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從一個“怨婦”變成一個“正能量”的人,只需一招

情緒是我們身體感受的一種表達。當我們高興時,會流露出喜悅的情緒,當我們不高興時,又會流露出不開心的情緒。

長期的不良情緒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甚至危及到我們的生命。比如:大明星張國榮因 抑鬱而跳樓自殺;再比如,最近新冠病毒全球肆虐,有的醫護人員心理崩潰,也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再比如:我們是否有過,為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或工作沒成就感而煩惱?為不和諧的夫妻關係、婆媳關係、親子關係而鬱悶?時間長了,我們鬱鬱寡歡,甚至開始懷疑生活,懷疑人生?究竟怎樣的才是我們需要的幸福生活?人活著有什麼意義?

從中醫的角度出發,情緒失控而導致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引起人體內陰陽紊亂,從而百病叢生、早衰甚至短壽。


女人從一個“怨婦”變成一個“正能量”的人,只需一招

由此可見,當不良情緒出現時,我們要及時給它找一個出口,非常重要,否則日積月累,我們會變成怨婦,身體開始出現各種毛病,甚至到最後無藥可救,終結自己的生命。

說實話,曾經的自己也是一個活生生的怨婦。

我,沒有體面的學歷,也沒有體面的工作,更加沒有拿得出手的成就。但我有一顆不甘於平凡的心。我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實力無法支撐我的理想的時候,一切的煩惱便出現了。結婚時,也和很多人一樣,對婚姻充滿憧憬,以為從此過上美滿幸福的生活。婚後才知道,一切的願望碎了一地。孩子出生之後,我踩到了“婆媳關係”的各種坑,總之你們遇到的過的,我估計都遇到過。接著,和老公關係也不好,隔三差五吵架,甚至有了離婚的念頭。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知道她是無辜的,但是我更多的是埋怨她們是一種拖累。15年我正式移居異地,各種的不適應,加上工作的不順利,我徹底崩潰。總之我就是徹底的一個怨婦,看什麼都不順眼,看誰都不友善,覺得自己很孤獨,沒有一個人是喜歡我、愛我的,包括我的父母。因為我們是家庭傳統,也有點重男輕女的思想。從小覺我得父母偏愛哥哥多一點,我生孩子,公公婆婆不幫我帶就算了,連自己的父母也不幫。當我婚姻出問題時,我跟父母說要離婚時,她們第一反應不是問你究竟哪裡受傷了?而是說,我們家族至今沒有人離婚,你別給我開先例,給我們家族丟臉。父母此時關注不是我的婚姻究竟出什麼問題?而是把他們的面子看得比我的婚姻更重要。就這樣,我消沉了一段時間,也一直活在各種埋怨當中,但我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覺得如果總是這樣下去,我的人生就完蛋,我的孩子也跟著完蛋。

女人從一個“怨婦”變成一個“正能量”的人,只需一招

在無數次淚水之後,我靜靜地思考:我究竟要怎樣自救?我總是扎樣抱怨,有意義嗎?抱怨了,生活不見得改善,反倒越來越糟糕。於是決定要進行自救。也就是文章的第二步。

自我療愈:讀書!

讀書何所求?將以通事理。——張維屏

書籍就像一盞神燈,它照亮人們最遙遠、最黯淡的生活道路。——烏皮特


女人從一個“怨婦”變成一個“正能量”的人,只需一招

當初的我,有種預感,我真的病了,心理病了。於是通過公眾號 號看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

首先,我要介紹的武志紅老師的《巨嬰國》一書,有種如夢初醒的感覺,原來很多的錯,不是我的錯。只是在傳統文化,我默默地承受著,但又不甘心,特別周邊的親戚都以傳統思想否定你的時候,你也會自我否定。他指出,很多的家庭中的老公,都是還沒斷奶的巨嬰,所以經常出現愚孝的現象。大部分的家庭裡,也把親子關係看得比夫妻關係更重要,所以就會出現,哪怕你和你老公雖然結婚了,但是很少以這個新家為核心,而是把跟爸媽那個原始的家當成核心,這樣就會引起一系列的矛盾。當我瞭解了這些之後,人感到輕鬆了,心也亮堂了許多。

武志紅老師還說,處理家庭矛盾的“難”的原因是我們慣用以下的漿糊邏輯來處理各種矛盾:

1. 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我的事是所有人的事,所有人的事都是我的事。

2. 所有關係,都是我的事。

3. 你們=你,我們=我。

4. 歸咎於客體,我過不好,是因為“你”。

5. 歸咎第三者,A和B出了問題,歸咎於C。

6. 繞彎溝通。A對B不滿,不和B說,而說給C。

具體我就不再展開,感興趣的可以看我今日頭條寫的文章。

婆媳關係真的無法緩解嗎?

接下來,介紹另外一位靈脩老師,張德芬老師。她是臺灣人,是畢業於名校的美女高材生,後來的婚姻讓她非常痛苦,最終還離婚。後來她也是通過讀書學習,自己重新走出來,現在變成著名的靈脩大師。

下面分享我讀過她的某些書的一點小感想。

女人從一個“怨婦”變成一個“正能量”的人,只需一招

女人從一個“怨婦”變成一個“正能量”的人,只需一招

女人從一個“怨婦”變成一個“正能量”的人,只需一招

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從張德芬老師音頻課聽到的一個觀點,願對你的生活有所幫助。

有三件事,你做得越成功反而越失敗,朋友們請對照下面三點,看看自己是否中招?

1、自己有沒試著在討好外界?

2、有沒試著索取別人的表揚?

3、有沒攻擊別人來顯示自己比較優越?

哪怕你中了其中一條,請你重新審視自己,迴歸初心,擁抱和接納內心深處那個真正的自己,這樣生活才能越過越輕鬆,自己才能越活越從容淡定。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被討厭的勇氣》一書,講阿德勒心理學的。如果你經常為複雜的人際關係感到煩惱時,請讀一讀此書。

女人從一個“怨婦”變成一個“正能量”的人,只需一招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通過青年與哲人對話的形式,故事簡單,但是道理深奧。該書以顛覆性的理念,讓你瞭解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不要活在痛苦的過去裡,過去已成既定事實,造成的傷害也已成定局,但是我們完全可以自我改變,讓一切變得越來越好。自我改變,難,真的很難,但是隻要我們改變執念,不再畏懼別人的評價,一切複雜的人際關係將變得如此簡單。我們也別過分追求未來,而忘記好好欣賞當下的風景,當我們一直仰望天空或者眺望前方的時候,嘗試著低下頭看看腳下,也許別有一番風景,只有你好好珍惜當下、活在當下,你將會發現很多美好的生活。一轉念,一瞬間,我們便可以告別冷冬,迎來屬於自己的春暖花開。

由於內容較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我寫的關於這本的書評。

只要讀懂它,輕鬆搞定複雜的人際關係!

讀了這些心理書之後,最大的收穫:課題分離對我們的生活太重要。只有掌握了課題分體,才能分清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事。《被討厭的勇氣》裡面講的: 阿德勒認為一切的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課題分離,是減輕人際關係的第一步。 尋找共同體感覺,是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 “共同體感覺”是把他人看作夥伴並能夠從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狀態,即不再把他人當成競爭對手,把對自己的執著變成對他人的關心。做到尋找共同體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沒關係,我們先把第一的課題分離做好,相信你會一下覺得整個輕鬆了,有力量,之後我們再進行第二步的修煉。

最後,再介紹 現任Facebook首席運營官,被媒體稱為“Facebook的第一夫人”的麗爾·桑德伯格寫的《向前一步》一書。此書非常適合在職場尋求更大發展的女性、怎麼平衡家庭和事業的女性。其實,男女性都適合看。內容比較多,請感興趣的朋友,請閱讀我的書評。

女性面對家庭、事業時,是妥協還是前進?

女人從一個“怨婦”變成一個“正能量”的人,只需一招

親愛的夥伴們,跟大家分享這些,是要告訴還在抱怨中的女性朋友,請停止抱怨,尋找一種適合自己成長的道路和方法,不斷提升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重拾信心,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結束語!

最後和大家分享李笑來老師《財富自由之路》的這個觀點,與大家共勉!

人最應該徹底戒掉的惡習是:抱怨。

抱怨,只是無能和無奈的表現而已。

1、它會讓一個人變得令人討厭和厭倦。

2、它會讓一個人失去掙扎的能力和承受的堅韌。

3、它的害處不僅在於浪費時間和暴露自己的無能,最大的害處在於讓一個人不由自主地放棄掙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