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先祖、泥土、窑火,

融合、塑型、焙烧,

凝结记忆,凝结历史;

这就是陶瓷,不朽据陶瓷,

这就是悠久的陶瓷中国。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陶瓷是中国人在一次次对水、火、土的认知中,塑型的技艺、塑型的自我、塑型的灵魂。它典藏了朝代变迁的一片片精彩,莹润着一段段潮湿的烟云往事,它的神韵飘曳遗风,穿行古今。陶瓷的每一抹色彩,都是在推移的时间里,和生命恬静而绚丽的对话。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蚌埠市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展出的 《徽风瓷韵——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

,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安徽各个历史时期古陶瓷产品的面貌以及当代安徽古陶瓷收藏的成果。继上一期后,跟着小编共同分享这场文化盛宴吧!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寿州窑】

窑址主要分布在淮南市上窑镇境内,唐代时期地属寿州,故名寿州窑。烧造时期为南朝(陈)至隋唐,其中唐代的黄釉瓷为其标志性产品。

南朝至隋早期,寿州窑烧制青釉瓷,器型种类较少,常见器物有盘口壶、四系罐、直口平底碗、高柄豆形盘等。胎体厚重,施釉多施至器体一半处,釉面常开有小纹片。

隋末至盛唐,寿州窑逐渐改烧黄釉瓷,并成为唐代黄釉瓷的代表性窑口。此时,器物种类大为丰富,除常见的大口罐、短流执注、枕等生活用品外,还烧制水盂之类的文具以及施釉的瓦、砖、柱础等建筑构件。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有:“盌,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寿州瓷黄,茶色紫……”据记载,文中的“寿州”即指寿州窑瓷器,“寿州瓷黄”则反映了当时寿州窑烧制黄釉瓷的情况。

唐代中晚期,寿州窑在烧制黄釉瓷的同时,又开始烧制黑釉瓷和酱褐釉瓷。

寿州窑瓷器多光素,但也有部分有印花、剪纸漏花、釉下褐彩等装饰工艺。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隋代 寿州窑 青瓷四系盘口壶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唐代 寿州窑 黄釉四系盂口罐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唐代 寿州窑 执壶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界首窑】

窑址位于皖北界首县颍河南岸,距县城8公里的田营镇境内。在方圆三公里范围内,散布着13个以窑命名的村庄,如卢窑、魏窑、计窑、高窑等等,故有“十三窑”之称。

界首窑制作工艺独特,以烧制彩陶著称,而彩陶则以三彩剔花最负盛名。器物表面施以铜、铁元素为着色剂的低温铅釉,以黄、绿、白三彩为主,兼有酱釉、枣皮红釉、绿釉等单色釉。纹饰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植物花卉、飞禽游鱼、才子仕女、刀马人物等,线条刚柔相济、图案栩栩如生,题材广泛、富有情趣。

界首窑彩陶历史悠久,始烧可上溯至唐代,繁盛于明清时期,民国至今窑火兴旺依然,并先后涌现出一批制陶名家。千百年来,界首窑薪火不熄,世代相传,虽来自田间地头,根植乡土民风,却在不断的演化创新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器形古朴厚重、刻画粗犷豪放、釉色雍容华贵的独特风格,其烧制技艺在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民国 界首窑 戏剧人物三彩陶罐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清代 界首窑 人物纹三彩陶罐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清光绪 界首窑 彩陶荷花纹盖罐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浅绛彩瓷】

浅绛,原本是一种中国山水画技法,为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创造。

浅绛彩瓷,则是一种釉上彩绘瓷器,出现于清代晚期,流行于晚清民国年间。绘制时,先用墨彩勾勒纹饰轮廓,再染以淡赭、草绿、浅蓝、鹅黄等较浅淡的颜色,最后经低温烧成。因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与浅绛山水画类似,遂被今人称为“浅绛彩瓷”。

浅绛彩瓷的绘画风格明显有别于以往的陶瓷工匠画,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品位高雅。并且在画面空白处题有诗句,落有作者名款、印章,将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与瓷器造型艺术完美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瓷器的艺术品位,谱写了陶瓷艺术的新篇章。问世以来,即广受世人推崇,风靡一时。

晚清时期,因地理之便,我省古徽州地区多有画师客居景德镇,绘制浅绛彩瓷为生,并涌现出一大批皖籍瓷绘名家,如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等。时至今日,这些浅绛彩名家的作品已成为收藏市场的热点,价值不菲。我市古陶瓷收藏界就有一批醉心于此的人士,多年来苦心搜求,勤于研究,建树颇丰。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清光绪 景德镇 浅绛彩花鸟人物四方瓶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清光绪 景德镇 浅绛彩山水帽筒一对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清光绪 景德镇 浅绛彩寒梅高足暖锅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清光绪 景德镇 浅绛彩花鸟盖碗四只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景德镇窑】

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唐代时,即已开始烧造青瓷,五代时生产青瓷和白瓷,宋代则以烧制青白瓷为主,并在宋代形成了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的青白瓷窑系。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朝中央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掌烧造磁器”,从此奠定了景德镇全国瓷业中心的地位。明初,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即所谓“官窑”),为皇家生产御用瓷器。永乐甜白、宣德青花、成化斗彩、弘治娇黄、嘉万五彩等等,均为明代官窑名品。清沿明制,改“御器厂”为“御窑厂”,继续生产官窑瓷器,并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巅峰。其中,又以雍正、乾隆时期著名督陶官唐英督造的产品成就最高,世人称之为“唐窑”。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主要生产青花、斗彩、五彩、粉彩等彩瓷,以及各种颜色釉瓷,品种繁多,异彩纷呈,有“瓷中繁花”之美誉。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清光绪 景德镇 官窑黄釉大盘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清宣统 景德镇 窑变釉贯耳瓶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清光绪 景德镇 素三彩棒槌瓶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清嘉庆 景德镇 松石绿地岁寒三友烛台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蚌埠市博物馆《2020安徽省古陶瓷收藏特展》藏品赏析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窑火映江淮,斑斓溢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