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圈的六個真實撿漏故事,琉璃廠地攤上5元,現在賣了3.08億

如果有人問,收藏圈裡最讓人津津樂道談資是啥!

相信很多藏友不假思索的都會答道:撿漏!

是的,在收藏圈裡,大家談的最多的絕對不是瓷器的專業鑑定技巧,更不是瓷器市場行情。

撿漏也許沒發生在自己身上,但一定發生在了身邊朋友身上。

試問藏友: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他的朋友當年白撿一個物件,前一段時間賣了幾十萬,幾百萬什麼的。


正所謂:撿漏天天有,朋友圈裡故事多。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幾個收藏圈內真實的撿漏故事,看了之後只怪自己沒眼光,沒那福氣。


收藏圈的六個真實撿漏故事,琉璃廠地攤上5元,現在賣了3.08億

圖上這把劍叫越王者旨於睗劍,

與聞名世界的越王勾踐劍屬同種類型,亮澤如新,寒芒泠泠,吹毛可斷,是舉世罕有的古代文物珍品,價值難以估量。



說起來,這麼珍貴的文物,卻是撿漏而來。

當初,這把寶劍在香港一個古玩市場,被浙江博物館的一名研究員發現,他一眼便認出寶劍的價值,但由於當時該劍開價125萬港幣,這位專家根本沒能力購買。

後來,一家企業出資買下這把寶劍並捐獻給博物館,大家現在才得以一睹芳容。


收藏圈的六個真實撿漏故事,琉璃廠地攤上5元,現在賣了3.08億

圖上這方印章是清乾隆纏絲南紅瑪瑙朱雀鈕寶璽“叢雲”,是乾隆皇帝十分喜愛的印章之一。

2016年,該印章在西泠拍賣會上亮相後,卻被嚴重低估,僅以1.8萬的價格成交。



2017年6月6日,在保利春拍中,“叢雲”以380萬的價格落槌,價格在一年之間漲了211倍。

2016年的買家撿了大漏,賣家估計會很不開心了。

收藏圈的六個真實撿漏故事,琉璃廠地攤上5元,現在賣了3.08億

圖上這件瓷器是宣德年間的雪花藍大碗。

抗戰期間,兵荒馬亂,著名古董收藏家仇焱在北平一個沒落的晚清官員家發現了它,隨即以5元的價格收為已有。

1980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這個宣德雪花藍大碗以370萬港元的拍賣價成交。



這個大碗的撿漏故事至今都為收藏人津津樂道,很多人都把它當做是民間收藏界撿漏的經典傳奇故事。

收藏圈的六個真實撿漏故事,琉璃廠地攤上5元,現在賣了3.08億

圖上這件墨寶叫《局事帖》。

是迄今發現的唯一“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傳世墨跡,它身上也有一段撿漏神話。

《局事帖》原為清宮舊藏,清末時流失,直到2009年11月才出現在北京保利夜場拍賣會上,當時它就拍出了1.08億元的天價,打破了中國古書畫拍賣的最高記錄。



可沒想到,1.08億元卻也是個撿漏價格。2016年,《局事帖》再次拍賣,拍出了2.07億元,

也就是說它在這7年的時間中翻了一倍,漲了近一個億,令人咂舌。

收藏圈的六個真實撿漏故事,琉璃廠地攤上5元,現在賣了3.08億


圖上這方印章是清乾隆纏絲南紅瑪瑙朱雀鈕寶璽“叢雲”,是乾隆皇帝十分喜愛的印章之一。

2016年,該印章在西泠拍賣會上亮相後,卻被嚴重低估,僅以1.8萬的價格成交。

2017年6月6日,在保利春拍中,“叢雲”以380萬的價格落槌,價格在一年之間漲了211倍。



2016年的買家撿了大漏,有人說第一位賣家是虧大了,這也許就是收藏的樂趣所在,有的時候一件好東西在自己手裡出手的時候不對,可能價格就有天壤之別。

收藏圈的六個真實撿漏故事,琉璃廠地攤上5元,現在賣了3.08億

圖上的這件書畫作品叫《春蠶》,是羅立中刻畫了傳統農村中最具典型性的勞動女性形象,來表達藝術家對農村、對農民無法割捨的“鄉土”情懷,對於母親形象的塑造也成為當代中國美術史上重要一頁。

著名收藏家林明哲當初收藏《春蠶》時,僅僅以5萬元左右的價格買下。

在2014年春季拍賣會中,這幅《春蠶》以4370萬的高價成交,成為了羅中立第二貴的作品。

與當初的5萬元相比較,整整漲了870倍。

與其說這幅畫是撿漏,小編認為這幅畫折射的是好的藝術家,他的作品肯定會越來越升值,至於那些名氣很大,價格高上天的一些人的書畫作品,買的時候是天價,等有一天他人不在了,他的作品可能就要大大縮水了。


其實,收藏行業對收藏人要求是比較高的,有的人能撿漏,不僅僅是運氣,更多的是撿漏的人有真知灼見的眼光,更有一份自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關於收藏撿漏的趣聞故事有很多,小編也會繼續給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