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民運會落幕,塵埃落定,奧體中心所在的CCD片區暫時沉寂下來。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這是一個名字很多的片區,CCD、常西湖、奧體中心、四大中心、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稱呼。

CCD即中央文化區(Central Culture District),跟CBD(中央商務區)一樣是個舶來詞,很多人初看會懵,但不妨礙覺得有點高大上;常西湖則是由所在區域地名常莊村+西流湖演化而來的一個地名新詞;有人稱呼為奧體中心,因為此片區最早建成投用,且跟我們生活產生關係的功能區為奧體中心;四大中心則是包括奧體中心、文博中心、市民中心和傳媒中心在內的CCD主要功能區的合稱;最後,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這個最長也最不經常使用的名字,則是官方稱謂。

為便於閱讀,下文統稱“CCD”。

相比之下,鄭州其他新區稱呼都很固定,比如北龍湖、CBD、航空港區、濱湖新城、綠博、象湖等等,最多有個暱稱,如稱CBD為大玉米。

CCD為何出現如此多名字呢?

來得突然是一個原因,一個龐然大物突然出現,大家不瞭解,所以怎麼叫的都有。CCD片區的規劃建設指揮部——常西湖新區管委會在2012年10月才建立,到現在還不到8年時間

對於一個佔地面積23.53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區來說,從一張白紙到規劃建設,再到區域內逐步建成投用,最後承載重要城市功能、舉辦大型活動、並與城市居民、與老城產生聯繫,8年的時間實在是很短。更不要說在籌備階段無聲無息,直到2015年向社會公佈建設方案,大家才開始瞭解這個新區。

這是CCD很少宣揚的鄭州速度:2015下半年出方案,2016奧體中心即開工建設,2018確定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在鄭召開,2019年民運會成功舉辦。

儘管四大中心中有些場館未能如期投用,但進度已是很快了,比如文博中心的鄭州博物館新館已經部分投用,至今已完成兩個臨展的舉辦;四大中心區域綠化已基本完成;市植物園面向奧體中心部分改造已完成;地下商業將於年內部分開業;市民活動中心、美術檔案史志館、大劇院等在完成最後的工作;傳媒中心的報業大廈、電視中心等建築主體結構也基本完成。


然而,承擔了太多功能區是另一個重要原因。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上圖為CCD四大中心功能區示意圖,在這個6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內,彙集了近20個建築,體育、商業、文化、藝術、公共服務、辦公、酒店等等,無怪乎官方稱謂是“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因為你很難用一個簡單的功能定位來稱呼這個區域

這感覺很像是搞一個CCD,把鄭州很多年在文化、藝術、體育上欠的賬一次性補上,畢其功於一役。從完善城市功能的角度,CCD大雜燴非常值得肯定,但從城市規劃角度,這樣“亂燉”其實也有很多問題。

一方面,公共服務類型的城市功能過於集中,會導致區域人氣欠缺,這對於市民中心、美術館這樣的事業單位當然沒什麼,但對於CCD中央大街地下商業的商戶們是一個警鐘。


這裡就要提到北京的奧體片區。北京奧體片區非常巨大,也由很多部分組成:南部是商務辦公、奧體中心、公園,中間是鳥巢、水立方、體育館,北側是國家會議中心、中國科技館、亞投行、公園等,最北側是巨大的森林公園(奧森)。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這樣一個區域,集中的功能區更多,層級更高,按理來說會有巨大流量的遊客、市民、商務人士。然而,其規劃的中央大街地下商業不溫不火,業績一般也就算了,還要承受時不時的特殊情況停業(如召開大型會議、外賓來訪等)。

當然,北京畢竟是首善之地

,奧體的商場有很多賣玉器的、旅遊紀念品的,每年五一、十一商家大賺一筆也還不錯。且的確會有一些市民的消費,如圖所示,不少居民區緊鄰奧體片區。

相比之下,鄭州CCD的情況就差很多。遊客,鄭州版鳥巢能吸引來多少?恐怕只有鄭州市民會去看看,省內遊客的優先選擇應該是東區+二七。商務人士,四大中心內為數不多的商辦在最東邊的傳媒中心,想讓他們朝規劃的商業街走有點難度。居民,看看至今的這版規劃,常西湖內有多少住宅?又有多少距離四個中心商業街兩公里以內的?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巨大的單體建築群,給人心靈上帶來的感覺是渺小,給人肉體上帶來的感覺是累。從來到這個片區到離開,從內部一個建築走到另一個,會非常累,這就是大的公共服務建築集中放置帶來的負面效果,如果從商業角度考慮,四個中心規劃的這個地下商業可能會比較困難。

累,開車就能解決;商業沒人氣,比較難解決,但有可能優化。主要的突破口在規劃中南部的文化產業園區,如果這個片區的招商、運營工作能夠做好,商業的人氣應該會好一些,當然,這個困難比較大,鄭州現有的一些文化園區做的都一般,文化產業的發展本身也不是所謂“騰籠換鳥”那麼簡單的事。另一個方法是,改規劃,文化產業園區改一些住宅出來,增加區域的常住人口,也就增加了居民的商業需求。


上面這些都在說四大中心的人氣,其實文化區本就有吸引人群的天賦,主要還是看有沒有人真喜歡文化,比如有多少人會去美術館看一些難懂的藝術,有多少人願意花一下午看一場話劇,有多少人願意做些功課去看博物館的展覽,培養一批有文化的市民,CCD的潛力還是在的。

除了人氣,CCD面臨還面臨兩個問題


一個是片區的老化問題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看了很多城市的奧體中心和市民中心建設,跟鄭州CCD最像的竟然是合肥的政務新區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上圖就是合肥政務區,集合的功能跟鄭州CCD比起來只多不少,可以說是合肥版的“四大中心”。除了合肥體育中心外,還有市政府(政務中心)、合肥大劇院、市圖書館、省博物院(文博中心)、省市廣電中心、出版大廈、廣電局(傳媒中心)、天鵝湖公園、一批商業綜合體(商務中心)和一批住宅。與鄭州不同的是,合肥版少了市民中心,因為這是一個老“新區”,年代類似鄭東新區CBD。圖上的湖是2003年開始挖的,如今17年過去,區域基本成熟,在做的就是完善工作。

類似體育場的這種大型單體建築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容易導致片區老化。下圖是合肥體育中心: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這些年快速發展,不管是建築業內還是普通人對於建築的審美都有很大且很快的變化,人們看得多了審美也提高了,對於一些明顯落後於時代的建築有很強的分辨能力,比如最近恆大的那個大蓮花足球場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建築啊,擬物不可怕,誰像誰尷尬

這種情況下,CCD這樣的大量巨型單體建築群就成了建築比美現場

,有好看的就有不好看的,而且這些好看能堅持多少年?我相信合肥體育中心那個建築十幾年前也還算好看的,可是十年過去了,它醜了,它自己丑了也就算了,還會顯得整個“新區”很老氣。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對區域內的建築進行改造,完成城市更新,片區有機會煥然一新,重上軌道。

但鄭州CCD這麼多公共建築,20年後的城市更新會是個大工程甚至有些建築啊,如果能更新,我現在就想給他更了,比如鄭州博物館新館這個造型取自黃帝的冠冕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得了,又一個擬物建築。冠冕擬得真像啊,都看見後腦勺了

另一個問題是帶動誰,帶不帶得動。

博物館、美術館、體育館這種大型公共建築,建設的目的當然不會僅僅是提供文化服務功能,還要考慮用這個功能區帶動整個城市或部分區域的發展,這種例子舉不勝舉,因為中國社會目前的文化建築建設就是為賣房來的,誰真想看音樂劇看抽象畫啊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比如杭州這個奧體中心,就跟會展中心的建設合二為一,搞成了“奧體博覽城”,2022要開亞運會的。奧體城跟市民中心+市政府隔江相望,一方面想帶動會展產業,另一方面又想真正實現跨江發展,一石二鳥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杭州奧體的體育館,也是擬物建築,也擬的蓮花,抽象一點好很多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喲,還能開花

鄭州的老對手西安,野心也很大,想用一個奧體中心帶動一個“國際港務區”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西安奧體中心,目前還沒完工,明年辦全運會

鄭州今年剛剛以微弱優勢超過的中部城市長沙,雖然沒有大型奧體中心,但有文化中心梅溪湖片區,湖南臺綜藝聲入人心就是在這裡錄製的: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梅西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扎哈的無數遺作之一。

這種建築就沒法說醜,因為它就不是個東西。

建築吧要麼大盒子沒法說醜,頂多是沒有設計感,要麼就不是個東西沒法說醜,就好比畢加索的畫一樣,給你看個雲裡霧裡


不得不說湖南的文化產業牛,這個梅溪湖中心徹底帶火了長沙近郊的梅溪湖板塊,這可是一個巨大的板塊,板塊局部如下圖: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說這麼多別人了,鄭州CCD能帶動誰呢?目前看CCD是想帶鄭州西區。有了CBD之後,鄭州東部就魚躍龍門,經濟鳥槍換炮,版圖也一擴再擴;而以國營工廠為主要組成部分的西邊自工廠沒落後,經濟一直萎靡不振,很明顯,CCD謀定的是西部大開發,所以帶動範圍也基本上侷限於鄭州西部比起前面提到的幾個城市,這投入跟這個野心,很不匹配。城市新區建設本質上也是滾雪球,投錢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但如果只能帶帶西邊經濟塌陷區,不僅很難把雪球滾大,能不能帶得動也是個大問題。


這裡想重提前文提過的合肥,20年前合肥搞政務新區,安徽省是幫了忙的,省級的傳媒中心、博物館等都放在了這裡,開啟了合肥第一波南擴,如今,省政府堅定地繼續搞第二波南擴,主導濱湖新區。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這樣操作下來,省市一心,把合肥的框架拉大了兩倍,也最終實現了合肥坐擁巢湖的構想,且雙方利益都沒受損,市一級的政務新區成為連接新城老城的中間點


鄭州的情況就比較尷尬省裡一心東擴,CBD、東站、龍子湖、象湖、綠博、白沙、中牟,這區域相當於再造一個鄭州主城區,而市裡別無選擇只能西進,常西湖CCD、中原新區、鄭上新區,奈何市一級沒那個實力,中原新區和鄭上新區搞了多年,沒什麼效果,CCD投入巨大,能建好就不易。更尷尬的是,東西兩個方向還沒搞明白,南邊殺出一個正廳級的航空港區,這樣三角撕扯,三方角力,實在是CCD發展的最大變數

根據目前公開的消息預計,象湖板塊的河南省科技館新館最多明年就能完工投用,省博物館新館選址工作在進行中,一般來看省級場館也都會在象湖片區了。如果省一級在東部象湖不斷髮力,市級公共文化服務區又會能吸引、服務多少市民呢?

鄭州“四大中心”中不中?

河南省科技館新館效果圖,看起來比CCD的一眾建築先進一些

當然,有很多文化場館是好事,但如果能協調好,鄭州會更好。且鄭州西部廣闊的縣域:滎陽、上街、新密、登封、鞏義,也會期盼一個更好的CCD把鄭州西部拉起來,跟市區的經濟聯繫密切起來,這也會是鄭州未來發展的一個巨大動力。


文章寫到這,“四大中心”到底中不中的問題其實沒能回答,但CCD至少讓鄭州西區的環境實實在在變好了,缺失的文體服務功能補上了。CCD中不中,要看前面說的幾個內在、外在問題能不能解決好,也要看CCD的北區在未來能不能規劃建設好,聽說原先那一版規劃已經在重新修改了。


四大中心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民運會只是露個臉,希望CCD的未來 中,真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