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團隊拿出新成果,新冠病毒“最疼”檢測方法終於要被淘汰了?

【搜索下載中新社·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華輿訊 綜合報道 隨著檢測能力的不斷擴展,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在中國已經從最初的機會難求,變得十分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群被要求“應測盡測”:海外歸來要檢測,復工復產要檢測,醫院有個頭疼腦熱也要檢測。

檢測本身的舒適性也開始被更多人所重視:眼下,進行核酸檢測普遍需要進行鼻拭子和咽拭子採樣,通俗點說,就是用一根加長版的棉籤,伸進咽喉和鼻孔深處擦拭採集分泌物樣本。由於會不可避免的引發人體嘔吐反應,不少接受過這項測試的人都表示,“那是相當難受”。


鍾南山團隊拿出新成果,新冠病毒“最疼”檢測方法終於要被淘汰了?

對受檢者採集樣本進行核酸檢測的工作人員(圖來自中新網)

美國曾嘗試推廣一種基於唾液樣本的檢測方法,但其檢測精度受到業界非議,被認為是一種因檢測能力不足而採用的權宜之計。日前,鍾南山的同事,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則發佈了一項研究成果,找到了一種用“漱口水”檢測病毒的方法。

“測試太疼”被吐槽

近來,中國多地復工、開學陸續推進,很多有條件的地方,將全面的核酸檢測作為開工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深圳中小學開學前就對教職員工進行了全面的核酸檢測。

不過有接受檢測的老師在社交媒體上反映,這檢測著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長長的拭子伸進鼻腔裡,到底了還要繼續往前捅,捅完還要轉圈,還要兩個鼻孔都捅,眼淚真是分分鐘就掉出來了。”“完全是不受控制的生理反應。”


鍾南山團隊拿出新成果,新冠病毒“最疼”檢測方法終於要被淘汰了?

鼻拭子檢測示意圖(圖來自百度百科)

從海外回國,接受核酸檢測的留學生對這項檢測也心有餘悸:一位留學生分享回國經歷時表示,“想象一根細長的棉籤伸到喉嚨/鼻腔的深處搗鼓搗鼓……差點激活嘔吐反射,鼻涕眼淚都被折騰出來了。”

事實上,咽拭子與鼻拭子採樣舒適性差,容易產生嘔吐反射,不僅是困擾被試者的問題,也讓醫生們很是頭疼。人們希望核酸檢測能夠儘早發現被感染的患者,如果是在病人發病後,通過抽血、糞樣等常規手段都可以很容易檢測出病毒,但想要早期預警,就必須針對病毒最先攻擊的下呼吸道取樣。

患者會因為個人狀況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嘔吐、咳嗽等生理反應,會讓採樣人員很難規範完成採樣動作。疫情爆發初期,核酸檢測被認為準確率不理想,很多專家就認為這與採樣操作難度較大,很難做到規範操作有關。此外,這也會導致被試者無法控制的噴出大量可能攜帶病毒的飛沫,增加採樣人員的暴露風險。

美國嘗試“唾液檢測”,各方似乎都不太放心……

基於此,各國也都在尋找更“舒服”的檢測方法。據新華社報道,4月13日,美國拉特格斯大學研究人員獲得美國政府批准進行首批唾液檢測,幫助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患者可分多次把唾液吐到塑料試管裡,然後把試管交給醫務人員進行實驗室檢測。

報道指出,為了降低感染風險,很多醫院和診所都要求工作人員在密切接觸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的人後棄用手套和口罩。但現在美國很多醫療機構都苦於應對手套、口罩和拭子等基本醫療物資短缺的問題。這種不需要受試者與醫生密切接觸、相對節約耗材的辦法也備受美國醫學界期待。

不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也表示,唾液檢測結果呈陰性的患者應採取另一種檢測法來證實檢測結果——換句話說,如果唾液檢出病毒,就可以確診,但如果沒有檢出,最好還是用傳統的鼻、咽拭子來試一試,這也凸顯了官方對這種測試方法的信任還有所保留。專家認為,這還是因為染病初期,唾液帶毒量小於咽喉等處,唾液檢測容易漏檢感染早期患者。

按照worldometer網站數據,截至北京時間4月23日,美國對432萬人進行了核酸檢測,累計確診病例84萬例。以低成本找出受試者中近五分之一的帶毒者對美國或許是個不小的幫助,但對於正“大海撈針”式尋找帶毒者的中國來講,這跟“完全沒用”似乎也沒什麼區別。

“漱口水”檢測法出現,是救星嗎?

類似“唾液檢測”的思路,中國也在嘗試。據中新社報道,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22日稱,《臨床流行病》雜誌(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刊登一項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臨床研究中心、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李時悅及該院主任醫師葉楓團隊研究的結果,該研究首次開發咽漱液樣本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同時與鼻拭子檢出率進行比較,發現咽漱液陽性率高於鼻拭子標本。據介紹,李時悅及葉楓團隊提出咽漱液採樣方式,通過無菌生理鹽水震盪咽後壁的方法,可獲得更多的上皮細胞,提高其檢測陽性率。為此,他們同時採集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咽漱液及鼻拭子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對比兩者陽性率。


鍾南山團隊拿出新成果,新冠病毒“最疼”檢測方法終於要被淘汰了?

中國科研人員一直在致力提高核酸檢測效率(中新網資料圖)

研究共納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11例,其中6例痰新冠核酸病毒檢測陽性患者仍在住院隔離,剩餘5例患者已達到出院標準進入14天觀察期。男性9例,女性2例,年齡26至83歲。

留取咽漱液、鼻拭子標本各24例次,採樣檢測距發病時間平均天數為(53±2)天。6例次鼻拭子新冠核酸病毒檢測陰性,其對應的咽漱液新冠核酸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17例次咽漱液新冠核酸病毒檢測陰性,其對應的鼻拭子新冠核酸病毒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也就是說,鼻拭子能測出來的病毒,咽漱液能檢測出來,鼻拭子不能測出來的病毒,咽漱液也能檢測出來。

研究團隊表示,目前,全球疫情嚴峻,咽漱液作為一種無創、易行、有效的採樣方式,可用於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患者自行留取,避免與感染患者接觸,減少醫務人員感染風險。同時可減少取樣所等待的時間,尤其對於目前感染患者數目巨大、有限的醫務人員和繁忙的臨床工作非常重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華輿 編輯/張一天

安卓用戶,可在各應用商店搜索下載“中新社·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