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還有書籍:書海編舟記

最近看了一部央視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光看片名就足以高大上了。片名的靈感來自美籍波蘭詩人、散文家、文學家切斯瓦夫.米沃什的短詩《但是還有書籍》。紀錄片共分五集,每一集都沿著一個主題展開,講述了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人們,從事與書籍有關的故事。

但是,還有書籍:書海編舟記

看了每一集後,那種簡單、低調又不失高級感的敬仰油然而生,給了我那種如飢似渴與看書一樣的感覺。而配音者胡哥的加入,更為此紀錄片提升了高度,讓我在非常享受的狀態下,看完了整部片子。感想很多,我覺得每一集都值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但是,還有書籍:書海編舟記

書海編舟記

第一集鏡頭對準編輯和譯者,三位分別是後浪文學主編朱嶽;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中心主任俞國林;以及《百年孤獨》譯者,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葡語系主任范曄。

但是,還有書籍:書海編舟記

長期以來,朱嶽的志向是寫小說,可是最終卻做了一名編輯,他覺得編輯工作索然無味。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文獻後,有一次無意間發現了一本由臺灣作家袁哲生寫的《寂寞的遊戲》,頓時被書中的思想深度所震撼,從此將推廣好的文學作品作為自己終身使命。

但是,還有書籍:書海編舟記

可是書做出來了,如何營銷,以及如何滿足大眾讀者的口味卻成了老大難。主管再三提醒他,如今做純文學不賺錢,可是朱嶽卻緊抱著自己對文學作品的熱愛與執著。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朱嶽和他團隊不懈努力的推廣下,《寂寞的遊戲》終於在書籍的海洋裡殺出重圍,並獲得了多項榮譽。

但是,還有書籍:書海編舟記

之後他又陸陸續續挖掘出了很多華語文學作品和作家,比如張大春、朱天文、朱天心,已獲得了大眾的普遍認可。還有馬華作家黃錦樹和中國臺灣作家黃國峻,這些以前不被熟知的文學作者,在朱嶽的推廣下,他們越來越多優秀的作品開始出現在大眾讀者眼前。

但是,還有書籍:書海編舟記

另一位作為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中心主任的俞國林,在一次閱讀中,偶然發現其中一頁印有西南聯大總務長鄭天挺的日記。出於對書籍的敏感,俞國林由此萌生了將鄭天挺先生日記出版的想法。然而一開始並不順利,鄭先生的後人並不願意,因為他們覺得這是隱私。可是俞國林並沒有放棄,在經過了多年無數次與鄭先生的兒子鄭克晟老先生交流溝通後,在歷盡艱辛13年後,鄭克晟老先生終於被俞國林的誠懇和執著所打動,同意將其父親鄭天挺先生的日記出版權。在經過七八遍整理、調整、註釋與考訂後,《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終於於2018年出版。

但是,還有書籍:書海編舟記

這部《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記錄了從1938年1月1日到1946年7月14日期間鄭天挺先生的所見所聞所想,涵蓋了治學、教書、交通、學校事務、日常飲食等各個方面,為研究抗戰時期的社會經濟生活,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並收到了學術界的熱烈歡迎。

但是,還有書籍:書海編舟記

還有一位是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葡語系主任范曄,他對於西語文學頗為感興趣。2009年由他獨立翻譯的《萬火歸一》出版,其作者是號稱拉美文學爆炸“四大主將”之一的科塔薩爾,而科塔薩爾的代表作還有《八十世界環遊一天》等作品。後來因影響力的提升,接到了翻譯《百年孤獨》,一部由馬爾克斯寫的20世紀最重要文學鉅著之一。在歷經11個月精心翻譯後,於2011年6月與讀者見面。

但是,還有書籍:書海編舟記

譯者,用一生編撰、分享書籍給人們,讓我們的精神世界彌足豐富,讓我們能更有寬度的看世界,拓寬了我們的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們的工作瑣碎繁雜,卻又意義非凡。他們值得被銘記和感謝。

但是,還有書籍:書海編舟記


我常想象已經沒有我的大地,

一如既往,沒有損失,依然是大戲臺,

女人的時裝,掛露珠的丁香花,山谷的歌聲。

但是書籍將會豎立在書架,有幸誕生,

來源於人,也源於崇高與光明。

——米沃什《但是還有書籍》摘選

當我們覺得孤獨了,書籍會一直陪伴我們,永遠不會離開。即使我們一無所有,但是,還有書籍。

但是,還有書籍:書海編舟記

關於15年運動、讀書更多的分享,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搜索):木子讀吧,等你哦!

健一生身,讀千卷書,行萬里路。

但是,還有書籍:書海編舟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