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河釣鈍,地形影響漂相:緩坡出頓口,平底多頂漂,陡坡愛拉黑

野河水底環境複雜,精確調釣其實不現實,加上野河裡的魚都習慣於貼底覓食,因此,許多釣魚人野釣時喜歡調低目釣高目,也就是釣鈍,鉤餌躺底!我本人也喜歡這樣操作,簡單又實用!

釣鈍的時候,反映出來的漂相很多人說多是頂漂,這是因為我們垂釣的目標魚大部分時候是鯽魚,鯽魚的覓食特點就是吃餌後會有一個抬頭的動作,釣得鈍,所以多頂漂。

野河釣鈍,地形影響漂相:緩坡出頓口,平底多頂漂,陡坡愛拉黑

其實,頂漂這種漂相還和水底地形有關,垂釣鯽魚多是在水草邊,或者草洞,水底地形比較平坦,加之又釣鈍,所以才會頻繁出現頂漂中魚的情況!那麼,水底地形對漂相有哪些影響呢,是怎麼反映出來的,作釣時的注意事項又有哪些?這就是本文要主講的內容!

鉤餌躺底,地形如何影響魚兒咬鉤的動作

野河裡的魚兒習慣於嘴巴貼著地面吸食水底食物,而且警惕性強的天性使得它們吃完餌後有個下意識往深水退的動作,不是掉頭往深水遊哦,而是原地往深水退,尤其是當感覺到鉤尖刺痛後會有邊退邊吐鉤的動作。

家裡有養觀賞魚的釣魚人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可以先讓它們受到一定程度的驚嚇,而後再餵食,魚飼料一般都是剛開始會懸浮或漂浮,魚兒吸食後會有一個下意識的往深水後退動作,然後才會突然掉頭沉入深水!

野河釣鈍,地形影響漂相:緩坡出頓口,平底多頂漂,陡坡愛拉黑

魚吃餌是想辦法不蹭底的

這個現象是在水缸裡的,魚兒吸食的是懸浮顆粒!而野河裡魚兒吸食的是沉入水底的食物,往後退的動作就會受到水底地形的影響,且都會往深水退,除非已沒有更深的水!

因為野河裡的食物都是靠近岸邊的,魚兒會時不時地靠近岸邊覓食,吸食食物後,就會有個重新躲回深水的本能反應,就是往深水退!這個本能反應可能退一點就停止了,也可能會退很多,有可能退的動作很慢,也有可能稍快一些,如果受到驚嚇,會迅速逃往深水。

知道了這些,下面的章節就好理解了,就能明白為啥漂相和水底地形有關了!

平底魚兒咬鉤後無下沉空間,頂漂!

很多釣魚人會喜歡選擇水底平坦的地形作釣,調漂、拋竿都相對容易,且大部分釣魚人都會認為平坦的地形才更容易聚魚,實際上有很大的誤區,這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先擱置不表,以後會專門聊這個話題。

平坦的水底地形,魚兒咬鉤,鉤餌進入魚兒口腔後,在魚兒感受餌料的味型啊狀態啊是否可口的過程中,魚兒會輕微離底,如果判斷餌料可口,吃下去後會繼續沉底吃下一口,文字描述比較費勁,實際上這個過程是很快的!

因為水底地形平坦,魚兒沒有下沉的空間,只能輕微上浮,讓身體的胸鰭不至於蹭到地面,為得是能自由活動,如果繼續吃餌,要麼整個身體下沉,要麼低頭,這些動作都是連貫的,瞬間就能完成。

野河釣鈍,地形影響漂相:緩坡出頓口,平底多頂漂,陡坡愛拉黑

魚兒咬鉤後輕微上浮的過程或者說吸餌後,鉤餌是呈現出向上運動的特徵進入魚的口腔的,反映出來的漂相,自然就是頂漂了!

要不不願意寫這類魚類行為特徵的文章,太抽象,文字能力有限,表達太費勁了。

緩坡下沉空間少,多頓口,少頂漂、黑漂

緩坡地形才是釣魚人釣地最多的水底地形,也是最容易找到的水底地形,因為畢竟多數釣魚人都是手竿作釣,拋投距離不會太遠,釣點大都是近岸附近,緩坡才是最常見的水底地形。

緩坡介於陡坡和平底之間,不是很極端,其實各種漂相的出現都是有一定幾率的,只是頓口會稍微多一點,當然這說的還是釣鈍的情況下,頓口的出現也和釣鈍的程度有關。

第一個小章節就說了釣鈍時水底地形對漂相影響的原理,此時是緩坡,魚兒咬鉤後會不自覺地後退,尤其是鉤尖刺激到魚嘴後,會向後向深的方向後退,但由於是緩坡,所能退的深度不那麼明顯,所以,反映在漂相上就是浮漂會有下頓的動作。

野河釣鈍,地形影響漂相:緩坡出頓口,平底多頂漂,陡坡愛拉黑

如果釣的過於鈍,子線彎曲的程度會過濾掉魚兒輕微下沉所帶來的緩衝作用,反映在漂相上也有出現頂漂的可能!

如果是鉤餌輕微躺底的話,頓口出口就會很明顯,甚至會出現小黑漂的動作,說白了就是魚兒後退下沉的動作受到子線彎曲的緩衝減少了,會直接作用在浮漂上,也就更容易出現頓口或者小黑漂的現象了。

這裡再強調一下,本文所分析的魚兒咬鉤後的動作都是普遍意義上的,人還有形形色色不按套路出牌的,別說魚了,又沒有規則約束,自然有那搞特殊的,掰扯這些沒意義!

陡坡魚兒咬鉤後可順勢下沉,愛黑漂

陡坡是個很極端的地形了,很多釣魚人都不會選擇這樣的水底地形作釣,實際上這是一種誤區,比如釣鯉魚,有時候陡坡要比緩坡效果還好,另外,有些河流近岸的坡度就已經很陡了,只能作釣陡坡!

陡坡作釣的漂相可以說最愛出黑漂,除非小雜魚鬧窩毫無規律的情況才不好說,陡坡即使在沒魚咬鉤的情況下,輕微的水流都有可能讓浮漂下沉,水底隨便一點意外都會使鉤餌向深水方向滑去。

在有魚咬鉤的情況下,魚兒的後退下沉動作很容易實現,向後退一點水就會深很多,整個吃餌動作可以說完全就是順勢而為,如果鉤尖再刺痛魚嘴的話,後退幅度稍微大一點,反映在漂相上就是一個大大的黑漂!

野河釣鈍,地形影響漂相:緩坡出頓口,平底多頂漂,陡坡愛拉黑

大家都知道鯉魚咬鉤絕大部分都是黑漂,我作過對比,如果是平底,鯉魚咬鉤照樣頂漂,但如果是陡坡,幾乎全是黑漂,而且黑漂顯得特別沉穩有力。

陡坡在漂相上的這個反映要比平底和緩坡在漂相上的反映更明顯,即使鯽魚這樣最愛出頂漂動作的魚類好些時候都是黑漂,所以,對我們釣魚人來說,如果選擇陡坡作釣,要正確認識到這個漂相特徵,只有這樣才能抓口更準!

陡坡還容易誤讀浮漂信號,有些鯽魚口看上去像是小魚在鬧,如果不在意的話,就會錯過最佳提竿時機,最好是隻要浮漂動作稍大就要打,甚至有些大魚的咬鉤都顯得那麼“不正經”,歸根結底就是由於水底太陡,魚的一個擺尾動作都有可能讓鉤餌下沉、浮漂黑漂。

野河釣鈍,地形影響漂相:緩坡出頓口,平底多頂漂,陡坡愛拉黑

這種漂相受水底地形影響的現象,相信許多釣魚人都能感受的到,形成文字表述出來,感覺有些彆扭,就顯得絕對了,實際上,這種現象多出現在一些底棲的魚類身上,鯽魚、鯉魚最明顯,草魚沉底覓食時在漂相反映上也會有這個特點!

如果是釣大魚,一般會釣地更鈍,緩坡和平底都愛出頂漂的漂相,且頂漂特別明顯,如果不提竿,緊接著就會黑漂!如果是陡坡則直接大黑漂!當然,這說的都是大概率事件,不是絕對,別抬槓哈!

-END-

本文原創:姚老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