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體質的人,一定會生出容易過敏的寶寶嗎?

造成過敏的因素很多,

除了先天因素之外,

懷孕媽咪如何從生活中做好防範措施,

以降低生出過敏寶寶的機會?

非過敏高危險群的夫妻,

是否就能確保寶寶不會過敏?


過敏體質的人,一定會生出容易過敏的寶寶嗎?

你過敏嗎?

當我們的身體受到外來物質入侵時,體內的免疫系統扮演著防禦敵人的角色,也就是對抗這些外來物質,但是當免疫系統反應過度時,反而會產生「過敏」現象,而引發過敏疾病。


過敏性疾病多發生在呼吸道和皮膚,呼吸道部分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皮膚方面則有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過敏的程度會因個人體質以及免疫系統反應程度而有所差異。


很多人出現打噴嚏、皮膚癢就認定是過敏造成,事實上一般人對於過敏很難百分之百自我判斷,例如許多常見的非過敏性疾病症狀,往往會和過敏症狀混淆,如眼睛癢、咳嗽、流鼻涕、肚子痛、噁心、嘔吐等,如果要確認是否有過敏,最正確的方法是就醫,讓醫師根據病史與臨床症狀來確定是否有過敏疾病,而抽血檢驗則是輔助工具,不能作為確認是否有過敏的診斷依據。


不過有些症狀還是可以從發生的時間做初步分辨,例如感冒引起的症狀多會有一定的病程,大約一個星期左右就會痊癒,但是因過敏引起的咳嗽、鼻塞等症狀,通常會持續很長時間,且固定在每天早上、晚上,或半夜的時候出現,白天症狀可能會消失。


過敏體質的人,一定會生出容易過敏的寶寶嗎?


抽血檢驗可確認過敏原

要確定自己是否有過敏疾病,必須依據病史與臨床症狀才能確定診斷,而想了解自己對什麼過敏,除了觀察周遭環境及平常飲食外,可藉由簡單的抽血檢驗來確定過敏原,目前常見檢驗方式有「過敏原定性檢驗」、「特異性過敏原免疫檢驗」和「皮膚試驗」。


進行過敏原篩檢

當醫師懷疑病人有過敏病時,會先進行食入性及吸入性過敏原篩檢,檢查方法為「抽血檢測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篩檢結果為陽性時,接著進行下一步的個別過敏原檢測,以找出病人對哪一種過敏原過敏。


進行個別過敏原檢測

抽取6-8毫升的血,進行個別過敏原測試。經由此法,可以瞭解病人對哪一種過敏原過敏。個別過敏原測試有兩種方法:

(1)半定量檢驗法,可檢測36種常見過敏原,包括20種吸入性及16種食入性過敏原。

(2)定量檢驗法,可檢測10種常見吸入性或10種常見食入性過敏原,也可檢驗一些較少見的過敏原。


過敏原皮膚測試

皮膚測試法為傳統的測試法,方法是將11-15種過敏原(每家醫院測試的過敏原數量多寡不一)試劑打入皮膚15分鐘,看皮膚有無過敏反應。


過敏體質的人,一定會生出容易過敏的寶寶嗎?


防範生出過敏寶寶

現代人得到過敏病的機率愈來愈高,該如何做好防範措施,以幫助下一代遠離過敏疾病的威脅?

寶寶過敏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兩大類,先天性過敏可能與遺傳或媽媽在懷孕期間接觸到過敏物質有關;如果寶寶出生後因接觸過敏性物質才引起過敏,就屬於後天性過敏。


過敏也與父母及家族的過敏史有關,如果爸爸或媽媽其中一人為過敏體質,寶寶出生後過敏的機會為1/3;爸爸和媽媽都有過敏,將來寶寶過敏機會可能升高到2/3;假如父母雙方有過敏體質,加上胎兒的兄弟姊妹其中一人也有過敏體質,則寶寶一出生就有過敏體質的機會更高到80%-100%。


過敏體質的人,一定會生出容易過敏的寶寶嗎?

孕期就降低寶寶過敏率

建議孕媽咪遵循以下幾個防範要點,以降低生出過敏寶寶的機率:


不要吃致敏食物

有些食物較容易引起過敏,例如甲殼類(如蝦、蟹、乾貝等海鮮)、蛋白類(牛奶、蛋、黃豆)、乾果、核果類(花生)等,一旦確定吃了這些食物會過敏,就要禁止食用,但如果以往食用並無過敏反應,還是可以正常攝取,以免影響懷孕期間的營養 。


此外,懷孕後不要嘗試從未吃過的食物,特別是被列為較易致敏的食物,例如以前從未吃過蝦子,無法確定是否會過敏,懷孕後就不要輕易嘗試。


環境避免致敏原

包括塵蟎、灰塵、棉絮、蟑螂、黴菌、二手菸等都是常見的過敏原。

二手菸當中因含有微粒物質,在未燃燒完全時吸入體內,很容易引起氣喘。

其它像是貓、狗等動物毛髮、皮屑等,也都是主要的致敏物,必須儘量遠離。


維持正常生活習慣

充分睡眠、運動以及壓力的緩解都有助於提升身體免疫力,對抗外來疾病,減少過敏機會。


補充腸道益生菌

部分醫學研究顯示,益生菌當中的比菲德氏菌、乳酸桿菌等,可以降低寶寶過敏機率,孕媽咪可適當補充益生菌,以促進腸道健康。


過敏體質的人,一定會生出容易過敏的寶寶嗎?

過敏媽咪產後該怎麼做?

哺育母乳

母乳最適合寶寶消化和吸收,而且不含外來物種的蛋白成份,可減少誘發嬰幼兒過敏體質的機會。而有過敏體質的寶寶以母乳哺育,可避免發生因牛奶過敏所引起的腹瀉、嘔吐、溼疹等症狀,所以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物。


即使爸爸媽媽沒有過敏體質,仍建議儘量哺餵母乳;屬於過敏高危險群的嬰兒,更要持續喝母乳至少4-6個月;若寶寶出生後確定已經有過敏體質,則哺餵母乳時間要到6個月以上。


以水解蛋白奶粉替代配方奶

如果媽咪沒有奶水或奶水不足,可以水解蛋白奶粉配合餵食。


醫學教室:水解蛋白奶粉

一般配方奶都含有許多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是一種外來的過敏原,分子量越大,引發過敏的危險就越高,水解蛋白奶粉是以牛奶成分為原料,把其中的蛋白質經過酵素水解與加熱作用加以分解成小分子,破壞原來的致敏結構,以降低引發過敏的機會。


哺乳媽咪要避免過敏發生

媽咪哺乳期間的飲食原則與懷孕期間的飲食原則相同,要避免會使自己產生過敏的食物,以防過敏物質透過母乳而影響到寶寶,而確定不會使自己過敏的食物仍可正常食用,才能攝取到多樣性的營養。


添加副食品的時間要延後

一般嬰幼兒可在四個月開始添加副食品,但是過敏高危險群寶寶添加副食品的時間必須要延後,至少滿六個月後再開始。添加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從低過敏性食物開始,一些高過敏性食物如柑橘類水果、蛋白、海鮮、麥粉等都應該在一歲後再給予。


2.1歲後開始嘗試這些食物時,必須採單一漸進方式餵食,例如要嘗試配方奶時,一次先給一種,每天餵食100-200cc,觀察3-4天后確定沒問題,再嘗試其它新食物,以免在過敏發生時無法迅速找出致敏食物。


注意環境的控制

寶寶出生後也要注意環境控制,避免接觸塵蟎、遠離二手菸和灰塵等常見的過敏原,以降低將來發生過敏疾病的機率,或讓過敏發生年齡延後,而即使發生過敏,症狀也會比較輕微。


準媽咪、準爸爸和家族都沒有過敏體質者,也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寶寶出生後出現過敏的機率還是有將近兩成,如果太早或大量接觸過敏原,還是會刺激免疫系統而誘發過敏,因此,沒有遺傳到過敏體質的嬰幼兒,最好還是避免過早接觸太多過敏原。


此外,孕媽咪若攝取太油膩或過於精緻、複雜、過度加工的食物,也可能因為加入其它成份,在自己無法察覺情況下,攝取到致敏物質而增加過敏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