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你怎么跟大数据分析、智能计算PK?

还有两天全国各个省份就逐步公布高考分数了,无论如何大部分家长和考生也都已经在了解或者最终确定志愿填报的相关事情。

高考志愿填报:你怎么跟大数据分析、智能计算PK?

常规操作

对于志愿填报无非就是几类人:

一、分数比较一般的,同时家长也不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的。这类家庭占比较大的分量,一般来说也就是网上差一些资料,听自媒体、公众号、网络大咖随便看一看,选一个自己认为还不错的专业或者是学校就大功告成。

二、家庭文化素养相对比较高,无论是分高低,对于志愿填报还都是比较在意的。对于社会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当然因为自己行业的关系,很多家长都不希望孩子从事与自己类似的工作,也就导致了很难有统一的口径。最终只能找机构或者填报专家搞定。

三、分数比较高的,可选余地比较大的。手头上握有足够的资本,无论是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都能够找到一个自己能够触即得到的,并且相对比较满意的。一般这类考生查询信息的能力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是比较强的,选择一个自己熟知或是老师推荐的专业、学校完成任务。

常规结果

正常来说:肯定存在一小部分人选到了让自己觉得满意的学校和专业,甚至未来也会感到骄傲。但是这样的的确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可能出现的不好的结果

浪费分数:当你发现你们学校的同学有人比你低100分,你的下铺比你低50分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如果这个学校和专业还不是你最喜欢的那又该怎么安慰自己?难不成上学第一天就是失望吗?

上错花轿嫁错郎:当然浪费分数还不是最可怕的,如果专业选择的对未来还是有很大空间的。但是如果你选择的学校和专业都没办法让你觉得适应,那你面对的只能是四年之后换行了。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不少

分高任性:分高只是意味着你的选择余地大,绝对不是乱选的理由,太多考生因为分高随意选择,浪费了自己的天赋和最美好的四年了。

盲目信任:这些专业有几个毕业于985、211高校?有多少人听过真正大牛教授的课程?有多少人对于某个领域能够算得上有一定的见地?一个连专业书籍都没有翻过的“专家”告诉你这个专业有多么多么的好,可信吗?

多少大学毕业生想来个时空穿越掐死四年之前那个胡乱选择的自己?多少毕业生告诉你,今天求职流的汗,就是当年选专业脑子里进的水?

大数据、智能计算:不管你用不用,别人都在用

如今市面上的产品每个都敢说自己的是大数据,都说自己是人工智能。但仔想一想这些噱头真的“名副其实”吗?

说的大数据多么多么厉害,最后就只给了你一个学校和专业的清单?那大数据体现在哪里了呢?方案中的学校有多大的可能性呢?我所选择的专业可能性又有多少呢?真的充分利用你的分数了吗?

别人大数据计算出来的学校录取概率在我们眼里不过是第一步而已,通过分析历年分数、位次、招生计划、学校实力、学校名称、社会声誉等多项影响因素综合得出学校的录取概率。

每个学校都可以看到详细的学校信息,让你从诸多有价值的信息中真正的认识你未来的“母校”。别被几张校园图片就给忽悠了,天天在马尔代夫你也想家。

欢迎评论、分享、转载(需注明作者),作者保留对篡改本文内容及图片,或进行歪曲性解读等行为的法律诉讼权利。

孙文祥:双博士后,教授,先后在国内外9所著名高校学习、从教,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12项,七星导学平台创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