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能骑马之人,如何能同时进入文庙武庙?

《晋书》记载:“预身不跨马,射不穿札,而每任大事,辄居将率之列。“

杜预不会骑马,射箭不能穿透木札,但能成为晋灭吴之战的西线统帅,又成为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如此厉害之人,是如何做到此等成就的?小编下面给您细细道来。

1、杜预的身世背景

杜预的祖父杜畿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臣,官至尚书仆射。父亲杜恕,官至幽州刺史。妻子为司马懿次女高陆公主。

一个不能骑马之人,如何能同时进入文庙武庙?

杜预可以说是生长在官宦人家,家族历代高官,但杜家教育历代严谨,祖父和父亲都是正直之人,他也不是那种只知道享乐的富家子弟。他从小博览群书,胸有大志,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所研究,明晓国家兴废之道。

杜预不喜欢武力,是个儒雅之人,不会骑马,射箭力气不足,射不穿木头,但是遇到领兵打仗,杜预还是那个统率之人,有谋略计策,有大局观,善于掌控全局。可谓是文韬武略。

2、全才杜预

当初,杜预的父亲杜恕与司马懿不和,被幽禁而死,所以杜预受到了牵连,长久不得调升。司马懿死后,儿子司马昭掌权,为了巩固、扩大统治基础,招揽人才,看中了杜预的才能,提拔为尚书郎,同时将自己的妹妹高陆公主嫁给了杜预。

公元263年,杜预参与灭蜀,时任攻蜀主力军统帅钟会的

镇西将军府长史。后来钟会谋反,他的好多属官都被杀害,只有杜预靠他的智慧得免于此祸,反而因立功增加封邑一千多户。具体怎么避免的,史书未有记载,只能让我们钦佩杜预的智慧吧。

公元265年-270年,杜预担任河南尹5年,期间与羊祜、贾充等人参与制定了《晋律》,《晋律》的所有注解都是由他和张斐共同完成,因此该律也称为《张杜律》。这项工作算是发挥了杜预的长处,也是他的爱好。期间他与羊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讨论了攻伐吴国的战略方向,也让羊祜发现了他的才华横溢,以至于后来羊祜病危时,向皇帝推荐了杜预来接任自己的工作。

公元271年-278年,杜预担任度支尚书,掌管政府的经济财政事宜。这七年,杜预共向晋武帝司马炎提出过五十多项治国治军的建议,其中包括兴建常平仓、制定谷价、计算盐运、制定考课制度和安边政策等等,均被司马炎采纳。此外,他还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制造出失传已久的欹器。为了解决孟津港渡船常有翻没的危险,他力排众议,以舟为梁,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桥。杜预斟酌处理国家大事,不可胜数,受到朝野的赞美,

号称“杜武库”,称赞他博学多通,就像武器库一样,无所不有,堪称全才

3、劝说晋武帝伐吴

一个不能骑马之人,如何能同时进入文庙武庙?

当时晋武帝司马炎秘密制定了灭吴计划,而朝臣大多数人都持不同意见,只有杜预、羊祜、张华是伐吴的坚定支持者和策划者。

公元278年,荆州前线的晋军主帅羊祜病危,壮志未酬身先生死啊,临终前,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了杜预代替自己的职务,继承自己的遗志。杜预被封为征南大将军,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当时有两个荆州,一个是西晋领地,一个是东吴领地)

杜预到任后,见到羊祜多年在荆州留下的治理成果钦佩不已,也想考验一下当地部队战力。于是挑选出一支精锐军队,奇袭驻扎在江陵西北的东吴西陵都督张政,大破张政军,并俘获不少吴军。

一个不能骑马之人,如何能同时进入文庙武庙?

陆抗、羊祜西陵之战

西陵,当年东吴陆抗曾在此击败过羊祜而攻陷了西陵,此为东吴战略要地,张政也是吴的名将,因为毫无防备被杜预袭击而失败感到羞耻,不想把失败受损的实情报告给吴主孙皓。杜预于是想出一招借刀杀人之计,向朝廷上表,把俘获的吴军归还给孙皓。孙皓果然把张政召回,改派武昌监刘宪代替他。大战在即,东吴边境战略要地将帅变换,军心动荡,为年后晋军攻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也展现了杜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大局观。

而后杜预在一月之内两次劝说晋武帝司马炎伐吴,终获得同意。

4、西线总指挥,攻下重镇江陵及荆州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集大军二十多万,兵分六路,水陆齐进,大举进攻东吴。

一个不能骑马之人,如何能同时进入文庙武庙?

杜预在这次战争中没有担任主帅,司马炎只是任命他为西线总指挥,具体任务是取江陵、占荆州,并且在荆州地区负责调遣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师,胜利后向东直逼建业。

公元280年,杜预率军包围江陵。江陵向来是荆州重镇,当年赤壁之战后,周瑜宁可放弃江南四郡而直接围攻曹仁的江陵,就是这个原因,得江陵者得荆州。但江陵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杜预采取的方法是围而不歼,切断江陵与外界的联系。

另派一路军队沿江西上,十日之内,连克数座城池,与益州刺史王濬的一路兵马汇合。

又派遣牙门将管定、周旨等,率奇兵八百,驾船夜渡长江,偷袭江陵南部的乐乡。杜预采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用周旨等人在乐乡城外埋伏,等待时机攻城。这时有一支吴军兵败返回城中,周旨等人乔装打扮,混在吴军的队伍里溜进城里,活捉了吴军乐乡都督孙歆。所以军中编了个歌谣说:“主帅用计谋打仗,真是以一当万啊。

在扫清江陵的外围之后,杜预很快拿下江陵,荆南几郡望风而降。杜预分兵南下,接管荆州南部几郡,并派驻地方官加以管理,还攻占了交州、广州地区。

当时各路军将领聚会商量灭吴之事,有人说觉得目前进攻有难度,想等到冬天。杜预说:“今我军威已振,势如破竹,劈开数节之后,其余就会迎刃而解,不须着手用力了。”结果可想而知,所过城邑,无不束手投降。原来不赞同的人,后来无不佩服杜预的远见。

整个灭吴一役,杜预功勋卓著,共斩杀、俘虏孙吴都督、监军一类的高级官吏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类的中级官吏多达一百二十人。

5、驻守荆州

灭吴后,杜预因功晋爵为当阳县侯,继续镇守荆州。

一个不能骑马之人,如何能同时进入文庙武庙?

在荆州,杜预以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因而勤于讲武,建立学校。设置关隘,派兵屯守要害之地,以维护巩固太平形势。又修治水利工程,引水灌溉田野一万余顷。百姓仰赖杜预而得利,称之为“杜父”。

闲暇之余,杜预就专注于自己的爱好,钻研经籍,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对后世《左传》的研究颇有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公元285年,杜预突然病故,终年六十三岁。

结语:

杜预文能安邦治国治军,发挥自己全能优势,提出各项改进措施并实施,利国利民;武虽不能骑马射箭,但其军事才能、谋划计策、战略大局观都相当优秀,而且战绩卓著,镇守一方。强如周瑜、陆逊、诸葛亮、陆抗、羊祜也仅单独入武庙,而杜预能在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也是他全能优秀才能结果的体现,名副其实。

参考资料:《晋书-杜预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学习历史,更多请关注@老马识途看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