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語出驚人,宏觀交易者達利歐預言後新冠時代

再度語出驚人,宏觀交易者達利歐預言後新冠時代

文|花朵財經

混金融圈的,不管看沒看過,幾乎人手一本《原則》。即便不看其中的內容,也要拿來充門面。

只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公司創始人——瑞·達利歐。2020年彭博全球富豪榜,將達利歐排在第79位。


1

達利歐的新預言:保持樂觀,機會在三至五年後

北京時間4月22日,瑞·達利歐針對新冠疫情全球爆發,發表了驚人言論。

在接受LinkedIn現場採訪中,達利歐強調了該病毒給人類造成的災難性後果,迄今已在全球範圍內感染了250多萬人,併產生了廣泛的經濟影響。

儘管美國經濟已經遭受重創,創紀錄的失業人數和股市的短時間內四次熔斷,已經擊穿人們對疫情影響下美國經濟的信心。但,達利歐將疫情與“大蕭條”等其他經濟困難時期進行了比較,稱當前的衰退儘管很痛苦,但將“相對短暫”,並將使更廣泛的全球“重組”成為可能。

他說,這場重組可能持續三到五年,“我知道這將是很長一段時間,但不會是永遠,人類適應、發明和從危機中走出來的能力要大得多。”

達利歐認為,在經歷重組期後,人們應該對之後的階段“非常興奮”,指出數字化、數據和人類思維方面將出現飛躍。他說:“我想我們應該對新的未來感到非常興奮。”

“我們現在正經歷一場奇妙的革命,在思考能力和運用這種能力方面。要說,這絕對是未來最珍貴的東西。”

在採訪的最後,達利歐特別指出,普通人為了在這個新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應該專注於理解並提高他們的邏輯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他說:“我想說,瞭解你的思維技能,或者使用數字支持機制進行思維,將是最有價值的(技能)。”


2

語不驚人死不休 達利歐的驚人言論

出格,是達利歐身上的一種特質。

在語言和行動上,達利歐都表現出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清醒與特立獨行。

事實上,達利歐針對新冠疫情對全球的影響,已經不是第一次發聲了。

上個月,就在美聯儲直升機式撒錢之後,達利歐接受CNBC採訪時,就直言不諱地說“現在經歷的,是非常典型的,中央銀行無力以正常方式刺激貨幣政策(的局面)”。

本月中旬,在受邀進行的TED演講中,達利歐認為現在全球經濟經歷的既不是衰退、更不是蕭條,而是一種崩潰和拋錨:

“我認為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處境。我們在歷史上多次看到這種情況,這次危機也不例外。所以,是的,這不是經濟衰退,這是一種崩潰,拋錨。”

在2019年,達利歐在蒐集經濟數據後,就認為“美國夢”和美式經濟增長方式“遇到巨大問題”。美國的貧富差距與養老、教育、醫療方面的問題,已經到了“不能忍受的程度”。

在美國紅脖子的眼中,達利歐絕對是那種“端起碗來吃飯,放下碗來罵娘”的角色。明明享受著資本主義帶來的一切便利,但是卻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處處指責資本主義的不公和衰落。

酷似一個老年憤青。

這個老憤青的青年時代,也是一顆憤怒的葡萄。

1949年,剛剛經歷過二戰的美國國力如日中天,達利歐作為一個意大利裔移民,出生在紐約皇后區的傑克遜高地附近。

皇后區,在今天是美國文化最多元化的地區。但在1949年的美國,皇后區幾乎就是貧民窟的代名詞。

和出身美國傳統中產-富豪家庭的大佬,如巴菲特、比爾·蓋茨不同,達利歐的父親是皇后區一位普通的爵士音樂家。

幸運的是,達利歐雖然年輕時在學業上並不出眾,但他很早就發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投資。

12歲的達利歐,以300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美國東北航空公司的股票,在該航空公司與另一家公司合併後,他賺取了2倍利潤。嚐到投資甜頭的達利歐,從長島大學(CW郵政學院)獲得了金融學士學位,於1973年從哈佛商學院又取得了MBA學位。

離開哈佛不久,達利歐加盟希爾森海頓斯通公司(Shearson Hayden Stone)。

一次,達利歐和分部的上司外出喝酒。因話不投機,達利歐出手將直屬上司暴打一頓。

在不久後的“加州食品與穀物種植者協會”的年會上,他付錢給一名異國舞者,讓她在眾目睽睽下脫掉外衣。這些舉動導致他被炒了魷魚。

離職後的達利歐說服一些老客戶僱他做顧問,並在自己的公寓裡成立了現在全球第一大對沖基金——橋水公司。

那一年,他26歲。

創立橋水之後,達利歐依靠清醒的操作和不斷迭代的投資系統,從全球市場賺取超額利潤。

1985年,達利歐36歲,世界銀行的職工退休基金同意讓橋水公司管理它們的部分資金。

“達利歐有全新的思考方式。”曾主管柯達退休基金的拉斯蒂·奧爾森說。

達利歐的部分創舉是,設立一個主要迎合機構投資者而非富豪個體的對沖基金。在橋水公司管理的1600億美元中,只有一小部分來自富豪,以及政府經營的主權財富基金。幾乎三分之一來自公共養老金,如賓夕法尼亞州公立學校僱員退休系統,另外三分之一來自企業退休基金,如柯達和通用公司的退休基金。

長年掌管對沖基金形成的思維習慣和對經濟運行的細緻入微的觀察,讓達利歐的工作已經從一名單純的投資人,變為一名宏觀交易者。


3

宏觀交易者的樂觀 普通人如何理解?

再度語出驚人,宏觀交易者達利歐預言後新冠時代

2007年,橋水暗示可能會發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2008年,達利歐發表了著名的《經濟機器的運作方式:瞭解當前情況的模板》,闡述自己對目前美國宏觀經濟運轉模式的看法,並評估各個經濟體未來發展的潛力。

2011年,達利歐自費出版了《原則》,並在2017年付梓。這本書在《紐約時報》年度暢銷書榜單中排名第一。

在很多人眼中,達利歐更像是一個“宏觀經濟占星師”。

國內和達利歐觀察經濟方式比較類似的,有已故中信建投的首席,周金濤。

常常自嘲尼古拉斯·金濤的周大師,曾經成功預言過2015-2016年大宗商品的漲價週期。

很多時候,周金濤都說自己是“算命的”。雖是玩笑,但換個角度想,宏觀交易者預測的成敗,真的可以左右很多市場參與者的身家性命。

作為宏觀交易者,達利歐和周金濤們,看重的是風險控制。在觀察宏觀經濟運轉時,他們的角度不是盈利,而是全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支撐生產力水平提高的教育。

在不同場合,達利歐總在強調一個投資觀點:好的投資就是教育好下一代。

因為“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越多,受教育程度越平等,就有越多的人有機會互相競爭,並在一段時間內提高(整體競爭力)。如果做得好,這將產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的生產力。”

歷史總是人創造的,只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下一代,才是社會全要素生產力提高的基礎。

站在這個角度,達利歐對美國基礎教育質量的惡化,表示十分擔心,而對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大國,則另眼相看。

再度語出驚人,宏觀交易者達利歐預言後新冠時代

▲橋水基金對全球20個主要經濟體10年經濟增長的預測

花朵財經研究院認為,宏觀交易者們在全要素生產力方面的描述,是對熊皮特思想的延續。

達利歐認為,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債務危機的,只有社會全要素生產力的進步。這和熊皮特關於生產力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型,相一致。

最明顯不過的例子,就是中國的崛起。

國內現在很多熊皮特信徒被調侃為“工業黨”。其實“工業黨”要表達的想法和達利歐的看法類似:中國多年的經濟發展和進步,並不是來源於外部資本的幫助,也不是全盤西化,而是通過自身的努力,打造出一個適應不斷工業化升級的體制和經濟發展模式。

擁抱工業化,是我國的發展之本。

而中國的成功,就是全要素生產力不斷提升的成功。

因此,達利歐在最近關於後新冠疫情時代的預言,其實是全要素生產力提升模型的最新解釋。

作為一個普通人,也許宏觀經濟,甚至經濟都離我們十分遙遠。

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信息充斥著我們的頭腦,短視頻、手遊、各種劇集都在搶佔我們的注意力。

但信息過載的時代,達利歐的《原則》,也給普通人指明瞭一條不隨波逐流的路徑:建立並且不斷迭代自己的原則體系。

建立一個原則庫,並且按照五步流程法去完善它。

再度語出驚人,宏觀交易者達利歐預言後新冠時代

原則庫+問題日誌,就是自己獨特的個人規範,依據自己訂立的原則來思考與行動,不斷輸入的生活閱歷會豐富問題日誌,從而推動迭代優化自己的原則庫。

如果說原則庫+問題日誌是燃料的話,五步流程法就是最好的引擎,這套引擎講推動著你不斷的優化迭代自己,實現人生的螺旋上升軌跡。

理解達利歐,也許並不能讓你掌握宏觀經濟算命的方法,但是起碼能促使你做到不隨波逐流,過一個更豐富而有意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