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老闆雷軍也有鉅虧的時候:賠錢真不是屌絲專利!

4月17日晚間,國內最大的獨立雲服務商金山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山雲”)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註冊申請書,擬在納斯達克上市。若順利上市,這是雷軍繼小米、金山軟件、金山辦公之後,或將擁有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研究報告,金山雲是中國最大的獨立雲服務供應商,同時也是中國第三大互聯網雲服務供應商。按IaaS和PaaS公有云服務的收入計算,2019年其市場份額為5.4%。

而這個市場的前兩大巨頭分別是阿里雲和騰訊雲,金山雲面對著強大的競爭對手。為此,金山雲在招股書中強調了自身的“中立”:與國內其他從事與客戶競爭業務的領先互聯網雲服務提供商不同,我們與客戶之間沒有利益衝突或競爭。

三年累計虧28億

研發投入佔比逐年降低

招股書顯示,金山雲2017年-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2.35億元、22.18億元、39.5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9.6%、78.36%。其中約9成收入來自於公共雲服務,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為97.3%、95.1%、87.4%。企業雲服務的收入在2017年、2018年均佔比不高,在2019年同比驟增415.3%,佔總營收比例提升到了12.3%。

同期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4億元、4.4億元、5.95億元,同比增長約10.35%、35.11%,遠低於同期營收增速。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2.30%、19.86%、5.04%。

小米老闆雷軍也有鉅虧的時候:賠錢真不是屌絲專利!

截止2019年12月,金山雲尚未實現盈利。2017年及2018年公司毛虧損分別為1.18億元、2億元,到2019年實現毛利770萬元;同期公司實現淨虧損分別為7.14億元、10.06億元、11.11億元,三年累計虧損28.31億元。

同期經營活動現金持續流出,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分別為-1.34億元、-3.83億元、-4.39億元,同期投資活動產生的淨現金分別為-18.2億元、-11.73億元、8.83億元,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分別為18.61億元、24.36億元、0.64億元。截止2019年12月末,公司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0.23億元。

小米老闆雷軍也有鉅虧的時候:賠錢真不是屌絲專利!

金山雲表示公司擁有忠實的客戶群,在2018年和2019年,公司公有云服務高級客戶的淨美元保留率分別為161%和155%。

金山軟件控股53.8%

“中立”成為標籤

目前雷軍擔任金山雲董事會主席。股權方面金山軟件持有金山雲53.8%股權,小米持有15.8%股權,FutureX Entities持股為5.7%。雷軍持股15.8%,為最大的個人股東。金山雲CEO王育林持股2.1%。

報告期內,來自金山集團的總收入分別佔金山雲總收入的4.0%、3.5%和2.8%;來自小米的總收入分別佔金山雲總收入的27.0%、24.6%和14.4%。截止2019年,金山雲應收關聯方款項(小米集團、金山集團、獵豹集團、高級管理人員)為1.34億元,應付關聯方款項(小米集團、金山集團)1.04億元。

就未來發展前景而言,中國雲服務的市場規模已從2015年的人民幣450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人民幣1,61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7.7%,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人民幣5,63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8.3%根據Frost&Sullivan的說法,2019年至2024年將超過美國雲市場。

但值得注意的是,據媒體報道,在中國公有云市場上,阿里雲以超過40%的市場份額,牢牢佔據著第一的位置,後來居上的騰訊雲也基本站穩了第二名;但在各個不同機構發佈的統計報告中,第三名有時是亞馬遜的AWS,有時是華為雲、百度雲或金山雲。沙利文報告顯示,2019年Q4 IaaS市場來看,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天翼雲、金山雲Top5廠商佔據了總體78.1%的市場份額。

小米老闆雷軍也有鉅虧的時候:賠錢真不是屌絲專利!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新浪財經注意到,提到市場機會時金山雲表示公司的優勢在於“中立”。“獨立雲”即不屬於任何涉及可能與客戶競爭的廣泛業務的大型企業集團的雲服務提供商。

一方面,由於需要防止由於單個雲中的本地化組件故障而導致數據丟失或停機,雲客戶中保留兩個或多個雲服務提供商的趨勢是一種趨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的數據,2019年在中國使用雲計算的1000多名員工中,約26.0%的企業採用了多雲策略,而美國這一比例為85.0%。

另一方面,隨著雲服務在中國更廣泛的行業中不斷被採用,潛在的利益衝突產生了,因為一些客戶意識到使用屬於大型企業集團的供應商提供的雲服務會導致數據保護或商業機密丟失,而大型企業可能會與他們直接進行業務競爭。隨著中立性變得越來越重要,獨立雲服務提供商已成為越來越多客戶的首選。

本次上市募資,金山雲擬50%用於進一步投資以升級和擴展基礎架構;約25%用於進一步投資技術和產品開發,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技術和物聯網方面;約15%用於資助生態系統擴展和國際影響力;約10%用於補充一般公司的營運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