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心理學專題:書籍《怪誕行為學》(附思維導圖)

消費心理學專題:書籍《怪誕行為學》(附思維導圖)

本書是消費心理學領域的一本入門書籍,主要講述行為經濟學這門學科中,用心理學的理論對經濟學中有關非理性行為的一些解釋,與傳統的經濟學中的理性“經濟人”假設對立,通過大量的實驗來探索,人們日非理性行為的來龍去脈。本書在市面上流傳最廣的名字為《怪誕心理學》,其書名原文直譯過來是“可預期的非理性:形成我們決策的背後力量”。

接下來,根據思維導圖,我像與大家分享一下書中第一章的內容,第一章指出,我們人類很少在“真空狀態下”做選擇,即人們很少做不加對比的選擇,我們總要通過對比來估算物品的價值。商家能夠很好的利用人們的這種比較心理,從而設置“誘餌”,誘導人們做出最有利於商家的選擇,作者舉出的幾個例子有:

  • 雜誌訂閱套路:59美元訂閱電子版雜誌,125美元訂閱紙質版雜誌,125美元訂閱紙質版+電子版雜誌,其中125美元訂閱紙質雜誌是誘餌,商家目的是為了讓消費者選擇紙質版+電子版的套餐,實驗研究也確實表明人們會傾向於選擇套餐,然而若是將誘餌去掉,研究表明,人們就會更多的傾向於購買電子版。
  • 約會傾向實驗:通過照片請被試選出最帥氣與美麗的三對女生與三對男生,通過PS為每張照片加工出比原來相貌較差的新版本(破壞面部的對稱性,使其看起來有些扭曲),每次實驗,分別拿出兩張不同的原型照片與其中一張原型照片的新版本,要求學生們看過三張照片後說出自己最想和誰約會,人們選擇那張扭曲照片原型的人佔3/4。

誘餌效應的基本模型:

消費心理學專題:書籍《怪誕行為學》(附思維導圖)

A與B是兩種不同屬性的物品,各有各的優點,放在一起往往難以抉擇,這時候,若是出現一個A-,即出現一個很明顯要比A差的選擇,通過比較,我們就會傾向於選擇A,因為A比A-要好,我們甚至會覺得A比B好。

  • 麵包機的案例:某公司推出了一種家用烤麵包機,但無人購買,於是該公司請了一家營銷調研公司前來出謀劃策,他們建議該公司在推出一個新型號的麵包機,個頭要比現在的這種要打,價格也要比現有的高,結果是,原來那種型號的麵包機變得熱銷了起來。

相對論在現實生活中的另一個例子就是攀比,作者在書中舉出了1993年,美國聯邦證券委員會強制上市公司公開薪酬的例子,本是為了製造工資飛漲的現象,結果反而導致了高管之間互相攀比,工資飛漲的趨勢更猛烈了。

消費心理學專題:書籍《怪誕行為學》(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工具,我會定期推送心理學書籍的思維導圖,本期是消費心理學專題,你還有什麼相關書籍推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