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哉《八佰》,許國守土,匹夫有責

壯哉《八佰》,許國守土,匹夫有責

《八佰》的點映是件非常有儀式感的事情。眾所周知2020年世界範圍,特別是中國所遭受到的一切,然而即便是在如此惡劣的外部環境之下,中國還是艱難地撐了過來,而且一切向好,更加欣欣向榮。所以,在這個時刻,看《八佰》,去體會其中所蘊含的許國守土,匹夫有責的壯懷激烈,提振士氣,激勵人心顯得尤為重要!

壯哉《八佰》,許國守土,匹夫有責

正如電影中體現到的,《八佰》表現的是一場孤軍奮戰、以八佰對抗成千上萬的戰鬥,但是正是他們寧死不屈的精神,鼓舞了一河之隔的芸芸眾生。戰鬥的慘烈與隔岸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對比,以及最終的引導,才是電影《八佰》、導演管虎最想傳遞的。電影的作用和電影中“八佰壯士”的作用巧妙的合為一體。戰爭必然是殘酷、無理性的,但是對於民眾而言,守土有責,壯士許國的精神提振,才是最重要的。

壯哉《八佰》,許國守土,匹夫有責

最喜歡電影中白馬和趙子龍這兩個非常浪漫寫意的標籤。白馬在一片灰濛濛的倉庫樓宇裡奔跑,既代表壯士門內心的忐忑,也有著野心和勇氣噴薄欲出的象徵。當它繞著四行倉庫奔行,姿態優雅、從容,甚至在槍林彈雨中奇蹟還生之後,戰士和觀眾對生的渴望,對勝利的期盼變得更加強烈。當歐豪飾演的湖北戰士從怯懦終於到勇敢,幻想著自己成為白馬銀槍的趙子龍,孤身面對敵人的千軍萬馬時,勇氣和信念的建立終於完成。這是電影情緒堆疊營造出的結果,也是觀眾在這樣一部慘烈的電影中情感得以釋放的關鍵!

壯哉《八佰》,許國守土,匹夫有責

與其他戰爭片不同,《八佰》不害怕去表現恐懼,以及最能帶來恐懼的死亡。仔細留意,在電影四天的戰鬥中,大多數戰士的死毫無徵兆,突如其來,前一秒剛剛慷慨激昂,下一秒已經子彈爆頭。這才是戰爭的真實寫照,也正是這種無預兆讓恐懼更加強烈,也正是如此,才讓前赴後繼、奮不顧身的戰士顯得更加悲壯。我承認,當鄭愷飾演的陳樹生身捆炸藥,跳下大樓時,當機槍班的戰士一個個接著跳下,高聲喊出自己籍貫姓名時,我溼了眼眶。特別是對應片尾放出的字幕資料,戰士陳樹生沒有留存下任何影像、照片資料,是電影《八佰》讓他這樣普通的一兵永遠留在了銀幕上,也留在了觀眾心中。

壯哉《八佰》,許國守土,匹夫有責

一河之隔的租界群像,其實在某個方面就是我們這些幾十年後觀眾的代表。侯勇、梁靜兩位演員飾演的中產知識分子代表,從最開始的漠不關心,偷摸窺視到最後怒而開槍射擊,為不過百米之外一群戰士的犧牲默默哭泣;劉曉慶、李九霄飾演的川軍子弟,從“隔江猶唱後庭花”到慷慨負義,拿出全部積蓄的藥品去救治傷兵。凡此種種,民眾被“八佰壯士”的犧牲所感染,就連本就置身事外,甚至戲謔地拿戰況打賭的美國記者都開始奔赴前沿,這就是勇氣的力量,信念的力量。

壯哉《八佰》,許國守土,匹夫有責

電影《八佰》在冷靜地表現殘酷戰爭和殘酷之下的勇氣之外,也讓銀幕之外的觀眾感受到那種勇氣、力量和信念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