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又一保健品市場的老大,姜偉是如何起死回生後作死落寞?

飛龍又一保健品市場的老大,姜偉是如何起死回生後作死落寞?

他或許是中國企業家中最浪漫,最富有詩人氣質的一位企業家。

他還有一個稱號“中國偉哥之父”。

他就是瀋陽飛龍的姜偉。

在那個保健品大行其道的年代,太陽神是珠江三角洲的領袖,娃哈哈是長江三角洲的領袖,瀋陽飛龍無疑就是東北的領袖了。

姜偉是“文化大革命”後的第一代大學生。畢業於醫學院,所以保健品也算他的老本行。

1990年10月份,姜偉來到了飛龍,此時飛龍還只是一家註冊資本75萬,員工60多名的小廠。就是這麼一個小廠在經營奇才姜偉帶領下,在中國商界寫下了濃濃一筆。

飛龍一開始生產的是“飛燕減肥茶”,這東西沒效果沒銷路。姜偉一看不行,開發出了延生護寶液,說白了就是補腎壯陽藥。

而姜偉攻破市場的行為也很簡單粗暴,就是廣告炸彈。

1991年飛龍開始在東北一些中心城市和長江三角洲的次中心城市打廣告。他用的就是毛主席的“在局部戰爭中,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運動戰理論。所以飛龍的廣告在某個地區某個時段有著鋪天蓋地的效果。

事實證明這種廣告在那個年代非常奏效,還給消費者營造了財大氣粗,信誓旦旦的企業印象。

在吉林長春,姜偉一次性投入了68萬元,幾乎包下了長春所有報紙媒體的廣告版面。半個月就"解放"長春,就這樣姜偉一舉拿下了東北市場。

姜偉打上海市場的策略也堪稱經典。採用了‘圍而不打’,在相繼佔領了上海周邊城市後,在上海只打廣告不發貨,吊足了上海人的胃口,才進軍上海。

姜偉確實是個營銷奇才,但是他對產品就十分的不重視。他不蓋廠房,不置資產,只堅持"廣告-市場-效益“的營銷循環戰略。姜偉的一句名言也非常的流行,相信你應該也聽過:最優秀的人應去做商人,最優秀的商人應去做廣告人。

1991年,飛龍廣告投入120萬,利潤400萬。1992年廣告投入1000萬,利潤6000萬。1993,1994年廣告投入均超1億元,利潤連續兩年達到2億。飛龍也一舉成為了中國保健品行業的老大。而姜偉也給這個行業定下了基調,之後的崛起的巨人,三株,紅桃K等保健品無一不仿而效之。

產品沒有門檻,都在玩營銷,然後利潤還如此之大,用屁股想也知道,一大批跟風者進入保健品市場。1995年初,全國一下子冒出了2.8萬種保健品,氾濫成災。而且宣傳無所不用其極,什麼都幹吹,就差打出吃了長生不老的廣告了。正是姜偉這位使得保健品市場變得妖魔化,曾經有為記者寫過一篇大大的批判了飛龍這些行為。

1994年,飛龍準備香港上市,那時候飛龍賬目利潤2個億,姜偉本以為這次可算是發達了,但到了香港開始輪到姜偉懵逼了。人家上來就問了姜偉一個問題,你的技術研發投入每年是多少?

姜偉咬咬牙胡編了一個他自己都不相信的數字:2000萬。

香港方面的人也是一臉懵逼問:你們這麼點投入,未來5年怎麼支撐起20億的銷售額呢?

姜偉一時無以作答。(實際上他根本就沒有什麼研發投入)

隨後香港這邊一共提出了2870個問題,姜偉一半答不上來。他這時候才知道自己離國際化上市公司的路程還很遙遠。

香港方面也十分的不客氣。直接給飛龍下了診斷書,看出四大隱患:沒有可信的長遠發展規劃;沒有硬碰硬的高科技產品;資產不實且資產過低;財務管理漏洞太大。

不過姜偉確實是一個天真浪漫的詩人,在1995年3月,飛龍終於拿到了上市獲准文書,在上市倒計時,姜偉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無法理解的決定,飛龍放棄上市。之前的6個月折磨,耗資1800萬,姜偉僅僅帶回了一套規範的財務報表和評估報告飛回了瀋陽。(兩年後他說出了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錯失了上市機會)

回去後就好好的做生意吧,但是1995年的生意並不好做,為了實現銷售突破15億的計劃,不斷給經銷商壓貨,結果貨款回籠出現了萎縮。姜偉只好親自出馬調研,結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下面的管理簡直是一塌糊塗。甚至連廣告預算都算不清楚,一年多花出去了5000多萬。還有的地方擅自讓利3成,造成了嚴重的衝貨現象。

企業內部的近親繁殖,裙帶之分也十分嚴重。他的老母親,兄弟姐妹佔據著權利崗位。

於是姜偉決定對企業進行整頓,但是整頓你偷偷的幹就好了,姜偉卻偏偏是公開化,這下搞得消費者還以為是產品出了問題,經銷商都不敢進貨了。正是這次整頓改造,是飛龍走向衰落的最直接原因。

就這樣糾結了三個月後,姜偉認為整改大有成效,準備再次全面出擊的時候,發現市場已經完全變了。無論怎麼努力,飛龍也都是節節敗退,甚至了退出了中國保健品第一集團的行列。

姜偉轉而渠道,開始下沉小城市,但是由於沒有集中市場,他們的廣告轟炸方式無法集中火力,於是飛龍員工不知所措,處處受阻,他們甚至學起了巨人和三株到農村開始刷牆,但效果並不明顯。

面對戰場上的節節敗退,姜偉走出來第二步臭棋。

他認為市場的潰敗是企業內部出了問題,於是他斷然決定對內開刀,開始整風運動。很短時間內解聘了8%的中高層管理者。

在這段時間裡,他也閉門讀書,對飛龍以往進行了總結,確實讓他悟出了一些心理雞湯,

但實際上他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他錯誤的選擇整風時機,當時飛龍已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本來大家已經開始迷茫和低迷了,但他反而沒有給大家鼓勵,還指出了一大堆問題,使勁的給大家洩了氣。

姜偉,這位詩人企業家,緊接著就走出了第三步臭棋,他寫了一篇文章《我的錯誤》,然後總結自己的20大失誤,一下子文章炸開了鍋,市場上開始針對瀋陽飛龍開始負面性的研究,它簡直成為了教科書式的失敗典型。

飛龍就在這樣的媒體熱炒中,失去了它最後殘留的一點市場空間。一時間,飛龍破產;姜偉逃走了;延生護寶液不行了等等謠言一日傳遍天下。

姜偉原本在廠裡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結果這個信一發沒人聽他的了,你都犯了20個錯誤了,誰還相信你啊。

如此的內憂外患,姜偉似乎要大難臨頭了,但1997年的姜偉活過來了,他投入了4000萬開發了3種新藥,準備再戰江湖。

在三種新藥中,有一種他很看好,叫做“熱毒平”,姜偉說這是在挑戰三千年的中醫,6天就能消炎,至於配方他說不能公開,中藥的成分,西藥的作用,這讓大家是將信將疑。

而1998年,全世界一條消息轟動了,那就是美國著名輝瑞公司開發出了偉哥,迅速引起了搶購的熱潮。三位研發的科學家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中國各大媒體也紛紛報道。

當年8月瀋陽飛龍立馬就去工商行政總局註冊了偉哥字樣的商標。還宣佈飛龍12年前就開始研究男性陽痿病理學,比輝瑞早了7年。1992年,飛龍與美國杜克大學研製出了中國第一款偉哥“偉哥開泰”。

隨後全國上下開始投放廣告,姜偉想借助偉哥東風,讓飛龍起死回生。

當時就單單偉哥開泰的商標價值就高達了7億到10億之間。善於狡辯的姜偉給搶注商標一個說辭:這是中藥對西藥的一場較量。瞬間把不道德的搶注商標行為上升到了中西方文化的比拼上。還調動了民間情緒,說白了就是中國人連補腎都要靠洋人嗎?所以瀋陽飛龍看不過去。這樣的言論,在當時贏得了不少的掌聲。

但中國人的學習能力之強,卻讓姜偉大大低估了。既然你能搭輝瑞的順風車,別人也能搭你的順風車。一時之間是各種偉哥出現,全國上下是陷入了壯陽的熱潮。

但此時美國人正在四處活動,他們做事還是比較有規矩的,偉哥早在98年的時候就上報了漢字商標,而且現在在國內剛剛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此時呢,也正值我國的進入世貿的關鍵期。所以國際輿論施壓,中國你們這麼搞有點不太規矩。

於是災難終於來了,國藥監緊急發文,查出各類偉哥,說輝瑞集團的偉哥正在臨床試驗階段,至今沒有批准任何產品面世,所以市場上所有偉哥都是假藥。而對於瀋陽飛龍更是窮追猛打,遼寧省衛生廳宣佈:飛龍所謂的偉哥開泰就是原來的延生護寶膠囊的更名。至於和什麼美國杜克大學共同開發的故事完全就是瞎編的。

此時姜偉又出了昏招,竟然準備起訴遼寧省衛生廳(和政府對著幹,這不是沒事找事啊)並索賠1.26775億人民幣。這是我國《行政訴訟法》頒佈10年來最大的一起“民告官”案件。並聘請了各大律師助陣,這陣勢還真有點嚇人。一度讓遼寧省衛生廳發文同意瀋陽飛龍回覆生存。但很快國藥監局出面壓了下來,飛龍的訴訟被駁回,姜偉的搶注計劃終告流產。

2000年8月,輝瑞的偉哥終於上線銷售。但官方的名字叫做“萬艾可”,臭大街的偉哥他們都不願意碰了。

而姜偉此時似乎已無力迴天,只能再次拿出“熱毒平”,宣佈飛龍從現在開始要重新起飛。這個藥現在還在賣,瀋陽飛龍現在也還在經營,但毫無疑問他不再是輿論的焦點。(這次瀋陽飛龍不但沒有起飛,還屢屢登上了食藥監局的黑板)

飛龍集團趕上了保健品市場爆發的東風,在市場開始變化的時候卻屢屢犯錯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一家靠營銷和忽悠起家的公司也註定走不長遠。

廣告這東西,在開始進入市場的時候,往往能取得出奇制勝的效果,但持續的廣告最終會造成一種沒有廣告就不動銷的依賴性症狀。

希望你們能點波關注,點波贊,留個言,轉個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