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看似與世格格不入的另類背後,實則是個人生存意志的覺醒

“南有博爾赫斯,北有卡爾維諾”。

此語誇讚的正是文學大師博爾赫斯和卡爾維諾,前者喜歡以簡潔的篇幅,通常以試圖窮盡的想象力,然後再披上神秘色彩的外衣,往往在讀者的不經意間,突然向讀者擺開了副智商碾壓的姿勢,不斷玩弄或挑逗讀者的神經。

相比而言,後者的風格顯得更平易近人,細讀其作品,多少都能讓人產生或深刻的或膚淺的感想,而不至於讓人覺得浪費時間。

兩者之所以齊名,原因是兩者都具有汪洋恣肆般的神奇想象力,導致對虛構的創作都顯得得心應手。況且後者長期致力於對小說創作藝術的無限探尋,同時還以極為優雅的藝術手法將由想象力滋生出的各種紛繁意向巧妙地隱藏進小說中,使得主旨內涵既溫暖明亮,也豐富而深刻。

有些看似與世格格不入的另類背後,實則是個人生存意志的覺醒

博爾赫斯和卡爾維諾

就連被譽為中國“卡夫卡”的王小波都不得不承認,自己與卡爾維諾之間仍有較大差距。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和《紅拂夜奔》等作品固然很優秀,但當你看完《樹上的男爵》後,才發現王小波並非出於自謙之意,而是實實在在的歎服。

作為卡爾維諾的經典代表作,《樹上的男爵》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柯希莫為了反抗陳舊迂腐的貴族家規,十二歲那年他決定餘生在樹上生活。然而,正跟他所料的那樣,餘生都生活在了樹上。看似挺簡單的故事主線,但究竟暗藏著什麼魅力,以至於讓王小波都自嘆不如呢?

-1- 叛逆和自由

對於主人公柯希莫甘願生活在樹上的問題,相信不少讀者都不禁感慨道:怎麼可能?

但讀者必須清楚的是,柯希莫的父親曾是個植物學家和園藝家,因為遺傳了父親的基因,所以他無需再發揮多少想象力便可輕鬆完美地解決了各種關於生存上的可行性問題,至於在樹上的學習、娛樂、衣食住行和愛情等,都呈現出了原始自然般的態式,並無絲毫的違和感。

而通過淺顯直白的解讀後,相信許多讀者不難發現,其實柯希莫的反常經歷無不與叛逆有關,試想正處於十二歲的青春期,出現叛逆實屬正常現象。

有些看似與世格格不入的另類背後,實則是個人生存意志的覺醒

卡爾維諾

但就世俗中的叛逆而言,往往無明確方向,大部分青少年都只是為出一時之氣或圖一時之快,對束縛自己的各種世俗規則表達強烈不滿而已,說白了就是為了純粹的叛逆而叛逆。

而叛逆的目標往往是為了圖自己所認為的理想型的“自由”,但目前不少人還難免對自由的理解存在誤區:仍簡單的認為所謂的“自由”就是“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與他人無關”。殊不知只是為了滿足感官的舒適體驗和對權利慾望的奢求而做出的片面屈從,刻意逃避責任,終究還是無法做到真正的自由。

因為許多人平時都忽略了所謂的“自由”還需建立在規則的基礎之上,而當自由和規則的界限被打破後,那麼迎接人們的將只是無所顧忌和無邊無際的混沌現實,而自由將不復存在。

柯希莫自生活在樹上後,雖很少從樹上下來,但他叛逆的程度可堪稱驚世駭俗,特別是他叛逆程度的徹底性和叛逆方式的節制性已形成了強烈而鮮明的對比。殊不知柯希莫表面上看似叛逆強烈,而實際上卻是個非常守規則的人。因為他生活在無人管束的樹上,不需要再遵守各種約定成俗的禮教,所以束縛和限制自由的鐐銬可有可無。

有些看似與世格格不入的另類背後,實則是個人生存意志的覺醒

卡爾維諾

可他終究還是活在日常的瑣碎裡,還默默恪守著那些被認為限制他自由的約定俗稱的規則,無論是狩獵或是喝水,他始終都盡力維繫著自身的文明狀態,以保持著對他人的尊重。

由此看來,長年累月生活在樹上的柯希莫,並非出於對約定成俗規則的強烈叛逆,只是行事作風有些不合常規而已。而與此恰恰相反的,他在以往約定成俗的規則的基礎上還為自己制定了條更為嚴格的規則,並打算長期堅守。

而相當值得玩味的是,正是因為他長期堅守了自己所制定的規則,他才真正享受到了“有權利活出自我”的自由,而真正的自由往往都莫過於此。

-2- 逃離和入世

柯希莫之所以生活在樹上,除了叛逆因素外,還有就是對現世的厭倦,以至於想方設法逃離。有些人要麼看破紅塵,而遁入空門;要麼為情所傷,而剪斷青絲。

有些看似與世格格不入的另類背後,實則是個人生存意志的覺醒

而導致柯希莫最終決定上樹生活的直接原因,是出於對貴族家庭庸俗的繁文縟節的極度厭惡。而厭惡感越是強烈,他就願不想在地上行走,只想早點逃離。

直至上樹後,柯希莫才得以從平時厭惡的政治生活和人際關係中逃脫,並順利通過避世的方式來尋回了內心的平靜。但柯希莫並非什麼悲觀厭世者,相反地,他不僅徹底而熱情地投入到了樹上的生活,而且還積極投身於為底層大眾不斷謀利益的行業中。

上樹生活,看似永別了地面,但反而使生活顯得更貼近真實。況且卡爾維諾並沒有按自己的意志去刻意塑造作品中各色人物的思想,因而使柯希莫擁有了獨立的人格和想法,而不以卡爾維諾的意志為轉移。

有些看似與世格格不入的另類背後,實則是個人生存意志的覺醒

作為探險者,柯希莫不但要離群索居,而且還需要世俗經驗的借鑑;作為詩人,柯希莫不但心繫遠方,胸懷寬廣,而且更要寫出經典之作;而作為革命者,柯希莫不但有前瞻性和深邃的洞察力,而且還擁有極強的煽動性、親和力以及領導力。

正因為他同時兼具了幾個身份,才得以使自己的“逃離”和“入世”形成了順理成章的邏輯關係。

-3- 堅守的規則

人生在世,難免都要活在自己制定的規則之中,像堅持早起、堅持寫作、堅持晨跑、堅持健身等都屬於自己制定的規則。而規則的難度無非就是兩點而已:

首先要考慮的是規則的優先級,即當其它規則與自己制定的規則產生衝突時,應以哪個規則為準。比如說你本來身無分文,但忽然某天遇到了急需經濟援助的病人,此時你平時所堅守的那些“行善”的規則將因現實而妥協;再比如老闆忽然要求最近每天必須加班到凌晨,但你之前還有個需要堅持三十天的讀書寫作活動,此時你之前制定的規則將因工作需要而不得不妥協。

有些看似與世格格不入的另類背後,實則是個人生存意志的覺醒

其次要考慮的才是形式上的時間長短問題,比如你堅持30天和堅持300天,所取得的效果完全不同。

因此對於世俗規則的妥協,往往就意味著甘於平庸和趨同的必然結果,

藉助卡爾維諾的話來說就是:

“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奇蹟的世界,人們最簡單的個性被抹殺了,而且人被壓縮成為預定行為的抽象集合體。今天問題已經不再是自我的部分喪失,是全部喪失,蕩然無存。”

因此與多數人相反的是,柯希莫為自己所制定的“此生只生活在樹上”的規則的特別之處恰恰在於,它始終秉持著長期堅守和毫不妥協的原則。

有些看似與世格格不入的另類背後,實則是個人生存意志的覺醒

年輕時的卡爾維諾

首先,柯希莫之所以決定生活在樹上,與苦修或看破紅塵無關。儘管生活在條件惡劣的樹上,但他並未拒絕舒適的感官享受,而是儘可能地想方設法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舒適,由此可見,他並未對感官享受有所妥協。

其次,面對最心愛的女人時,不管是因為吵架鬧翻,甚至鬧到了永遠分手的地步,柯希莫至始至終都沒表示過追悔莫及,可見他並未對愛情妥協。

再次,不管是面對父親的葬禮、還是弟弟舉行大婚或母親的突然病重,柯希莫仍拒絕下樹,可見他並未對親情妥協。

但比較令人震撼的還是,當有隻兇猛的野獸想爬上樹攻擊柯希莫時,柯希莫首先想到的不是什麼逃生,而是看看自己有沒有掉到地上去,可見他並未對生命妥協。

有些看似與世格格不入的另類背後,實則是個人生存意志的覺醒

由此可見“此生只生活在樹上”的原則對他而言,顯然已超越了對本能的慾望、愛情的慾望、親情的慾望乃至對生命的慾望。

-4- 內心的志趣

從《樹上的男爵》的後記中,可得知後來西班牙人竟然也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了柯希莫所生活的那片叢林,但因為偶然的原因也跟著柯希莫生活在樹上,待消除了疑慮後,柯希莫竟然反常般地破例下了樹。

遺憾的是,出於堅守“內心的志趣”,他並不願跟心愛女友相約同時下樹,可見任何外部理由都沒能讓他打消生活在樹上的初衷。

有些看似與世格格不入的另類背後,實則是個人生存意志的覺醒

至於何為“內心的志趣”,按卡爾維諾的觀點來解釋,其實指的就是遵從本心:既不被他人的評價和期望所影響,又不被世俗的價值觀所左右,只有拂去了心頭的塵埃,撫平了慾望的漣漪,脫離了大眾的狂熱後,才可能換來內心的超脫、平和。

而柯希莫內心的志趣則是出於對他人的關愛:

他不但與叔叔合作,而且還把獨創的灌溉之法統統教給了底層民眾;

他在為別人站崗放哨的同時,還負責抵禦狼群隨時可能的襲擊;

出於對本國的稅率制和政治體制的強烈不滿,不得已只能協助法國軍隊入侵本國;

法國人取得最終勝利後,他才終於認清了法國侵略軍的貪婪面目,於是才果斷決定回頭幫助仍處於水深火熱的民眾們;

後來,他還破例加入了共濟會,甚至還起草了關於樹上王國的憲法,許多原本跟他毫不相干的底層民眾的利益和福祉,卻成為了他畢生為之奮鬥的目標。

有些看似與世格格不入的另類背後,實則是個人生存意志的覺醒

但他的能力畢竟有限,既無法幫助那些備受壓榨的人們,也無法以有限的知識去改變侵略者們的貪婪本質和喚醒他們沉睡的良知。儘管困難重重,但他仍舊在堅持著,以有限的個人能力去盡力保護那些正處於強權威懾下的底層民眾,同時反映了卡爾維諾所要探尋的歷史進程與個人良知兩者間的矛盾關係。

“一種包容一切而不能用語言說清的東西,只有像他那樣身體力行地去體驗,只有像他那樣一生到死都堅持我行我素的人,才能給大家做出貢獻。”

“許多年以來,我為一些連對我自己都解釋不清都理想而活著,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情:生活在樹上。 ”

從卡爾維諾和柯希莫自白中,可見因為他們自己都無法徹底解釋清楚,所以才使得柯希莫內心的志趣沒有明確性。因此相比而言,“生活在樹上”才是更具體的、更明確的、更易踐行的原則,而柯希莫內心的志趣正是基於此原則的基礎之上,所以對他而言已足夠了。

-5- 配角的襯托

柯希莫的叔叔作為騎士律師,他天生孤獨而叛逆,導致其個性幾乎與柯希莫差不多,使得兩人在許多方面都堪稱志同道合;但兩者的不同之處恰恰在於,柯希莫的叔叔對現實的反抗通常只停留在個人層面上,而與他人無關。

特別是他平時引水灌溉或養蜂時,他因為害怕每次的努力會影響或殃及他人,使得平時的各種努力只能戛然而止,進而導致他的視野只侷限於個人,而無法與他人溝通,見解比較狹隘,後來直接被海盜冤殺也是情有可原,可見其人際關係既脆弱又骨感。

有些看似與世格格不入的另類背後,實則是個人生存意志的覺醒

柯希莫所在的那片樹林,有天突然來了個聲名狼藉的強盜,不過因為受柯希莫的影響,那個強盜竟然愛上了讀書,而且還增長了不少見識,不知不覺中使得往日的許多戾氣減少了許多,但因為太沉迷於書裡的美好虛幻而無法自拔,卻忘了書外仍是殘酷的現實,後來他不得不為自己的沉迷付出了慘遭現實拋棄的代價。

相比而言,柯希莫雖酷愛讀書,但他更注重學以致用的讀書理念,用他的話來說就是:

“使自己成為有用之人,喜歡為別人進行必不可少的服務。”

而在柯希莫的原生家庭中,還有個致力於把全部人生都奉獻給宗教事業的老神父。其堅定不移的職業精神看似跟柯希莫相差無幾,但他在奉獻的時候,往往因為過於滿足或過於迷茫,而始終想不明白自己究竟相信的是什麼,以至於無力探求自己內心的志趣,最終讓外部信仰所無情吞沒。

-6-結語

毫無疑問,柯希莫看似與世格格不入,看似遠離了塵世喧囂的另類背後,實則既是圓滿的人生,更是個人生存意志的覺醒。親近大自然,與花草樹木鳥兒同呼吸共命運的同時,並非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充耳不聞,而恰恰相反的,他不但博覽群書和盡力維繫自己的文明狀態,還積極與社會名流們互通書信,討論對動盪時局的各種看法。

他看似秉持著特立獨行、我行我素的風格,但卻在堅持自我的基礎上始終保持與世界溝通,而非與世隔絕;他雖反感百般地討好或逢迎他人,但為了幫助他人,也從不吝嗇自己的熱情;即使個人生活存在困難,他也絕不動搖原則。因此,世人仍喜歡和尊敬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