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青年畫家懷揣救國理想,留學歸來興辦教育

隨著西方影響的擴大,一些 “識時務”的青年懷著救國理想,投入學習西方的留學熱潮。“五四”運動前出現一批留學海外的油畫家。

“五四”運動後油畫有大踏步發展,主要得益於這兩方面:學成歸國留學生的身體力行,以及辦學教育的蓬勃興起。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青年畫家懷揣救國理想,留學歸來興辦教育

清光緒上海點石齋石印本 8冊紙本

辛亥革命前後,中國掀起了史無前例的留學大潮。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所取得突飛猛進,使它變成了一個強國,同時也成為文化和藝術的先進之國,在亞洲稱霸,在世界稱雄。

東洋遂成為許多中國留學生的首選之地。從1903年開始,李毅士首破零的記錄,成為中國第一個留學日本學習油畫的學生,高劍父也於同年留學東洋。其後,東渡日本留學之勢一發而不可收,一大串名單中有許多後來成名的油畫家。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青年畫家懷揣救國理想,留學歸來興辦教育

田英《聞風喪膽》,見《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6冊第158頁

到1919年,有黃輔周、李叔同、曾延年、白常齡、陳之駟、汪濟川、潘壽恆、方明遠、雷毓湘、嚴智開、江新、陳抱一、許敦谷、胡根天、王悅之、汪亞塵、朱屺瞻、關良、譚華牧。從1920年始到1940年,又有衛天霖、丁衍庸、豐子愷、劉獅、張秋海、顏水龍、陳澄波、廖繼春、許幸之、陳植棋、倪貽德、關紫蘭(女)、邱堤(女)、王曼碩、李梅樹、方定人、洪瑞麟、李石樵、烏叔養、林鏞、趙獸、梁錫鴻、左輝、宋步雲、王式廓、楊太陽、石熙滿、穆家琪、李駱公。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青年畫家懷揣救國理想,留學歸來興辦教育

李叔同自畫像

中國留學歐洲學習油畫的歷史更為悠久,時間比留學東洋早得多,學生也多得多。李鐵夫是中國人到歐洲學習油畫的第一人。他享有第一位留學歐美學習西方藝術的中國人、第一位真正掌握西方油畫藝術技藝的中國畫家的殊榮,有“中國油畫之父”之稱。李鐵夫最大的貢獻是把地道純真的西方油畫介紹給國人,由於其與孫中山、黃興、孫科等同盟會老會員的特殊關係,受其影響的畫家較多,如馮鋼百、林風眠、徐悲鴻。

康有為在《萬木草堂藏畫目序》中高度評價郎世,這對徐悲鴻的影響很深刻。因此徐悲鴻從法國留學回國後,矢志將以人物為中心的西方寫實主義引入中國,有旗手的風範,成為中國現代美術最具標誌意義的發端。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青年畫家懷揣救國理想,留學歸來興辦教育

林風眠

早在“五四”運動之前的1905年,黃輔周就成為第一個留日學生,一年後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李叔同東渡日本東京美術學校主攻油畫。1915年,在南京高等師範任美術主任教習期間,他提倡寫生,開始使用人體模特,宣揚西學美育。從存世作品《素描頭像》《自畫像》《裸女》等中顯見油畫寫實風格與印象主義表現手法。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青年畫家懷揣救國理想,留學歸來興辦教育

1950年林風眠(右三)、關良、江豐、龐薰琴、蘇天賜等一起下鄉寫生

林風眠在現代美術史上的巨大貢獻一目瞭然,如同他對中國藝術發展的思路一樣清晰。他從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中國缺乏藝術之陶冶,沒有真正創作性的作品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始終認為,欲救此種錯誤的現象,第一要注意的,仍是真正藝術作品的創造!”林風眠在身體力行創作的同時,大力開展現代藝術教育,以“培養專門藝術人才,倡導藝術運動,促進社會美育為宗旨”為藝術理念,提出了著名的“兼容幷包,融合中西”的教育思想,成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又一個標杆,發揮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青年畫家懷揣救國理想,留學歸來興辦教育

杭州藝專教師郊遊合影 吳大羽(前排左五)、方幹民(後排右二)、林風眠夫婦與女兒(前排左一至左三)、潘天壽(前排左四)

如同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培養了李叔同、關良、王悅之、衛天霖、倪貽德等油畫名家一樣,巴黎美術學院也造就了徐悲鴻、林風眠、潘玉良、吳大羽、顏文樑等藝術大家。這些中國現代美術運動的先驅們深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大義,深諳“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大理,都對昌興教育、教書育人抱有極大的熱忱並付出艱辛的努力。

​內容整編自:郭晟《淺析“五四”運動催生西方油畫在中國濫觴的意義 20世紀初早期中西美術教育比較》《藝術品鑑》2019年10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