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期西方科技學識新人才在中國的培養

康熙時期西方科技學識新人才在中國的培養

康熙帝被稱為"千古一帝",不僅僅是因為他政績卓著,還因為他的許多政策都對後世有積極影響。他對人才的培養也是頗費心力,他不僅注重培養中方文化,還積極培養西方人才。

康熙時期西方科技學識新人才在中國的培養

康熙不僅重用從西方召喚來的人才,而且還注意培養具有西方科學知識的本國人才。當時在皇宮中開設有數學、天文、地理、醫學、外語、藝術等方面課程,由西方傳教士來講授。除皇子皇孫外,參加學習的還有一些從各地挑選出來的很有前途的年輕人。康熙也時常視學,極力向皇族子弟及臣下宣傳學習西方科技知識的必要性。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在暢春園設立算學館,固定設立天文曆法學校,並擴大招生。康熙親臨視學,召見師生,並對算學館學生和欽天監學生進行一些課程講授。明安圖和梅文鼎之孫梅瑴成是康熙親自栽培成長的數學界兩位佼佼者。明安圖少年時是官學生,後被選入欽天監專門學習天文、數學,他常以官學生的身份入宮聽傳教士和康熙講授課程。他的學生陳際新對此有記載:"先生自童年親學數學於聖祖仁皇帝,至老不倦。"康熙還親自給陳厚耀等大臣講授西方定位法、開方法、虛擬法等,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西方科技知識,這些人後來都在科學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康熙時期西方科技學識新人才在中國的培養

康熙還通過纂修天文歷算等書籍,培養科技人才。康熙希望清朝官員不僅掌握四書五經的儒家傳統,還要學習自然科學,以打開認識世界的另一扇大門。他諭令欽天監官員必須學習新法,如康熙十五年諭欽天監(國家天文臺):"爾衙門專司天文、曆法。任是職者,必當習學精熟。曏者新法舊法,是非爭論,今既深知新法多是,爾衙門習學天文、曆法,滿州官員,務令加意精勤。此後習熟之人,方準升用,其未經學習者,不準升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他親自組織一批中西學者纂修天文曆法等方面的書籍,讓擅長不同科目的皇子允祉及允禩、允祿主持編撰算法、曆法和音律的書籍,並下令將纂成的部分每日進呈,以督促他們的編撰進度,他親筆對這些書籍進行修改。一年後,集成《律歷淵源》,共一百卷。《律歷淵源》反映了當時中國在上述領域內的水平,是當時人們學習和研究天文、數學和樂理的典範教材,這部宏著編成後就廣為流傳,影響深遠,為時人開闢一條學習自然科學的捷徑,在培養本土人才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康熙還多次諭令地方選送精通天文之學的人到欽天監供職。

康熙時期西方科技學識新人才在中國的培養

綜上所述,康熙在繼承傳統文化基礎上,學習西方文化尤其是科技知識,並能夠西學中用,為清王朝服務,這在古代帝王中是空前絕後的。後人對康熙繼承封建制度、學習西學、應用西學譭譽參半。有人認為康熙藉助西學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他對西學只是利用並非倡導,西學只是他的御用品;有人認為康熙學習西學是為在漢族大臣面前炫耀。無論後人如何評價,只有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才能得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結論。馬克思曾經指出:"隨著資本主義的擴展,科學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識地和廣泛地加以發展、應用,並體現在生活中,其規模是以往的時代根本想象不到的。"從康熙所處的社會條件看,當時中國的經濟結構仍然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然而,康熙作為清朝的最高統治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夠具有這樣的見識與魄力,可謂雄才大略。毛澤東曾評價說:"康熙皇帝是最早懂得向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知識學習的開明君主。"康熙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也是西學實踐的開拓者。他以繼承傳統文化為主,積極關注西方世界,努力學習西方文化,加強中國與西方的貿易與文化交流的認識和實踐,對於我們今天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吸收西方先進文化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