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你怎麼跟大數據分析、智能計算PK?

還有兩天全國各個省份就逐步公佈高考分數了,無論如何大部分家長和考生也都已經在瞭解或者最終確定志願填報的相關事情。

高考志願填報:你怎麼跟大數據分析、智能計算PK?

常規操作

對於志願填報無非就是幾類人:

一、分數比較一般的,同時家長也不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的。這類家庭佔比較大的分量,一般來說也就是網上差一些資料,聽自媒體、公眾號、網絡大咖隨便看一看,選一個自己認為還不錯的專業或者是學校就大功告成。

二、家庭文化素養相對比較高,無論是分高低,對於志願填報還都是比較在意的。對於社會現狀和未來發展情況,還是有一定程度的瞭解。當然因為自己行業的關係,很多家長都不希望孩子從事與自己類似的工作,也就導致了很難有統一的口徑。最終只能找機構或者填報專家搞定。

三、分數比較高的,可選餘地比較大的。手頭上握有足夠的資本,無論是選擇學校還是選擇專業都能夠找到一個自己能夠觸即得到的,並且相對比較滿意的。一般這類考生查詢信息的能力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是比較強的,選擇一個自己熟知或是老師推薦的專業、學校完成任務。

常規結果

正常來說:肯定存在一小部分人選到了讓自己覺得滿意的學校和專業,甚至未來也會感到驕傲。但是這樣的的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可能出現的不好的結果

浪費分數:當你發現你們學校的同學有人比你低100分,你的下鋪比你低50分的時候你會怎麼想?如果這個學校和專業還不是你最喜歡的那又該怎麼安慰自己?難不成上學第一天就是失望嗎?

上錯花轎嫁錯郎:當然浪費分數還不是最可怕的,如果專業選擇的對未來還是有很大空間的。但是如果你選擇的學校和專業都沒辦法讓你覺得適應,那你面對的只能是四年之後換行了。

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有不少

分高任性:分高只是意味著你的選擇餘地大,絕對不是亂選的理由,太多考生因為分高隨意選擇,浪費了自己的天賦和最美好的四年了。

盲目信任:這些專業有幾個畢業於985、211高校?有多少人聽過真正大牛教授的課程?有多少人對於某個領域能夠算得上有一定的見地?一個連專業書籍都沒有翻過的“專家”告訴你這個專業有多麼多麼的好,可信嗎?

多少大學畢業生想來個時空穿越掐死四年之前那個胡亂選擇的自己?多少畢業生告訴你,今天求職流的汗,就是當年選專業腦子裡進的水?

大數據、智能計算:不管你用不用,別人都在用

如今市面上的產品每個都敢說自己的是大數據,都說自己是人工智能。但仔想一想這些噱頭真的“名副其實”嗎?

說的大數據多麼多麼厲害,最後就只給了你一個學校和專業的清單?那大數據體現在哪裡了呢?方案中的學校有多大的可能性呢?我所選擇的專業可能性又有多少呢?真的充分利用你的分數了嗎?

別人大數據計算出來的學校錄取概率在我們眼裡不過是第一步而已,通過分析歷年分數、位次、招生計劃、學校實力、學校名稱、社會聲譽等多項影響因素綜合得出學校的錄取概率。

每個學校都可以看到詳細的學校信息,讓你從諸多有價值的信息中真正的認識你未來的“母校”。別被幾張校園圖片就給忽悠了,天天在馬爾代夫你也想家。

歡迎評論、分享、轉載(需註明作者),作者保留對篡改本文內容及圖片,或進行歪曲性解讀等行為的法律訴訟權利。

孫文祥:雙博士後,教授,先後在國內外9所著名高校學習、從教,獲國家、省部級科研獎勵12項,七星導學平臺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