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看了說我是這樣的嗎?別瞎說

《能力陷阱》上的感悟,老闆們靜下心去讀一讀

老闆看了說我是這樣的嗎?別瞎說

今天寫的東西,是我讀了一本叫《能力陷阱》的書,設身處地的感想,可能你會覺得文不對題或者說和我們《社交店商》關係不大,但是我想說的是,這篇文章關係到方方面面,肯定和你有關,給自己定個位吧!所以請認真的讀完這篇文章,也許你會和我一樣顛覆了人生觀,或者說,有個尺標去衡量自己。下面就說正文吧,可能會有點長,但請你認真讀完。

請認真讀完

《能力陷阱》這是我這幾天剛讀完的一本書,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這本書非常重要,它讓我讀完之後驚出一身冷汗,顛覆我過去20多年的認知,比如說,今天中午,和同事吃飯的時候,同事發感慨:人啊最重要的是首先要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但是我從這本書瞭解到,這麼做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當你總是首先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的時候,你已經被自己現在所有的這個狀態所侷限住,你現在說能夠想到的那個狀態,就是此刻的你這個人的認知水平的巔峰,而你此刻的這個巔峰很有可能會侷限住你,整個人生髮展的方向和節奏,這個簡單的例子很好的說明了什麼是能力陷阱。

老闆看了說我是這樣的嗎?別瞎說

簡單點講,我們越是熟悉,越是強的這個技能,越容易把我們牽絆在此時此地的當下。比如,我們每個人怎麼定義我們的工作,都是下意識的用自己的技能和特長去定義這個工作。就拿我來說吧,我專職負責做公司運營的也就是增長黑客,別的事我都不用做,我就很開心。後來我讀完這本書後我知道這就是能力陷阱啊,我甚至在某一瞬間排斥其他讓我成長和進步的一些事或者說機會,領導會讓我寫寫文案,做文案工作,會讓我做設計,會讓我做ae,我心裡開始都是不願意的,為什麼呢,因為在我心裡,我已經把自己框死了,我就是一個運營,但事實上,我除了做運營之外,我或多或少的都會接觸上面說到的那些工作。去提高自己的能力,這都是突破我現有狀態的機會。那如果我用自己技能和能力去鑑定我的工作,那可能就真的變成了一輩子是運營的人。當然有的人會覺得沒什麼,但是,自我是不滿足的。你認為那個真實的自己,無非是過去的自己。你要像一個領導者去做,你才能像一個領導者那樣去想。跟我們過去的想法完全不同,過去我們都是反思,反想,設定目標,然後再去行動,但是這是不靠譜的,這是過早的設定了目標,應該先做事再思考,先去做再去思考,你會做著做著思想就會發生改變,這時候你再重新界定自己,才有可能界定出一個更好的自己。

老闆看了說我是這樣的嗎?別瞎說

這讓我想到了我們公司總是說的一句話,先模仿再超越。相信現在很多企業都是這樣,不管是大是小。(小米、華為)手機行業是最好的例子。

先模仿後超越

下面說說這本書吧

老闆看了說我是這樣的嗎?別瞎說

大多數領導者:提高自我意識,認識自己,問問自己做領導的目的是什麼,再找到合適自己的領導方式,揚長避短,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

沒錯,這些反思和自省是成為一個領導者的黃金法則。但這些方法非常有侷限性。

作者埃米尼亞·伊貝拉發現,雖然在很大程度上,這些思考能幫助你認識到你當前的能力以及領導方式。但是,當前的想法,恰恰是阻礙你前行的絆腳石。不在其位,無法設身處地地謀其事;拽著自己的頭髮,無法離開地球。

你需要改變的是你的思考方式,而只有一種方法能改變它:改變你的做事方式。

改變從做事開始

老闆看了說我是這樣的嗎?別瞎說

亞里士多德發現,一個人如果表現得很有美德,那他最終會成為一個有美德的人,即多做好事就會變成好人。這一說法得到了諸多社會心理學家的認同和證實:改變是由外而內,而非由內而外產生的。

因此,我們要先在行為上表現得像一個領導,而後才會像領導一樣去思考。那麼,如何表現得像一個領導者呢?我們可以從避免能力陷阱、人際關係陷阱和真實性陷阱三個方面入手,從重新定義工作,到改變做事的方式,由外而內地提升我們的領導力。

《能力陷阱》這本書作者全面介紹了三個陷阱:

能力陷阱、人際關係陷阱和真實性陷阱三大區域的各個層面內容,今天我分享能力陷阱裡面的領導力特質。

那麼,領導者有什麼特徵呢?

「1」像橋樑一樣連接不同的人或組織

領導者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團隊和客戶為工作重心的“中心型”領導者。這種領導者效率更高,對內部事務更為專注,會為團隊設定目標,分派角色和任務,管理團隊成員的表現並進行績效評估。

另一種是把團隊和外界相關組織聯繫起來的“橋樑型”領導者。他們更長於從外部獲取想法和反饋,能將團隊目標和組織的優先事務結合起來,向團隊輸送重要信息以確保進程。這類領導者比起中心型領導者,能更快地在創意產品和新穎服務的方面取得成績。他們的成功秘訣需要歸功於他們建立“橋樑”時所獲得的外在表現力,能讓那個他們在業務上提出新觀點,有組織性地從大局看待問題,從而設定發展方向。

我很幸運能在第二種這樣的公司裡面,這樣的公司能為員工提供更大的發展舞臺。有大局觀。

「2」做一些“有遠見”的事情

大多數人都能很容易地說出目前的工作中缺少什麼,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或是無意義的地方,但是卻沒有一個“有遠見性”的想法,他們的工作也因此停滯不前。

《關係的真諦》

怎樣才算有遠見?

以下是三種特徵和具體的實施方法。

感知環境中的機遇和威脅:

* 簡化複雜環境

聯想一些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沒有聯繫的事情

預想可能觸及組織底線的事

* 提供戰略性指導:

鼓勵發展新業務

定義新戰略

從大局的角度做決策

*鼓勵其他人展望未來

提出一些挑戰當前情況的想法

接受成員提出的新的做事方式

把外部觀點傳達給成員

「3」提升影響力

某技術公司的部門經理的肯特弄不明白:在公司陷入困境時,他提出了一個清晰有力的想法,且精心製作了一組長而複雜的幻燈片給同事們展示。如此重要的事情,居然每個人都聽著要睡著了。很多年以後,肯特明白過來了:他希望其他人都能同意他的想法,卻沒有真正說服他們同意——行就行,不行也沒關係。

很多領導者會簡單地認為想法本身就是最終賣點,但實際上,過程才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如何展現他們的想法以及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如何與聽眾交流,決定了人們是否願意和他一起做事。

領導者在推進項目或變動時,在關鍵步驟和展示風格上的表現,會影響人們對領導者的信心。換句話說,如果他們對領導者有信心,就會與之合作,從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4)提升領袖氣質

研究者發現,當人們在某個“正確的時間”提出一些能引人注意的想法時,就會被認為有“領袖氣質”。有魅力的領導者的特徵是:有著建立在豐富的人生閱歷上的堅定信念,會通過講述個人故事來與他人良好交流,並且能做到知行合一。

如果覺得這本書值得一讀,完整聽或者看,也許你會更有不一樣的感觸。

最後我們回到我們《社交店商》這個概念,我用一句話說明吧:“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畫”意思是:如果真的是能力不足的人,做到一半才會力不從心而放棄;你卻根本沒有開始,這不過是畫地為牢罷了。而改變,最佳的時機就是現在,最佳的方式就是——去做。你不嘗試怎麼知道呢,未來的商業走勢如何說都不知道,都是嘗試出來的,而我們社交店商已經在這條路上邁出了鑑定的一步,所以讓我們共同見證,社交店商的崛起,加入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