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市長,辭職撿破爛,卻撿成了一個無價之寶的博物館

四川人文豐厚,地域風情厚重。自近代以來,四川就是英雄豪傑輩出的地方。從川軍出川抗日講起,讓中國人為之動容。350萬川軍出川抗日,約戰全國抗日武裝軍隊的20%。是除了國民黨中央軍之外最大的地方武裝軍隊。川軍幾乎參加了所有抗戰中的大型戰役。

不當市長,辭職撿破爛,卻撿成了一個無價之寶的博物館

四川號稱天府之國,但是也被稱為蜀道之難。所以一直是穩定的大後方。四川男人現在都號稱是“耙耳朵”,但是感覺骨子裡的四川男人都有一股血性。這種血性不是那種“你瞅啥、瞅你咋的”的暴躁,而是一種懂得大局感的家國情懷。這種家國情懷不是小編講的那般高雅,川軍中很多文化水平不高,滿口髒話,“婆娘”、“龜兒子”、“仙人闆闆”等口語隨口而出。但是在遇到外敵入侵的時候,在保家衛國的口號號召下。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走出了家鄉,走向了全國。他們拋棄了老婆孩子熱炕頭,捨棄了小家。據資料統計,川軍死傷人數也佔全國軍民死傷人數五分之一。

不當市長,辭職撿破爛,卻撿成了一個無價之寶的博物館

小編很佩服川軍,也一直覺得四川地區特有的袍哥文化是川軍的重要精神支柱。所謂袍哥,是清末民國時期四川(包括現在的重慶)、雲南盛行的一種民間幫會組織,在其他地區被稱為哥老會。袍哥會發源於清朝初期,盛行於民國時期,與青幫、洪門為當時的三大民間幫會組織。有兩種解釋,一說是取《詩經·無衣》:“與子同袍”之義,表示是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說是袍與胞諧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兩種解釋大致相同。

不當市長,辭職撿破爛,卻撿成了一個無價之寶的博物館

而今天小編文章要講的主人公就是把“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當成自己的座右銘印在自己衣服上的四川建川博物館的館主--樊建川。他自己稱自己為“館奴“。建川博物館雖然是座民間博物館,但是絕對是你愛國主義教育、到四川必須要去的地方之一。

不當市長,辭職撿破爛,卻撿成了一個無價之寶的博物館

建川博物館聚落位於成都西南的大邑縣安仁鎮。博物館佔地500畝,分為抗戰、民俗、紅色年代、抗震救災四大系列30餘座分館。抗戰系列包括抗戰文物陳列中流砥柱館、正面戰場館、飛虎奇兵館、不屈戰俘館、川軍抗戰館、紅軍長征在四川館、侵華日軍罪行館、抗戰老兵手印廣場、中國壯士群塑廣場、援華義士廣場、紅軍長征書法展;紅色年代系列有瓷器陳列館、生活用品陳列館、章鍾印陳列館、鏡面陳列館、知青生活館、鄧公詞。

不當市長,辭職撿破爛,卻撿成了一個無價之寶的博物館

而自稱為館奴的樊建川,更是個傳奇人物。樊建川,1957年生於四川宜賓。22歲參加80取1的考試,考中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 34歲,任宜賓市常務副市長。 36歲, 辭職到成都打工。 37歲 創辦“建川房產”。 46歲 擁有20億資產。 2005-2017 散盡家產,建立建川博物館群落,中國最大的民間博物館,用8百萬件文物還原近百年的中國歷史,特別是抗戰史。 他立下遺贈,死後將博物館捐給國家。

不當市長,辭職撿破爛,卻撿成了一個無價之寶的博物館

從副市長的位置辭職下海,他把自己的房地產企業幹到了四川胡潤富豪榜的前三十位。為了博物館和收藏,他又不做房地產,全心全意幹起了博物館。他這樣說道:”四川有兩千家房地產開發商,少我一個沒關係。中國13億人,12.5億都該過平淡正常的生活,但也該有人挺起脊樑,敲響警鐘,我就想做一個敲鐘人。”2005年,建川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無論是仕途、還是商海、還是要做為民族留下記憶的人,樊建川都是極具傳奇色彩,哪種角色他都做的很好。

不當市長,辭職撿破爛,卻撿成了一個無價之寶的博物館

為了博物館,樊建川把賺來的錢,一分不留全都投資進去。 十幾個億,說砸就砸了,他自己的生活,卻越過越簡樸。他穿幾十塊錢的衣服,抽二十多塊錢的煙,吃十幾塊錢的外賣。無論是做節目、訪談、籤售,他都穿館內自制的宣傳T恤。

不當市長,辭職撿破爛,卻撿成了一個無價之寶的博物館

來四川遊玩的朋友,不光只是錦裡和寬窄巷子。有時間一定記得來這裡瞻仰一下。非自駕的朋友成都茶店子車站(公交、地鐵都可以到),流水發車。到達安仁客運站,出門坐11路公交車(準備好零錢)。這裡要說的是,一定要到聽到司機師傅喊“建川博物館”的時候再下車!然後,就到了。回來的時候,建議做三輪車到安仁客運站(10塊錢),然後回到成都茶店子車站。交通還是挺方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