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西遊記》:從神魔鬼怪中看教育!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也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

對於這部小說,有人這樣解讀西遊記:

說這唐僧師徒五人其實就是一個人的身、心、欲、性、意志。

唐僧,指一個人的肉身。

孫悟空,指一個人的心,它有七十二變。而人心是善變的!

八戒,指一個人的慾念,好色懶惰!

沙僧,指一個人的本性。一個人的本性本是好的,踏實肯幹。

而白龍馬,則指一個人的意志力。

心猿意馬,心似猿猴,意志力像馬一樣難馴服,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仔細想想,好像有那麼點道理。

另類《西遊記》:從神魔鬼怪中看教育!

你看,孫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天不怕地不怕,大鬧天宮,偷吃蟠桃仙丹…實在是太過放肆,於是把它壓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

心,本就不知天高地厚。心,變幻莫測,而孫悟空有72變……好像是這麼個道理!

這不就像剛出生的孩子嗎?初生牛犢不怕虎,無所畏懼。一副捨我其誰的架勢,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以自我為中心。最終把它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

心,需要精細打磨!

而豬八戒,代表一個人的慾念。他的口頭禪是“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傅又 又又被妖怪抓走了”!

唐僧讓他去化齋,在樹下躲起來,或者在溪水邊看女人洗澡……

好吃懶做,不願動腦筋想辦法,目標意識差,愛挑撥離間,愛滿足一己私慾!

想想現實生活的我們,是不是也是如此。工作遇到難題,得過且過,不想上進!讀書遇到難題,不假思考問別人得答案!

另類《西遊記》:從神魔鬼怪中看教育!

沙僧他在現實中,做法上像一個老者,或者說像一個企業家,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不辭勞苦。他代表一個人踏實的本性。

我們自從出生以來,就比較踏實,就有追求完美的特質。

武志紅在他的六個心靈成長定理中說到,“我們天然就有一個精神胚胎。”在6歲前的某個敏感期,孩子會追求完美。這個時候要給孩子自由,讓他自我去成長。

他要餅乾,給個破碎的他不要,他就要完整的,不是他覺得太小,而是他正處於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如果你給個完整的小餅乾給他,也能滿足他追求完美的天性!

而在大多數人成長過程中,我們這個天性沒有培養好。於是完美對於我們來說,沒有太大的區別,那麼勤勤懇懇追求完美與責任似乎也不那麼重要了。

而承載這所有一切的就是唐僧,雖手無縛雞之力,卻需要包容任性(孫悟空)、慾念(豬八戒)、以及一路因虛妄而來的妖魔鬼怪!

一個人身心不合,身心分離會怎樣?看看唐僧就知道。孫悟空離開了唐僧,像一隻無頭蒼蠅,沒有方向,而唐僧更是自身難保!

因八戒(不正當慾念)從中作梗,唐僧動不動就唸緊箍咒,動不動趕悟空走。悟空走了以後呢?唐僧都會被各種妖魔鬼怪抓,不得脫身。這說明什麼?

另類《西遊記》:從神魔鬼怪中看教育!

一個人做任何事,身心不一致,是難以達成目的的。

我們需要平衡自己的慾望,收斂自己的任性,拿出自己的踏實,耐心的讓自己明智。成功與幸福不是與別人去爭,而是與自身的相和諧。

一個人意識不到自己身上的責任,無法付出相應的努力,他就無法達到自己的目標。

前進路上十分寬闊,並不擁擠,是我們自己覺得前方有千人阻擋萬人相抗!

所以,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主動實踐、認真思考才是進階之道。而在對待其他人時,也要給予足夠的信任與支持。

不代替別人做決定,不評判事情好壞,不自以為是。也不立即否定別人的意見,給予充分的自由環境,讓他自己去展現!

任何好的壞的,都可以讓人學到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