠、國子監的文藝小資,位於北京和平門外的琉璃廠古文化街,便是翰墨飄香,有中國文房四寶第一街之美譽。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從雛形到形成跨越元明清三個朝代

琉璃廠文化街,是北京一條著名的文化古街,全長約800米。元朝時便在這裡開設了官窯,燒製琉璃瓦;明朝初期建設內城修建宮殿,擴大了官窯的規模,琉璃廠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文化街的興起是在清朝初年,當時修《四庫全書》時,琉璃廠的書肆承擔了蒐集書籍的工作,他自然就在廠子的附近蒐集;當時的這條街,周圍是各省的會館,各地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都住在會館裡,因此這裡出售書籍和筆墨紙硯的店鋪較多,形成了較濃的文化氛圍;還有就是遊手好閒的王子王孫們、有餉銀沒仗打的八旗將士們,也常來此談書論帖、鑑賞書畫,這裡便迅速形成古玩、書籍、文房四寶組成的文化一條街。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後,這裡雖然變為城區,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流傳至今。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翰墨飄香的文化古街

被命名為“中國文房四寶第一街”的古文化街, 歷經三個朝代,凝聚了數百年廣博且厚重的歷史文化。走進這裡,會看到古街兩側全是經營文具和古玩的店鋪,上至元代、清代,地域跨域新疆、西藏、青海等邊陲省份,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在這裡交織碰撞,讓人唏噓感慨那悠悠歲月中的歷史舊痕。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循著歷史痕跡,走進一個個店鋪,散發著古老氣息的店鋪裡,看上去就是一個收藏的世界。這些藏品,從皇家珍品、佛像、廟宇用品到各種珠寶首飾,無不給人一種匆匆走過,已是百年的滄桑感。哪些精美的藏品,工藝之精美,讓人在流連忘返中感受到古代工匠的智慧與不凡的技藝。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那些經營文具筆墨紙硯的店鋪,商品琳琅滿目,書墨飄香。名家大作、古老的線裝書在這裡都能找到。各種宣紙、毛筆應有盡有。有的店鋪裡,書畫家們揮毫潑墨,氣勢不凡。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在眾多的文具、珠寶店門前,大都根據自家經營的內容,寫有對聯,這也是琉璃廠文化街的一大景觀。“珠玉騰輝琉璃彩,天生皓月海外星”,“寶翠堂”的門聯;“孔方齋”古玩鋪的對聯則是“曜三辰之珠璧,宣六代之雲英……”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大多數外國人來京旅遊都要到這裡。三三兩兩的外國人這家看看,那家瞧瞧,總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天然的嗅覺和濃厚的興趣。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琉璃廠文化街,一條老街,歷經三百餘年,承載傳統文化的翰墨飄香

在這裡逛,你會漸漸發現這裡的每一本書、每一幅字畫、每一件珠寶都浸染著千年的古都文化,在這裡淘寶,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古街上那古老的街道,依然流淌著古老的韻味......

小貼士:

1.交通:乘坐地鐵2號線在和平門站下車,在C2或者D2口出站,然後向南沿著南新華街走就到了,也可以乘坐7、14、15、45、66路等公交車在琉璃廠站下車。

2.美食:在南新華街向北走到和平門這一帶有很多烤肉店,在和平門還有一家全聚德烤鴨,是名聲僅次於前門的分店,很值得推薦。

3.琉璃廠文化街所出售的東西雖然大多都是古董,但是很多外行人並不能辨別真偽,但是一些文房四寶和小工藝品還是值得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