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三藥的連花清瘟與金花清感

我國在對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中,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取得了抗疫的階段性成果。“三方三藥”就是在抗疫實踐中篩選出的有效方藥,其中三藥是指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金花清感顆粒、血必淨注射液。作為口服用藥,連花清瘟與金花清感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三方三藥的連花清瘟與金花清感

在網上,許多中醫專家解讀了這兩個藥的不同,本人認為還有一些未盡之處,作為中醫人士願與大家分享。首先,連花清瘟是2003年非典時期研發治療流感的創新中藥。當時,在應對非典時,由於尚未發現有效中藥,連花清瘟作為製劑,在防控非典中發揮了重大作用。隨即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就研究發現了它具有抑制SARS冠狀病毒的作用,僅僅一年,通過了國家藥監局新藥審評,2004年獲批上市,並且抑制SARS病毒的作用明確寫在了連花清瘟顆粒說明書中。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間,連花清瘟即發揮了防控疫情的重大作用,3個月的時間全國用量達到了6千萬盒,正因為在2009年甲流的疫情防控中發揮瞭如此重大作用,連花清瘟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其他藥物所不具備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而金花清感是2009年甲流時期開始研發,歷經7年,2016年11月獲批上市。連花清瘟之所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運用中醫絡病理論探討外感熱病及瘟疫傳變規律及治療的創新理論支撐,“積極干預”的治療對策讓藥物發揮作用在疾病進展之前,“衛氣同治,表裡雙解;先證用藥,截斷病勢;整體調節,多靶治療”的治療思想既有傳承,又有創新。

儘管兩個藥物的主要成分都選取了張仲景《傷寒論》麻杏石甘湯和吳鞠通《溫病條辨》銀翹散中的主要藥物,相同的藥物共有七個,分別是金銀花、石膏、連翹、麻黃、苦杏仁、甘草和薄荷。

連花清瘟: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

金花清感:金銀花、石膏、蜜麻黃、炒苦杏仁、黃芩、連翹、浙貝母、知母、牛蒡子、青蒿、薄荷、甘草。

止咳祛痰藥,連花清瘟選擇了炒苦杏仁、魚腥草,金花清感選擇了炒苦杏仁、浙貝母。治療咽喉疼痛,連花清瘟選擇了綿馬貫眾,金花清感選擇了牛蒡子。

但是區別最大的是,連花清瘟選用了非常有特色的三味關鍵藥物。

一、連花清瘟採用明代吳又可《溫疫論》治疫證用大黃經驗,通腑洩肺,肺與大腸相表裡,讓肺部的“疫毒”從大便排出,使邪有出路;使用大黃另一價值是先證用藥,截斷病勢。很多專家曾撰文認為病人有大便干時可選連花清瘟,這並不全對。流感、新冠肺炎等傳染病無論大便乾燥與否都可用連花清瘟,即使大便稀也不妨礙用藥。這正是中醫“通因通用”之法,疫邪侵入體內,下不厭早。明代吳又可曾指出:瘟疫治療宜在人體正氣未衰之時,及早攻逐邪氣,提前應用通便的大黃,可以截斷病情向危重傳變。現代藥效研究恰恰也證實大黃具有抑制肺部炎症,改善肺功能作用。

二、運用藿香芳香化溼、避穢化濁。本次新冠肺炎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溼邪濁毒偏重,尤其是湖北疫區,潮溼寒冷,病人表現為食慾極差,大便粘滯不爽,藿香正可以芳香避穢化濁,改善食慾不振、溼困脾胃的狀況。此外,藿香一藥無論溼熱還是寒溼均可使用,最為著名的“藿香正氣散”就是風寒暑溼皆可祛的代表。

三、連花清瘟中還有關鍵的一味藥是紅景天,它生長在高寒、高海拔地區,具有補肺平喘活血作用,可以提高人體抗疲勞、耐缺氧能力,以應對新冠肺炎患者普遍表現的乏力、氣短、血氧含量低造成的多臟器損害。同時,紅景天的增強免疫作用可以改善患者淋巴細胞及亞群偏低造成的機體抗病能力下降,提高機體的抗病康復能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流感或新冠肺炎表現為邪實正虛,既要祛邪,亦當扶正,正氣復則抗邪有力,易於康復。

從功效上看,金花清感“疏風宣肺、清熱解毒”,用於流行性感冒,中醫辨證屬風熱犯肺者,症見發熱,惡寒輕或不惡寒,咽紅咽痛,鼻塞流涕,口渴,咳嗽或咳而有痰等,舌質紅,苔薄黃。連花清瘟“清瘟解毒,宣肺洩熱”,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屬熱毒襲肺證,症見發熱或高熱,惡寒,肌肉痠痛,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咽乾咽痛,舌偏紅,苔黃或黃膩等。儘管兩者都能治療風熱感冒,但金花清感重點是治療輕症,連花清瘟輕症、重症,感冒、流感都可以治療,尤其是用於“熱毒襲肺”證,恰巧與這次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合拍,衛氣同治、表裡雙解、截斷病勢的特點,正可以扭轉新冠肺炎輕症轉重症的比例,這在肺炎收治醫院應用中得到了體現。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連花清瘟與金花清感都發揮了作用,對輕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療效確切。連花清瘟在武漢方艙醫院及新冠肺炎收治醫院成為必備藥物。值得提出的是,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鍾南山院士研究團隊做了連花清瘟抗新型冠狀病毒實驗,並且發現了連花清瘟確切的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效果。

鍾南山院士研究團隊最近在國際期刊《藥理學研究》發表《連花清瘟對新型冠狀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的論文,這是中成藥有效抗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毒的首篇基礎性研究文章。該研究發現,連花清瘟能顯著抑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在細胞中的複製,連花清瘟處理後細胞內病毒顆粒表達顯著減少。炎症風暴是機體對病毒、細菌等外界刺激產生的一種過度免疫反應,成為新冠肺炎由輕症向重症和危重症發展的重要節點。連花清瘟能顯著抑制SARS-CoV-2感染細胞所致的炎症因子TNF-a、IL-6、MCP-1和IP-10的基因過度表達。這項研究揭示了連花清瘟在新冠肺炎中確切療效的藥理學作用基礎,證實了連花清瘟通過抑制病毒複製、引起病毒顆粒形體改變及抑制宿主細胞炎症因子表達,從而發揮抗新冠病毒活性的作用,為連花清瘟治療COVID-2019的應用提供了實驗依據。論文提到,作為一種中藥方劑,連花清瘟對一系列流感病毒具有拮抗作用。

由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張伯禮院士擔任顧問,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全國9個省份,20餘家醫院共同參與的“中藥連花清瘟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前瞻性、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獲重大進展。應該說,這是中成藥率先開展涉及全國新冠肺炎收治醫院的大樣本臨床研究。該研究納入符合要求的284名新冠肺炎患者。研究結果顯示主要臨床症狀消失率、臨床症狀持續時間,治療組均優於對照組。應用中藥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可改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發熱、乏力、咳嗽等臨床症狀,明顯改善肺部CT特徵,縮短症狀持續時間和治癒時間,提高臨床治癒率,縮短核酸轉陰時間,在減少轉重型比例方面顯示出良好趨勢。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院士向歐洲介紹中國治療和防控新冠肺炎的經驗時,特別對中國使用連花清瘟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做了介紹。他表示,一項納入284名患者的研究發現,使用連花清瘟治療的康復率達到了91.5%,症狀消失相對更快,且使用了連花清瘟之後,輕症轉重症或者危重症的比例也明顯降低。

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由鍾南山、李蘭娟和我牽頭在9個省23家醫院完成了連花清瘟的一項循證醫學研究,我們看到連花清瘟治療組發熱、發力、咳嗽等症狀消失率,臨床症狀持續時間,肺部影像好轉率及治癒率,都明顯好於對照組,特別是轉重率降低50%。同時在體外實驗也證明連花清瘟具有拮抗新型冠狀病毒複製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細胞釋放的一些細胞因子的表達。”

三方三藥的連花清瘟與金花清感

面對國際上日益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連花清瘟作為防控藥物,向意大利、伊拉克等國家開展了捐贈,並於近日獲得泰國衛生部現代植物藥註冊批文。除泰國外,連花清瘟膠囊已在香港地區、澳門地區和巴西、印度尼西亞、加拿大、莫桑比克、羅馬尼亞分別以“中成藥”“藥品”“植物藥”“天然健康產品”“食品補充劑”等身份註冊獲得上市許可。我國使領館向在外留學人員發放的健康包把連花清瘟膠囊作為抗疫藥品送給海外學子,體現了祖國母親的博愛情懷。

連花清瘟上市17年來,在我國流感、禽流感、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治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彰顯了連花清瘟科技創新成果的價值。每次病毒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連花清瘟都成為國家層面的推薦藥物,截至目前,已經獲得國家層面方案、指南推薦達20餘次。

本文作者為河北中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慶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