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食城市》這次流浪的是“城市”?又一種新的末世風格

原始蠻荒、村落時代、城市時代、反烏托邦和廢土世界:是英國作家羅伯特·格蘭特在

《科幻電影寫作》一書中對科幻電影中人類社會的描述。大多數科幻電影都可以對號入座,比如《飢餓遊戲》、《銀翼殺手》、《瘋狂麥克斯》等,還有一部《掠食都市》。

這部電影屬於——廢土世界。


《掠食城市》這次流浪的是“城市”?又一種新的末世風格


片名來自莎士比亞戲劇《奧賽羅》,故事發生在21世紀地球經歷核武器毀滅的千年後,人類社會變成了廢土世界,各個族群、部落在最原始的叢林法則下開始彼此掠奪資源,但並不是傳統意義上“馬背”上的生活,也不是科技感十足的“宇宙飛船”,而是移動的城市與城市之間,像大魚吃小魚那樣相互吞併。

本片在視覺上有兩個最大的亮點:

一個是對廢土世界生存的各個族群的細緻刻畫;

另一個顯然就是蒸汽朋克美學。

電影對城市空間的依賴


《掠食城市》這次流浪的是“城市”?又一種新的末世風格


電影向城而長,依城而長,城市深刻影響整個電影文化和產業系統,從銀幕空間自電影誕生那一刻起,直到電影誕生120餘年後,一直在積極為呈現城市空間而努力,城市意識、意象、背景、建築、人物、事件等因素會組成一個整體,普遍的存在於電影銀幕影像之中。

電影城市算是一個內涵多元的概念,中國的電影城市會讓人想到——重慶

也可以指青島、上海、長春、洛杉磯、釜山這樣以電影文化作為城市特色文化的“電影之城”。


《掠食城市》這次流浪的是“城市”?又一種新的末世風格


“當倫敦逼近時,他們根本無處可躲,恐懼之情溢於言表。但湯姆明白不應該為他們擔憂:城市吃小鎮,小鎮吃村莊,村莊吃掉更小的單個定居點,這再自然不過了。這,就是城市達爾文主義。”——《掠食城市》

這是英國作家菲利普·雷夫原著小說系列四部曲中第一部的簡介,而電影《掠食城市》正是據此改編。

倫敦城(London)


《掠食城市》這次流浪的是“城市”?又一種新的末世風格


倫敦城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層,按照上下分級,上層是最富有的高等居民生活區,有著漂亮的建築和風景,從外觀上就能看出;而中間的地方主要是城市的動力系統和機械裝置,充滿著蒸汽朋克的感覺,主要作用是支撐倫敦城的運行,算是核心工作區域;最底層則是專門吞食和分解其他小城市的垃圾處理裝置,也生活著一部分底層人員,倫敦城的移動器材、坦克履帶、抓鉤等都在這個區域。


《掠食城市》這次流浪的是“城市”?又一種新的末世風格


在視覺形象方面,倫敦城幾乎容納了一座傳統城市的所有必備元素,將教堂、市政廳等建築縱向排列,架設成為一個巨型堡壘除此之外電影中的倫敦城有著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後來瓦倫丁在教堂塔樓上添加的“美杜莎”,讓整個城市具有毀天滅地的能力。

【美杜莎】這個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了,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復仇女神,美杜莎在電影中也有很多特殊意義,關於其來源和傳說頗多,我們熟知的關於美杜莎的故事,就是她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最後被雅典娜詛咒,頭髮變成了毒蛇,只要有任何人敢直視她的眼睛,立馬就會變成石頭……


《掠食城市》這次流浪的是“城市”?又一種新的末世風格


所以在《掠食都市》中,開啟核能量的箱子上圖案是頭髮狀的蛇,而摧毀美杜莎的要是裝在一隻眼睛裡。雖然她代表著毀滅是復仇女神,但她在電影中也受人供奉,被當做保護神一樣的存在,而女主復仇與拯救的雙重面孔幾乎就是美杜莎的化身。


《掠食城市》這次流浪的是“城市”?又一種新的末世風格


女主從小被毀容,與美杜莎經歷相似,但是電影中已經把她美化過了,不過原著小說中女主的臉已經被人破壞的無法直視,被撕裂的嘴角簡直和美杜莎有一拼。

導演克里斯蒂安·瑞沃斯說,他們花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來創造一個基於內部穩定邏輯的電影世界,他們也知道這個宏大的新世界必須用一個擁有真情實感的故事來帶動觀眾:“無論我們創造的世界有多瘋狂、有多奇幻,我們必須保證,在這個世界中的人物能與你產生共鳴。”


《掠食城市》這次流浪的是“城市”?又一種新的末世風格


電影除了有大場面和關於末世的反思,也有一個核心——愛

不管是男女之間還是父女之間,人與人之間都擁有愛,創造一個世界,最重要的是人,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也是一個城市的關鍵,不過,影片的看點也絕不僅僅是關於愛。畢竟這部被定義成動作科幻片的電影,在佈景設計和視覺特效上花費的心思絕對會超出你的想象。

廢土朋克與蒸汽朋克


《掠食城市》這次流浪的是“城市”?又一種新的末世風格


廢土朋克與反烏托邦有著相似性,它們都是否定了人類自以為的高度文明與智慧科技,無論是廢土朋克核心思想——核武器終將毀滅人類文明,抑或是反烏托邦對科技的否定,認為科技終將毀滅人類社會……


《掠食城市》這次流浪的是“城市”?又一種新的末世風格


《掠食都市》中已有的元素還有蒸汽朋克,蒸汽自然是代表了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的大型機械,而朋克是一種邊緣文化,具有獨立性的風格特徵,蒸汽朋克描繪的世界觀,就是本片所描繪的世界觀,當我們看到《掠食城市》中大型城市開始掠食,在那青銅色齒輪滾動的噪聲中,從升騰的蒸汽中走出一個未來機器人喪屍的時候,你就會明白,什麼是蒸汽朋克了!

還記得電影一開始讓人激動的追逐大戰嗎?


《掠食城市》這次流浪的是“城市”?又一種新的末世風格


那座被吞噬的小鎮叫做巴格利亞,在現實中也是真實存在的,巴格利亞是在德國南部地區,神聖羅馬帝國時代,位於慕尼黑,在德意志成百上千的小國中算是最強的一個。片中一開始吞噬巴格利亞也揭示了倫敦來到歐洲大陸掠奪資源的大背景,之所以選擇這個小鎮,也是源於該國強大的手工業傳統,以及它之後工業革命時期的工業發展的輝煌歷史。


《掠食城市》這次流浪的是“城市”?又一種新的末世風格


可以看出這部電影也是在通過大城市倫敦,把日不落帝國的侵略和殘暴以及野心都表現出來,城市吞併小城利用的是大抓鉤,把小城市拉近自己的身體,之後用鐵錘和電鋸進行分解,而被俘虜的民眾也會直接淪為苦力……

在倫敦吞噬小城的時候,他們的居民都會站在城樓上看熱鬧並熱烈歡呼,但當倫敦城淪陷之後,東方的居民又頗為諷刺地張開雙手迎接落難的西方人。電影不僅是對戰爭的諷刺,也利用這樣一個充滿驚悚效果的角色形象抨擊了科技至上的思想,是對人類科技文明的反思。


《掠食城市》這次流浪的是“城市”?又一種新的末世風格


蒸汽朋克+廢土世界觀完整而有新意,是關於人類未來的一種設定:資源特別匱乏,並沒有發展出太空科技,於是大國征戰後,大家都把資源隨身帶著,成了城市的遊牧者。電影充滿想象力的奇幻世界,可以稱之為天空之城的現實版,關於劇情和世界觀,要在短短兩個小時有起承轉合只能忽略一些動機,整體來看是一部挺好的電影。

“即使死亡,我也無所畏懼,只要我的精神是自由的。”——《掠食都市》

文原創,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