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西方科技学识新人才在中国的培养

康熙时期西方科技学识新人才在中国的培养

康熙帝被称为"千古一帝",不仅仅是因为他政绩卓著,还因为他的许多政策都对后世有积极影响。他对人才的培养也是颇费心力,他不仅注重培养中方文化,还积极培养西方人才。

康熙时期西方科技学识新人才在中国的培养

康熙不仅重用从西方召唤来的人才,而且还注意培养具有西方科学知识的本国人才。当时在皇宫中开设有数学、天文、地理、医学、外语、艺术等方面课程,由西方传教士来讲授。除皇子皇孙外,参加学习的还有一些从各地挑选出来的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康熙也时常视学,极力向皇族子弟及臣下宣传学习西方科技知识的必要性。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在畅春园设立算学馆,固定设立天文历法学校,并扩大招生。康熙亲临视学,召见师生,并对算学馆学生和钦天监学生进行一些课程讲授。明安图和梅文鼎之孙梅瑴成是康熙亲自栽培成长的数学界两位佼佼者。明安图少年时是官学生,后被选入钦天监专门学习天文、数学,他常以官学生的身份入宫听传教士和康熙讲授课程。他的学生陈际新对此有记载:"先生自童年亲学数学于圣祖仁皇帝,至老不倦。"康熙还亲自给陈厚耀等大臣讲授西方定位法、开方法、虚拟法等,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西方科技知识,这些人后来都在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康熙时期西方科技学识新人才在中国的培养

康熙还通过纂修天文历算等书籍,培养科技人才。康熙希望清朝官员不仅掌握四书五经的儒家传统,还要学习自然科学,以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大门。他谕令钦天监官员必须学习新法,如康熙十五年谕钦天监(国家天文台):"尔衙门专司天文、历法。任是职者,必当习学精熟。向者新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深知新法多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州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他亲自组织一批中西学者纂修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籍,让擅长不同科目的皇子允祉及允禩、允禄主持编撰算法、历法和音律的书籍,并下令将纂成的部分每日进呈,以督促他们的编撰进度,他亲笔对这些书籍进行修改。一年后,集成《律历渊源》,共一百卷。《律历渊源》反映了当时中国在上述领域内的水平,是当时人们学习和研究天文、数学和乐理的典范教材,这部宏著编成后就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为时人开辟一条学习自然科学的捷径,在培养本土人才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康熙还多次谕令地方选送精通天文之学的人到钦天监供职。

康熙时期西方科技学识新人才在中国的培养

综上所述,康熙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学习西方文化尤其是科技知识,并能够西学中用,为清王朝服务,这在古代帝王中是空前绝后的。后人对康熙继承封建制度、学习西学、应用西学毁誉参半。有人认为康熙借助西学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对西学只是利用并非倡导,西学只是他的御用品;有人认为康熙学习西学是为在汉族大臣面前炫耀。无论后人如何评价,只有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马克思曾经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从康熙所处的社会条件看,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然而,康熙作为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具有这样的见识与魄力,可谓雄才大略。毛泽东曾评价说:"康熙皇帝是最早懂得向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知识学习的开明君主。"康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西学实践的开拓者。他以继承传统文化为主,积极关注西方世界,努力学习西方文化,加强中国与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认识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